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仔猪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治

发布: 2013-09-29 |  作者:  |   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仔猪大肠杆菌病是肠道内大肠杆菌异常增殖,由病原性大肠杆菌及其所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一种疾病,是目前普遍发生的对仔猪生产危害较大的一种传染病。根据猪的生长期和病原不同,可分为仔猪黄痢、白痢和水肿病三种。笔者结合近几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从仔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病诱因、临床特征及防治措施三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看法,供同行参考。

  1 发病诱因

  1.1 母猪传播带菌母猪由粪便排出病原菌,散发于外界,污染母猪的乳头和皮肤,仔猪吮乳和舐母猪皮肤时,食入病原菌而感。

  1.2 环境不良仔猪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阴雨潮湿,天气寒冷,冷热不定,圈舍污秽等,使仔猪对各种应激因素的抵抗力降低,从而诱发仔猪黄白痢病。

  1.3 硒、铁等矿物质不足硒是人和动物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在缺硒地区和饲喂缺硒饲料,可引起仔猪水肿病,还会影响机体的免疫机能,使T、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受到抑制,机体抗病能力和生产能力明显降低。同时还可引起仔猪白肌病。仔猪缺铁,导致贫血,也可引起仔猪白痢或水肿病。

  1.4 饲养管理不良仔猪断奶后3周内是水肿病的易发期,此间如果饲喂高蛋白质饲料;或不限制喂量,任由仔猪采食,吃得过饱;或不注意饲料过渡,突然换料,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肠道内正常微生物之间微生态平衡破坏,促进了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增殖,产生大量肠毒素,则发生水肿病的可能性增大。

  1.5 其他疾病引发当仔猪发生消化不良、感冒等疾病时,导致仔猪体质下降,抵抗力降低,也可引发仔猪大肠杆菌病。

  2 临床特征

  2.1 仔猪黄痢  多发于初生一周内的仔猪,1~3日龄最为多见,以腹泻,排出黄色粪便为特征,肛门松弛,捕捉时肛门冒出稀粪,含有乳凝小片。病猪迅速消瘦,脱水,最后衰竭死亡,死亡率高达70%~90%。病理剖检常见颈、腹部皮下水肿
,肠道膨胀,有多量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肠粘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变化,以十二指肠最严重,空肠、回肠次之,肠系膜淋巴有弥漫性小出血点,肝肾有小的坏死灶。

  2.2 仔猪白痢一般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临床上可见病猪突然发生腹泻,以排乳白色或灰白色的浆状、糊状粪便为特征。腹泻次数不等,病程2~3d,长的一周左右,能自行康复,死亡率低,约为5%~15%。剖检尸体外表苍白、消瘦、脱水,肠壁较薄,失去弹性,肠粘膜轻度充血潮红,肠道内容物多,呈水样或泡沫样,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

  2.3 水肿病是仔猪的一种肠毒血症,一般呈散发,发病率不高,但病死率高,给小猪的培育造成损失。主要发生于7~10周龄的断奶仔猪,体况健壮、生长快的仔猪最为常见。病猪突然发病,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或口流白沫,体温无明显变化,心跳疾速,呼吸初快而浅,后慢而深,常静卧一隅,肌肉震颤,不时抽搐,四肢划动作游泳状,触动时表现敏感,发出呻吟声或作嘶哑的鸣叫。行走时四肢无力,共济失调,步态摇摆不稳,盲目前进或作圆圈运动。水肿是本病的特征症状,常见于眼、脸、结膜、齿龈,有时波及颈部和腹部的皮下,指压水肿部位有压痕,最后发生全身间隙性痉挛和呼吸困难而死。主要病变是水肿,切开水肿部位常有大量透明或淡黄色液体流出,胃大弯部水肿最明显,大肠及其肠系膜高度水肿,呈白色透明胶冻样,小肠粘膜有弥漫性出血变化,淋巴结有水肿、充血和出血变化。心包和胸腹腔有较多积液
,暴露空气凝成胶冻状。

  3 防治措施

  3.1 加强饲养管理注重母猪饲养,供给营养全面、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全价饲料。促使母猪正常泌乳,保证仔猪吮乳需要。注意防寒保温。冬季寒冷,猪舍要采用双层透光玻璃或塑料暖棚保温,使室温保持在12~15℃以上。仔猪保温箱底部铺垫木板或麻袋,用250w的红外线灯或电热板供温,使保温箱内温度保持在25~27℃左右。搞好卫生消毒。首先对产房进行彻底清扫和冲洗,并用0.2%强力消毒灵或0.3%菌毒敌、或1∶300百毒杀喷雾消毒;其次要搞好母猪消毒,母猪提前5~7d进入分娩舍,进舍前用水清洗母猪体表,用菌毒敌消毒后再进入产房,母猪入舍时要通过舍前消毒池。分娩前用水洗净母猪乳房、臀部及外阴部,然后用0.1%高锰酸钾消毒液擦拭消毒上述部位。母猪在分娩后前3d,每天对产房清洗消毒一次,以后每3d进行一次全面消毒。对发生黄白痢的仔猪,除积极治疗外,使用专用的抹布、扫帚、拖把和消毒液。上床哺乳仔猪,更换专用鞋。工作完毕,消毒手臂,防止交叉感染。早吃初乳。初乳对增强体质,抵抗疾病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仔猪产下处理后,应尽早吃到初乳。前3d每小时人工哺乳一次,每次哺乳前用2%来苏儿或0.1%高锰酸钾消毒乳头,然后人工辅助吃乳,把弱小仔猪固定到前3对乳头,使其吮到更多乳汁,促进生长发育
,提高仔猪整齐度。加强补饲。仔猪7日龄开始强制补饲,每日3~5次,直止仔猪学会采食。同时放置食槽,少量加入颗粒料,让仔猪自由觅食。这样既可弥补母乳不足,又可促进仔猪胃肠发育,增强消化功能。严把断奶关。断奶日龄视管理水平而定,可实行28或35日龄断奶制。断奶仔猪日采食量应达到150g,仔猪断奶后在原圈培育5~7d。做好饲料过渡,由哺乳期所用补饲料到断奶后饲喂仔猪料要有10~15d的过渡期,断奶当天饲料喂量降至前一天的70%,经3d恢复到断奶前一天的饲喂量。此后应根据仔猪的生长发育需要,逐渐增加仔猪的采食量,切不可突然加大饲喂量而吃得过饱。同时要在起初的3周内控制断奶仔猪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

  3.2疫苗免疫母猪产前21d肌注仔猪腹泻基因工程四价灭活疫苗(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生产,规格2mL×10支),仔猪18日龄注射仔猪水肿病多价灭活苗(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药械厂生产,规格20mL/瓶)。

  3.3 药物预防对刚产下的仔猪每头肌注丁胺卡那霉素2mL,或将庆大霉素5mL、硫酸黄连素5mL,复方敌菌净5片充分溶解混匀后,每头仔猪口服1~2mL,仔猪1日龄时每头肌注亚硒酸钠VE注射液1mL,3日龄时每头肌注富铁力或牲血素1mL,预防铁、硒不足引起的拉稀。

  3.4 微生态制剂预防微生态制剂是一种有取代或平衡生态系统中一种或多种菌系作用的微生物添加剂,能够在动物肠道内大量繁殖,通过抑制有害微生物的定居和繁殖,使有益菌的数量增加,潜在的致病菌数量减少,加强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屏障功能和增强非特异免疫力,从而达到防治消化道疾病的目的。因此用促菌生、乳康生、调痢生等微生态制剂,调整肠道内菌群平衡,可预防仔猪黄白痢的发生,如与药用酵母同时服用,效果更好。但要注意,在服用微生态制剂期间,不能服用抗菌药物。

  3.5 治疗对仔猪黄白痢,治疗方法较多,一般常用抗生素、磺胺药及一些新的抗大肠杆菌药中的一种或两种配合治疗。有条件的猪场,应先做药敏试验,选择高敏药物治疗,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常用克痢特(江西博莱大药厂生产、规格5mL×20支),1~7日龄口服,每千克体重用量0.1mL,7日龄以上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用量0.05mL;或肠炎速康(湖南农大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5mL×10支),每千克体重一次用量0.1mg,每日2次,疗效较好。仔猪水肿病的治疗较困难,急性病例往往来不及治疗而死亡。对慢性病例,一般用25%甘露醇250mL、10%葡萄糖250mL、VC2g、10%磺胺嘧啶钠10~20mL静脉注射,每日1次。用2.5%恩诺沙星、每10kg体重1mL、每日2次,20%安钠咖1~2mL、每日1次;或硫酸卡那霉素100万u、地塞米松5mg,每日2次,肌肉注射。神经症状严重时,可注射氯丙嗪或硫酸镁注射液。


TAG: 综合防治 大肠杆菌 仔猪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