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知识问答(四)

发布: 2012-07-19 |  作者:  |   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上接猪蓝耳病防控知识问答" target=_blank>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知识问答(三))
  农户散养猪怎样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预防?
  答:农户散养猪预防“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必须从科学养殖入手,改善饲养环境,加强综合管理,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主要应做好如下几点:
  一是加强饲养管理。冬天注意猪舍的保暖通风;夏天要做好猪舍的通风和防暑降温,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保持猪舍干燥,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降低应激因素。保证充足的营养,增强猪群抗病能力。
  二是坚持科学免疫。一定要按照当地兽医部门的建议,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按时按量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动物疫病的免疫。一般情况下,商品子猪断奶后,首次免疫剂量为2毫升;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在首免后1个月采用相同剂量加强免疫1次;后备母猪70日龄前接种程序同商品子猪;以后每次在怀孕母猪分娩前1个月进行1次加强免疫,剂量为4毫升;种公猪在70日龄前接种程序同商品子猪;以后每隔6个月加强免疫1次,剂量为4毫升。
  当周围地区发生动物疫情时,要按照当地兽医部门的要求进行紧急免疫。
  三是严格消毒。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猪舍粪便及排泄物,对各种污染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饲养场、猪舍内及周边环境增加消毒次数。
  四是药物预防。在当地兽医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预防用抗菌类药物,并制订合理的用药方案,预防猪群的细菌性感染,提高健康水平。
  规模养猪场怎样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预防?
  答:规模养猪场预防“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必须坚持科学养殖,自繁自养,预防为主及加强综合饲养管理,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等综合措施。主要应做好如下几点:
  一是坚持自繁自养,不从外地外场引进生猪,并实行全出全进制养猪,防止疫病传入。
  二是加强饲养管理。冬天确保猪舍保暖通风;夏天高温季节,要做好猪舍的通风和防暑降温,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保持猪舍干燥,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降低应激因素,保证充足的营养,增强猪群抗病能力。
  三是建立严格隔离消毒制度。养猪场要实行封闭饲养管理,严禁与生产无关人员进入生产区,生产人员进出要严格消毒。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猪舍粪便及排泄物,对各种污染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饲养场、猪舍内及周边环境增加消毒次数,做好环境杀虫灭鼠工作,防止昆虫等媒介带入疫病。
  四是坚持科学免疫。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按时按量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免疫。一般情况下,商品子猪断奶后,首次免疫剂量为2毫升。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在首免后1个月采用相同剂量加强免疫1次;后备母猪70日龄前接种程序同商品子猪;以后在怀孕母猪分娩前1个月进行1次加强免疫,剂量为4毫升;种公猪在70日龄前接种程序同商品子猪,以后每隔6个月加强免疫1次,剂量为4毫升。当周围地区发生动物疫情时,要进行紧急免疫。
  五是药物预防,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在饲料中选择适当的预防用抗菌类药物,预防猪群的细菌性感染,提高健康水平。
  目前无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地区,养殖户应该如何做好预防工作?
  答:养殖户应该严格执行动物防疫的有关法律法规,不从疫区引进生猪。对过往车辆以及养殖场区周围的环境、工作人员的衣帽和鞋等进行严格的消毒,净化水源及周边环境,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并采取科学饲养,对生猪及时进行疫苗接种及免疫效果检测,从而防止疫情的发生。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疫病鉴定和疫病诊断方式?
  答: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疫病鉴定和疫病诊断方式包括:
  A诊断指标
  (1)临床指标:体温明显升高,可达41℃以上,眼结膜炎、眼睑水肿,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部分猪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子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成年猪也可发病死亡。
  (2)病理指标:肺肿胀,呈大理石病变,多见于肺部的间叶和心叶。可见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显微镜下见出血性梗死。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至小米粒大出血点斑,皮下、扁桃体、心脏、膀胱、肝脏和肠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显微镜下见肾间质性炎,心脏、肝脏和膀胱出血性、渗出性炎等病变,部分病例可见胃肠道出血、溃疡、坏死。
  (3)病原学指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分离鉴定阳性。或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阳性。
  B疫病判定
  疑似:符合上述标准(1)和(2),判定为疑似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确诊:符合疑似结果标准,并且符合上述病原学指标中之一的,判定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未完待续)

 



TAG: 猪蓝耳病 知识问答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