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未病”侵害规模化猪场

发布: 2012-08-18 |  作者:  |   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猪副嗜血杆菌是猪上呼吸道的一种常在菌,是革拉泽氏病的病原体,随着规模化猪场的发展,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的疾病已逐渐成为世界范围的重要疾病。防治该病目前还没有非常有效的疫苗,应用抗生素效果也较差。由于我国的饲养管理条件较差,使得该病日趋流行,危害日渐严重。目前,已从北京、黑龙江、辽宁、河南、湖南、宁夏、湖北、上海、福建、山东、河北、广东等省市相继发生并成为规模化猪场比较头痛的疾病之一,给养猪业带来的损失相当惨重,已经成为养猪业中危害性相当大的疾病,应引起广大养殖户足够的重视。

  针对此病笔者通过客户拜访及临床诊断,发表我个人对此病的看法,猪副嗜血杆菌病,现在主要表现为:关节炎型(临床剖检关节腔内带血带浓为链球菌病、关节腔内液体为清凉色或淡黄液体为猪副嗜血杆菌)、心包炎、腹膜炎、胸膜炎等症状,并且在猪场拜访中发现,发生此病的多数是蓝耳病没有防疫,并且多数出现霉菌毒素中毒,通过推论,一个猪场如果不重视霉菌毒素,不免疫蓝耳病疫苗就会出现此病,并且此病又是蓝耳病的“影子病或指示标”关于此病症状笔者结合临床如下:

  猪副嗜血杆菌只感染猪,主要存在于猪的上呼吸道(鼻腔、扁桃体和气管前段等)内,通过猪群间的接触和空气飞沫以及污染物而传播,带菌猪和慢性感染猪为本病的传染源。猪副嗜血杆菌主要危害2周龄至4月龄的猪只,特别是断奶前后和保育期仔猪多发。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死亡率达50%。猪副嗜血杆菌作为共栖菌而成为继发性病原菌,常在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Ⅱ型、伪狂犬病毒及猪流感病毒等感染后继发感染,甚至与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巴氏杆菌、链球菌等混合感染,使病情复杂化,死亡率增加。

  症状及病变

  繁殖母猪一般不表现明显症状,2-8周龄仔猪感染发病可呈典型症状,同其他呼吸道疾病类似,主要表现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症状,但一般猪场以慢性型为主。

  急性型病猪体温高达40℃-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气喘,咳嗽,反应迟缓,呼吸困难,鼻孔有黏液性及浆液性分泌物,关节肿胀、跛行、步态僵硬,同时出现身体颤抖,共济失调,可视黏膜发绀,3天左右死亡。急性感染病例存活后会`留下后遗症,即母猪流产、公猪跛行、仔猪和育肥猪遗留呼吸道症状和神经症状。

  慢性型通常由急性型转化而来,病猪消瘦虚弱,被毛粗乱无光,皮肤发白,咳嗽,呈腹式呼吸,关节肿大,严重时皮肤发红,不能站立,耳朵发绀,少数病例突然死亡。

  特征性病理变化为胸腔、腹腔浆膜及肺部发炎,胸腔内有大量的淡红色液体及纤维素性渗出物凝块。肺表面覆盖有大量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并与胸壁粘连,多数为间质性肺炎,部分有对称性肉变。单个或多个浆膜面损伤,有浆液性和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包括心包膜、腹膜、胸膜、脑膜和关节膜(主要是腕关节和跗关节)等,通常以不同的组合存在,较少单独发生。

  面对猪副嗜血杆菌病,猪场必须提前防控,如果单纯发现治疗,基本上是处于被动严重会导致猪场无法正常的运营,控制猪副嗜血杆菌感染,笔者结合成功猪场案例总结一下:

  1、 霉菌毒素被养猪行业成为“猪场底色病”猪场对原材料掌控,首先选用优质的原材料防止霉菌毒素对猪体侵害,抑制猪体免疫力如:玉米、麸皮等,同时在饲料中添加霉毒清500g+普力健1-2kg/吨。2012年通过中国几百家猪场使用此方案,促使猪场健康有了基础保障。

  2、 成功免疫程序,疫苗免疫我们主要做的工作是防止病毒侵害猪场,所以我们要将优质的猪瘟、蓝耳、伪狂犬、口蹄疫这四种疫苗对好同时配合猪体免疫激活剂----信必妥,关于猪副嗜血杆菌血清型的多样性以及占很大比例的不能分型的菌株影响了对具有高效交叉保护力疫苗的研制。因为母猪接种后可对4周龄以内的仔猪产生保护性免疫力。初产母猪产前40天首免,产前20天二免;经产母猪产前30天免疫一次即可。受本病威胁严重的猪场,仔猪也要进行免疫,首免10日龄,15天后加强免疫1次。自家灭活苗的保护可能更有针对性,但也有很多失败的例子,主要是因为分离到的猪副嗜血杆菌不是真正的致病菌或不是主要的致病血清型。

 

    

TAG: 猪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