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猪蓝耳病诊断与防治存在的误区

发布: 2013-08-30 |  作者:  |   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4)狠抓消毒,2次/d。发病后的临时消毒,只是一种为减少病原的临时措施,1次/2d即可。因为外界消毒再好,机体体内的病原还是在不断往外排出,始终不能一劳永逸,只有在最后1头病猪死亡或康复后的最后一次消毒(终末消毒),才能灭绝病原,所以2次/d消毒,确有浪费用药、增耗成本之弊,应按规律办事,不能操之过急。
 
  (5)供水不足,增加死亡。水是生命第一源泉,猪龄大小,每日需水量不同,一般5~10 kg猪:1.3~2.5 I /d;1O~35 kg猪:2.3~3.8 L/d;35~1OO kg猪:3.8~7.5 I /d;后备母猪:13 L/d;哺乳母猪:18~23 L/d;种公猪13~ 1 7 L/d。根据气温、季节、干喂还是湿喂,需水量有所不同,如果干喂,须饮水9~1O次/d,脱水1/3就有生命危险。

  (6)有病就卖,疫源泛滥。病猪户为减少经济损失,当治疗效果不佳,或猪久不采食,于是赶快想办法卖掉。病猪在出售、运输、屠宰、加工、洗涤过程中都从排泄物、分泌物、污染工具大量散布病原,便大大增加了传染的机会,一家发病,四邻遭殃。而且病猪肉充好猪肉或灌了腊肠,包了包子给人吃了,还贻害人民健康。乱卖、乱宰病猪是防疫法法规所不容的,切莫损人利己。
 
  (7)程序紊乱,免疫失败。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5号病疫苗预防注射搞得好的猪场,在高热病流行中很少发病,即使发病也不超过2O ,所以搞好以上四大病的免疫,是预防高热病的关键。有的注苗太早(母源抗体还未消失)、选苗不当(疫苗质量差)、注射技术不佳(针头短、注入皮下脂肪、皮肤消毒药侵入针孔、重注、漏注等)、注射剂量不够、疫苗冷藏不好等等,都可造成免疫失败。
 
  (8)盲目注苗,不重监测。科学的免疫程序,应当既是合理的,又是结合本地疫情的。对猪体内的抗体滴度监测,是我们制定免疫程序的依据,实践中只顾打苗,不注意抗体监测极为普遍,怕小麻烦,结果带来更大的麻烦。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