51猪价网

鱼类与珍稀水生动物监测重点站项目通过验收

发布: 2012-06-22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2007年5月22日,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在武汉主持召开了“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鱼类和珍稀水生动物监测重点站”(2004-2006年)合同验收会。验收组成员由国务院三峡办、三峡总公司、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科院遥感所、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等单位的代表和特邀专家组成。验收组听取了承担单位中科院水生所作的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实地查看了承担单位的档案、资料,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验收组认为,承担单位对长江上游特有鱼类、长江鱼类早期资源、主要珍稀鱼类资源进行了系统的监测和调查,完成并提交了2004-2006年鱼类和珍稀水生动物监测年度工作报告、技术报告,监测数据翔实、可靠,监测报告编制规范、分析合理,档案管理规范,验收资料齐全,较好地完成了合同规定的任务。验收组同时认为,该重点站的监测成果为评价三峡工程对鱼类和珍稀水生动物的影响,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该重点站还开展了受工程影响的特有鱼类生物学研究和人工繁殖技术研究,为减免工程的不利影响,保护和利用特有鱼类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了对三峡工程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变化进行监测,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于1996年组建了一个跨地区、跨部门、多学科、多层次的监测网络——“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并于1997年开始对重要的生态环境因子进行了定期与不定期的监测、观测和调查。其中,水生所承担的工作有“水生生物流动监测重点站”和“特有鱼类实验站”。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为了适应新的需求,从2004年起,将原来的“水生生物流动监测重点站”和“特有鱼类实验站”整合为一个监测重点站——“鱼类和珍稀水生动物监测重点站”。10年来,水生所对长江流域鱼类和珍稀水生动物的资源变化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监测,得到了许多重要的结果。

  监测结果显示,三峡蓄水后,库区的万州江段和葛洲坝下的宜昌江段,鱼类优势种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在万州江段,适应流水生活的种类,如铜鱼、圆口铜鱼等优势度降低,适应缓流的物种成为优势种;在葛洲坝江段,原来的优势种主要为草鱼、鲢、瓦氏黄颡鱼、圆口铜鱼等,但蓄水后它们的优势度大幅下降,与此对应的是,铜鱼、鳊、圆筒吻鮈的优势度大幅增加,其中铜鱼成为该江段的绝对优势种。

  葛洲坝下,中华鲟的野生繁殖群体数量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目前长江口的中华鲟幼鱼资源,90%左右来源于葛洲坝坝下的自然繁殖后代,约10%来源于人工繁殖放流。2006年,宜昌至宜都江段的2个四大家鱼产卵场的产卵规模急剧下降。

  随着三峡水库的全面完工,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将日益凸现出来。为了减免水库的不利影响,“鱼类和珍稀水生动物监测重点站”建议,应当进一步加强受影响的特有鱼类的生物学和人工繁殖技术研究,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TAG: 鱼类 动物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