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一胎母猪分娩护理技巧

发布: 2013-12-19 |  作者:  |   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分娩是母猪围产期最重要的环节,是一个高能耗、高风险、高感染、强疼痛的过程,是母猪生殖周期里的"生死关"。一胎母猪没有经历过分娩,首次分娩心情很不安,剧烈的疼痛导致分娩应激非常大(比其他胎次的母猪分娩应激都要大)。而且一胎母猪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例如:配种过早导致骨盆口过小;过分限饲导致肠道、产道狭窄;攻胎不当导致仔猪过大或胎儿活力太差等,造成一胎母猪产程特别长,难产率非常高,产后感染非常严重。如何通过正确的分娩护理降低母猪的分娩应激,缩短产程,减少难产,抗感染是目前猪场急切关注的一个话题。通过本文你将得到更为系统的解决思路。

1. 影响母猪分娩的主要因素

掌握原理才能处置得当!要想进行正确的分娩护理,必须清楚影响母猪分娩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产力、产道、胎儿以及精神。

产力:产力包括两种,一种是子宫有节律性的收缩,叫阵缩,一种是腹肌和膈肌的反射性收缩,叫怒责。阵缩由激素主要是催产素主导的,所以我们在注射外源性激素"缩宫素"的时候,增加了子宫的收缩力,有的时候仔猪的确出来的快了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机体自身产生宫缩是阵缩,不是持续性收缩(或者说痉挛性收缩),因为子宫收缩时,胎儿血流供应受阻,是缺氧的,阵缩的好处是收缩与舒张交替进行,使胎儿能够"缓缓气".如果我们不恰当地注射缩宫素,可能会导致子宫痉挛性收缩,而使胎儿缺氧死亡,所以,临床上发现,不恰当使用催产素助产的往往死胎增加,就是这个原因。努责是机体腹壁肌肉等于分娩相关肌肉的收缩。现在的母猪由于长期缺乏运动,饲料里面长期添加抗生素,霉菌毒素的蓄积等饲养管理方面的原因导致母猪的体质越来越差。而随着品种的选育,种猪的产仔数越来越高,现在的母猪没有足够的体力产完所有的小猪。

产道:母猪的产道包括硬产道(骨盆口)和软产道(子宫颈,阴道,阴门)。从母猪的解剖特点来看是不太容易导致难产的,因为猪的骨盆入口为椭圆形,倾斜度很大,骨盆底部宽而平坦,骨盆轴向下倾斜,且近乎直线,胎儿通过比较容易。但是,如果后备母猪初配时间太早,可能会导致骨盆口发育不良而狭窄;此外,初产母猪由于内分泌机能还不够完善也容易出现前列腺素分泌不足,黄体溶解不彻底而致子宫颈开张不全。

胎儿:包括胎儿的大小,胎儿的活力以及胎儿与母体产道的位置关系主要是胎势、胎位、胎向。有些人担心胎儿过大导致母猪难产,而选择不攻胎的做法是不恰当的,对于一胎母猪,我们在攻胎的时候可以比经产母猪喂的量更少一些,攻胎的时间更晚一些,把初生重控制的1.3kg左右是比较合适的。更重要的是胎儿的活力,胎儿活力差会直接影响母猪的产程。临床上我们经常碰到母猪产了一头仔猪后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产下一头,产了一头死胎或者木乃伊后,其他小猪陆陆续续就出来了。就像母鸡孵小鸡一样的,小鸡如果活力很差,连蛋壳都啄不破的话,这只小鸡就不该活在这个世界上。此外,胎儿活力差会导致羊水不足,也是引起难产的重要因素。

精神:精神紧张可明显干扰机体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产力,影响产程。一胎母猪首次分娩,很紧张。如果此时,我们所营造的分娩环境让母猪感觉不舒适的话,更容易导致母猪产程过长,难产。例如:光线太明亮,天气炎热,声音吵杂有生人在场等等都会影响母猪的分娩情绪。

2. 一胎母猪分娩护理

根据母猪的分娩过程,我们将分娩护理分为产前、产中和产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工作目标是不一样的,我们采取的操作也就有区别。

2.1 产前

在母猪分娩之前,我们的工作目标是为母猪营造一个舒适的分娩环境,尽量减轻母猪的分娩应激,软化子宫颈,为母猪顺利分娩做准备。做好"舒"、"围"、"注"、"洗"。

"舒":产前三天开始,保持产房安静、温度凉爽、光线柔和、杜绝生人进入,为母猪营造一个舒适的分娩环境。初产母猪在临近分娩时,常有不安、频繁做排尿姿势、呼吸加快、起卧频繁等分娩应激表现。初产母猪从结构功能的角度看,不存在子宫收缩乏力,但也常常出现产程过长甚至难产现象,分娩应激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因为分娩应激会产生大量肾上腺素,催产素的释放受到肾上腺素的抑制,使子官不能正常进行收缩而会发生难产。减少分娩应激的手段之一是回归母猪衔草做窝的习性。据报道,有衔草做窝行为的母猪比没有衔草做窝行为的母猪,产程明显缩短。

 
TAG: 母猪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