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十年猪病流行总结:红、蓝、热、瘟、泻!

发布: 2015-08-29 |  作者: 佚名 |   来源: 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疫病是动物杀手,养殖业的克星,也是制约养殖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了解疫病发生规律,提前做好疫病防控工作,对降低养殖户损失,提高养殖效益不无裨益。因此,本报梳理了近十年来猪流行性疫病发生案例,总结历年来猪流行性疫病的发生特点,可用5个字来概括,即“红”、“蓝”、“热”、“瘟”、“泻”,希望能对养殖户有所帮助。

  “红”——附红细胞体病

  2002~2005年,附红细胞体病可谓是猪场“杀手”。该病是人畜共患病,在我国已经有20余年历史,近年有趋于严重的态势,很多养殖户因此损失惨重。可发生于各龄猪,但以仔猪和长势好的架子猪死亡率较高,母猪的感染也比较严重,传播途径目前还不十分清楚。附红体的抵抗力不强,在60℃水中1分钟后即停止运动,100℃水中1分钟全部灭活,对常用消毒药物一般很敏感,可迅速将其杀灭,但在低温冷冻条件下可存活数年之久。

  建议: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饲养用具卫生,减少不良应激等是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夏秋季节要经常喷洒杀虫药物,防止昆虫叮咬猪群,切断传染源。在实施预防注射、断尾、打耳号、阉割等饲养管理程序时,应更换器械、严格消毒。购入生猪时应进行血液检查,防止引入病猪或隐性感染猪。

  “蓝”——猪蓝耳病

  二类传染病,我国于1996年发现该病,2006年在全国大面积暴发。曾被称为“神秘猪病”、“新猪病”及“猪瘟疫”等,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引起的疫病,感染猪发热、厌食,妊娠母猪晚期流产、早产、产死胎、弱胎和木乃伊胎,各种年龄猪(特别是仔猪)呼吸障碍为特征的高度传染性疾病。该病传播速度快,尤其在猪群密集、流动频繁的现代化养殖场更易引起流行,常为地方流行性,长期危害养猪生产,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初期发病猪表现为发烧,体温41℃左右,以40.5℃体温为最多。精神沉郁,不吃;眼结膜炎、眼睑水肿;咳嗽、气喘,呼吸困难,鼻孔流出泡沫或浓鼻涕等分泌物;皮肤发红,耳部发紫,腹下和四肢末梢等处皮肤呈紫红色斑块状或丘疹样;部分病猪出现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继发感染严重时成年猪也可发病死亡。

  建议:补充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混合感染。高温季节,做好猪舍的通风和防暑降温,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保持猪舍干燥,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根据周边疫情结合猪场情况,接种蓝耳病疫苗。清除粪便及排泄物后,对猪舍内及周边环境消毒,高热季节一周2次,对进出猪场的车辆重点消毒。发病高峰期,不去疫区引种。对病死猪不流通、不宰杀、不食用。

 
TAG: 猪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