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近年来猪场疫病不断的原因分析

发布: 2010-07-04 |  作者:  |   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近年来猪越来越不好养,疾病越来越多,给猪场带来很大的损失。很多猪场药没少用但是效果一般。根据笔者分析猪场疾病越来越难控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近年来规模养猪的病原主体发生了巨大变化 以前,规模猪场的猪病以细菌病为主,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效果比较显著,除猪瘟和口蹄疫外其他病毒病只是个别发生。但近几年来,疾病的发生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病毒很快成了传染病的主体,特别是免疫抑制性病毒病的出现意味着猪病模式的显著改变。免疫抑制性病毒如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猪流感病毒、伪狂犬病毒、猪瘟病毒和圆环病毒等。这些病毒除了自身能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外,更为严重的是它们能允许其他病原主要是细菌,产生新的疫病或是增加现有疫病的危害。

1.传统的生产模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防疫灭病的需要

  目前,一般养猪场年出栏商品猪少则3000头~5000头,多则10000头至几万头。猪只数量的增加,导致疫病在猪群中传播流行的速度增快,而大多数猪场的猪舍采用的是长通间、单列、双列或多列式结构,几十头、几百头、甚至上千头不同年龄的猪混合饲养在一栋猪舍内。舍内通风换气、排污、喂料、清扫及其他生产活动均由一侧向另一侧进行。这种密集型栏圈饲养的最大问题是病原微生物在舍内可通过猪只间的密切接触、空气、污水及人员活动传播,使疫病在极短的时间内在一栋猪舍内或全场迅速传播。这种“流水式”生产管理方式不利于防疫灭源,易于传染病由较大猪只向小猪传播,病原体在这种连续继代的条件下,毒力增强,导致重复和混合感染的发生。同时这种“流水式”和大通间式猪舍无法实行全进全出和彻底空栏,只能进行日常载畜消毒,不能进行必不可少的定期空栏大消毒,从而导致疫病的大扩散。

  多数猪场与周围环境中的村庄、交通主干道、其他畜牧场等的隔离不够理想,场内生活区、管理区与生产区的隔离距离也不符合卫生防疫要求,生产区内猪舍间距离不符合起码的隔离与通风要求,更有甚者,许多猪场根本没有隔离舍,猪只发病或引进的种猪与本场的正常猪只饲养在同一栋舍内,人为导致了疾病的传播。

 

 
TAG: 疫病 猪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