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仔猪副伤寒病的发病特点和诊治措施

发布: 2009-07-30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张辉,罗小杰,赵志仁

(黑龙江省延寿县畜牧局,延寿  150700)

仔猪副伤寒也叫仔猪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所引起仔猪的一种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败血症,坏死性肠炎,肺炎。

1流行病学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季和早春多发。本病主要感染6月龄以内的仔猪,但1~4月龄的仔猪。10~15kg的仔猪为重点。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通过粪尿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将病原菌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和周围环境,经消化道而感染。也有的仔猪通过带菌母体的子宫或脐带而感染。由于猪体内带有病原菌,当猪只受到寒冷潮湿、气候突变、饲养密度过大、拥挤,饲料营养价不全,突然更换饲料,长途运输等应激因素,均可诱发本病。本病多为散发,但有时也呈地方流行。本病多与猪瘟,猪气喘病同时发生。

2症状

潜伏期4~6d。在临床上分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2.1 急性型。主要出现败血症。病仔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41~42℃。病程稍长,出现呼吸困难,腹泻,腹痛。在耳根,胸前、腹下有紫斑。病程1~4d。死亡率很高,断奶后的仔猪多为此型。

2.2 慢性型。主要出现坏死性肠炎和肺炎。病猪精神不振,体温稍高,40~41.5℃,食欲下降。便秘和下痢交替,排出灰白色、淡黄色、暗绿色粥样粪便,恶臭,有的带血和坏死组织碎片。脱水,消瘦。肺感染,咳嗽。皮肤上有痂样湿疹或紫斑。生长停滞,贫血。病程14~21d。最后衰竭,死亡。存活者为僵猪。

3剖检

3.1 急性型。可见败血症病变。在耳、腹部、四肢内侧皮肤有出血斑。淋巴结肿大,出血。胃肠粘膜卡他性炎症。各脏器粘膜如心内外膜、咽喉,膀胱粘膜及肾脏均有出血点。脾肿大,边缘钝,呈暗紫色或蓝色,为本病的特征。肝肿大,有大小不等的坏死灶。胆囊粘膜坏死。

3.2 慢性型。主要病变在盲肠和结肠。肠壁坏死和溃疡,表面覆有一层灰黄色或淡绿色麸皮样物质,称为假膜,小病灶逐渐融合,形成弥漫性坏死,肠壁肥厚。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部分为干酪样变。脾肿大,网状组织增殖。肝有黄灰色坏死点。肺的心叶、尖叶和隔叶前下缘有肺炎实变区。

4诊断

4.1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尤其败血症、大肠坏死性肠炎和肺炎,以及剖检病变,可初步确诊。但必须采取病料,送有关单位进行病原菌检查。

4.2 采取肝、脾、肾、肠系膜淋巴结等制成涂片,自然干燥,革兰氏染色法染色,镜检,可见两端钝圆或卵圆形、不运动、无芽孢和荚膜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4.3 将病料直接划线接种于硫酸铋琼脂上,37℃经18~24h培养,形成中心带黑色的菌落时,再将其接种于三糖铁培养基斜面,37℃经18~24h,如底层葡萄糖产酸或产酸产气,产生硫化氢,变棕黑色,上层乳糖不分解,不变色,可判为阳性。

4.4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猪瘟、猪痢进行区别诊断。本病仔猪多发,主要慢性经过。猪瘟成年猪多发,为急性经过。猪痢疾传播慢,时间长,持续下痢,粪便带血和粘液,肠粘膜弥漫性坏死。

防 治

5.1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圈舍的清洁卫生,同时,对地面,用具,设备等用2%~4%火碱溶液或10%~20%石灰乳进行全面消毒。对有病的母猪和种公猪,不能作为种用,一律淘汰,对仔猪以防再感染。减少各种应激刺激,如气候突然变冷,要做好防护保暖工作。不要突然更换饲料,断奶不要过早等,均可预防本病发生。

5.2 仔猪副伤害弱毒冻干苗,1个月龄以上的哺乳仔猪或断奶仔猪,口服或注射。用冷开水稀释成5~10mL拌料喂服。或用2%氢氧化铝胶生理盐水稀释,每头猪耳后肌肉注射1mL。在疫区仔猪断奶前后各注射1次,间隔3~4周。注苗前后禁用抗菌药物。多价副伤寒灭活疫苗,可在发病当地分离菌株制成灭活疫苗,效果会更好。

5.3 治疗。可用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土霉素,新霉素及磺胺类药物等进行治疗。新霉素,5~15mg/d.kg.bw,分2次口服。土霉素40mg/kg.bw,1次肌肉注射。复方新诺明70mg/kg.bw,首次加倍,2次/d,连用3~7d。三甲氧氨嘧啶0.2g,磺胺嘧啶1g,蒸馏水10mL,20~25mg/kg.bw,静脉或肌肉注射,2次/d。

TAG: 副伤寒 仔猪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