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谈谈仔猪腹泻性疾病的病因、诊断与防治续

发布: 2013-09-29 |  作者:  |   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仔猪腹泻是一种很多因素都可引起的临床病症。在养猪业生产中,仔猪腹泻发生率很高,尤其是1~2月龄仔猪最为常见;仔猪腹泻及仔猪断奶应激腹泻几乎是每一个养猪场的主要问题。据报道,断奶仔猪腹泻发生率高达30%,死亡率达10%~15%。仔猪腹泻轻则引起生长速度缓慢、饲料报酬低、体质下降和抵抗力弱,重则造成僵猪和大批死亡,给养猪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本文谈谈仔猪腹泻性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鉴别诊断要点和防治措施。
    1 腹泻的临床主要表现
    腹泻是指频繁排粪(次数增多)和粪便性状发生变化,如数量增多且稀薄、不成固有形状而可能呈稀粥状甚至水样,并含有黏膜、血液、脓汁等异常物和未消化的食物。猪肛门周围粘有稀粪,猪舍地面也可见到稀粪。仔猪腹泻后不久即可见到脱水症状,如眼窝下陷,骨的突出部清晰可见,并且皮肤干燥、颜色发绀,像羊皮纸,指压后保持牵拉状态。
    2 腹泻的发病原因
    引起肠炎和肠功能障碍(肠上皮分泌过度或通透性增强、吸收障碍和肠运动过强)的因素,都可引起腹泻,一般分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致病因素。
    2.1 传染性致病因素
    由病毒(如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轮状病毒、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圆环病毒等)、细菌(大肠杆菌、副伤寒杆菌、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猪痢疾密螺旋体、猪丹毒杆菌等)、真菌(念珠菌、霉菌)、寄生虫(猪球虫、隐孢子虫、小袋虫、类圆线虫等)原发或继发引起。
    2.2 非传染性致病因素
    通常是诱因,但也可原发引起腹泻。
    2.2.1 仔猪自身生理因素 消化机能发育不完善,如胃肠重量、容积、小肠绒毛等正在发育中,胃酸分泌少且缺乏游离的盐酸,胆汁分泌少;消化酶量少且活性低,如缺乏胃蛋白酶;免疫功能不健全,仔猪母源抗体到3~4周龄时降到最低,到6周龄时才能自身合成足够的抗体,6周前自身合成抗体少;体温调节能力差。这些内部原因导致仔猪对饲料消化能力弱,自身杀菌和抑菌能力、抵抗力低。
    2.2.2 饲养管理不当和环境应激 猪舍不清洁,猪只密度不当,温度、湿度、饲料变化太快,断奶应激,药物、毒物中毒性腹泻。
    2.2.3 营养性因素 哺乳仔猪低血糖症或无乳症。仔猪断奶后,饲料中植物蛋白含量过高,日粮蛋白抗原过敏,饲料中存在抗营养因子,营养因素缺乏(如铁、铜、锌等缺乏的贫血性下痢,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及叶酸、烟酸、泛酸等缺乏引起肠上皮生长不良)。
    2.2.4 断奶应激腹泻。
    3 仔猪腹泻的临床鉴别诊断要点
    3.1 从首次发病年龄、发病速度和严重程度、数量、发病史分析
    仔猪黄痢、仔猪红痢主要侵害1周龄以内的仔猪,1周龄以上发病较轻。仔猪白痢多发生于2~3周龄的仔猪。猪副伤寒多发生6月龄以下,1~2月龄最易感。猪痢疾(SD)多发生7~12周龄的仔猪。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猪流行性腹泻(PED)各种年龄均可发生。PED发病率很高,死亡率不太高,仔猪PED发病和传播都很快,10日龄仔猪死亡率高达100%,大猪TGE的症状较轻且发病率比PED低,但母猪发病主要表现厌食和无乳。猪轮状病毒性肠炎(RE)多发生于1~8周的仔猪,发病率较高,死亡率很低;1周龄内的猪很少发病。各种年龄均可感染和发生猪瘟(CSF)、猪伪狂犬病(PR),仔猪日龄越小,发病率和致死率越高,2月龄以上仔猪多不发病;怀孕母猪感染后流产。圆环病毒感染多发生于断奶后2~3周和5~8周的仔猪。仔猪球虫病多发于1~4周龄,小于5天的猪不发病。仔猪低血糖症和无乳症多发于1周龄,但3周龄也可发生。营养性因素腹泻和断奶应激性腹泻,一般在断奶喂食后发生。
    暴发性而且传播迅速的腹泻常与病毒感染有关,如TGE、PED、PE。逐步发生、传播并且随时间延长而加重的腹泻多见于细菌或寄生虫感染。传染性腹泻一般是整窝发病,但仔猪红痢也可能是部分猪发病而且是最大和最健康的猪先发病。仔猪低血糖症也引起少部分猪发病,但往往是最弱小的猪先发病。
    3.2 从发病的流行季节分析
    TGE、PED、RE有明显季节性,一般多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其他腹泻病没有明显季节性。
    3.3 从粪便的色泽和性质、猪的其他临床症状分析
    仔猪黄痢的粪便为黄色浆状、内含凝乳片、气泡,仔猪白痢为白色浆状和糊状粪便,有气泡和腥臭味。仔猪红痢和猪痢疾拉水样粪便,带血和黏液,黄至灰色。仔猪副伤寒拉灰色稀粪、恶臭(黏液出血性)。PED拉灰色水样稀粪。TGE拉黄白色或灰绿色水样稀粪,有特征性气味。RE拉水样或糊状混有黄色凝乳样物粪便。猪球虫病粪便糊状至水样,黄灰色,恶臭。低血糖症可发生水样腹泻。弓形虫和猪丹毒,均可引起水样腹泻。消化不良性腹泻,粪便中含较多未消化的饲料。
    RE、PED、TGE粪便的PH值偏酸性;其他肠道疾病引起的腹泻粪便偏碱性,如大肠杆菌病、猪球虫病。
    RE,尤其是PED、TGE常有呕吐症状;仔猪PR有神经症状,怀孕母猪感染后流产、死胎及呼吸道症状;CSF有全身出血性症状。TGE、PR、CSF和低血糖症或无乳症,母猪发病并出现相应症状;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肠炎,母猪一般不发病。急性感染性腹泻猪初期体温往往会升高,而营养缺乏性腹泻猪初期体温一般变化不大且猪体质差。断奶应激性腹泻猪初期显得过度兴奋,如肌颤、尾抖、皮肤出现红紫斑、体温上升、心悸、呼吸困难等。
3.4 从主要病理变化分析
    剖检时注意:①肠系膜乳糜管内有无脂肪,其内无脂肪是TGE的突出表现;乳糜管内无脂肪、胃内空虚是低血糖症的突出表现。②检查肠的浆膜面是否变红(梭菌感染)或透明(TGE)。③仔细检查肠的黏膜面是否有出血点或明显的出血(仔猪红痢、仔猪副伤寒)和纤维素性坏死膜,膜可能为固膜性的(球虫病、慢性红痢)或出血性的(急性红痢、SD),相关疾病的主要病变分述如下:
    仔猪红痢:小肠的空肠、回肠黏膜出血性、坏死性病变,其内充满血液和黏液。
    SD或血痢: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出血性、纤维素性坏死膜;小肠变化小。
    仔猪副伤寒:整个胃肠道卡他性、出血性到坏死性肠炎,胃肠道弥漫性或局灶性溃疡;实质器官和淋巴结出血和坏死,肝局灶性坏死。
    大肠杆菌病;乳糜管内有脂肪,小肠壁轻度水肿,肠扩张,充满液体、黏液和气体;胃常充满。
    TGE:乳糜管内无脂肪,肠血管充血,空肠、回肠壁菲薄而透明(绒毛严重萎缩),肠内充满黄色液体和气体且一般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胃壁出血,胃内容物头2~3天是凝乳,过4~5天是绿色黏液。
    PED:小肠的病理变化与TGE的相似。
    RE:乳糜管内有不等量的脂肪,空肠、回肠壁薄(绒毛中度萎缩),肠内充满黄色或灰白色液体和絮状物,盲肠、结肠扩张;胃内有凝乳块。
    PR:坏死性扁桃体炎,咽炎,肝和脾坏死灶,肺出血。
    CSF:胃肠道卡他性、出血性、纤维素性炎症)回肠和结肠纽扣状溃疡,淋巴结出血、水肿,肾皮质点状至斑状出血(膀胱、喉、会厌软骨、心、肠黏膜、浆膜和皮肤也可见到),脾梗死(最具诊断性病变)。
    球虫病:空肠、回肠纤维素性坏死性,固膜;大肠无病变。
    类圆线虫病:肠黏膜点状出血,肺偶见出血。
    断奶应激性腹泻:胃肠道黏膜出血、坏死及溃疡形成,肉质变化如水猪肉等。
    以上可见,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仔猪疾病,在10日龄内主要是仔猪黄痢、仔猪红痢、TGE、PED和低血糖症;在10日龄至断奶这段时间,主要是仔猪白痢、TGE、PED、RE、球虫病、仔猪副伤寒,可引起腹泻但不是主要症状的疾病还有CSF、PR等;在断奶以后,主要是仔猪副伤寒、SD、大肠杆菌病、TGE、PED、猪丹毒、CSF、营养性因素腹泻和断奶应激性腹泻等。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许多疾病常以并发、继发和亚临床症状的形式出现,有条件的地方应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以确诊(如传染性腹泻粪便中可检查到相关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4 防治措施
    4.1 预防措施
    4.1.1 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 注意分娩前母猪的营养全面均衡,这样使母猪分娩后能分泌多而优质的乳汁;同时,注意分娩前母猪的保健,适时接种上述相关疾病的疫苗,如产前1个月左右要注意接种仔猪大肠杆菌病、红痢、TGE、PED、PR的灭活疫苗,以增加乳汁中的母源抗体;还要注意猪舍和乳头的清洁卫生与消毒工作,以防止分娩前后母猪的乳房炎。
    4.1.2 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减少环境应激 首先,要定期搞好猪舍的清洁卫生与消毒、杀虫、灭鼠,以杀灭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有条件的猪场应实行控制引进和净化病原微生物的计划。其次,保持猪舍适宜温度、湿度,猪只密度适当;1日龄仔猪的适合温度32℃~35℃,以后逐步降低,但7日龄猪不要低于28℃,可采取灯光照射等保温措施;相对湿度60%左右,不要高于80%。再者,要让仔猪尽早吃到初乳、吃好常乳,7日龄至断奶前逐步让仔猪自由饮用清洁水(水中可加些酸化剂、益生素、营养素等),少量多次地喂些易消化的饲料。卫生差、温度低、湿度大、拥挤、吃不好奶,是断奶前仔猪腹泻的主要诱因。
    4.1.3 药物预防与免疫接种 根据病史发病年龄和种类,提前对仔猪、母猪注射或饲喂针对性预防药物,如抗寄生虫药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等;适时对仔猪和母猪接种相关疾病的疫苗或高免血清,如仔猪断奶前后要注意接种仔猪副伤寒、猪丹毒、CSF、PR的弱毒疫苗(污染场适当考虑应用TGE、PED的弱毒苗)。
    4.2 治疗措施
    对传染性腹泻,应尽快隔离病猪并消毒猪舍。治疗腹泻,一般采取对因、对症治疗和防继发感染或提高抵抗力的三位一体治疗原则。对腹泻严重、脱水迅速的病猪,应尽快对症(脱水等)治疗;对病程稍慢、脱水不严重的病猪,应先对因治疗(尤其是传染性腹泻),后对症治疗和防继发感染。治疗脱水,可采取补液和止泻的办法。用口服补液盐(ORS)加抗生素等治疗腹泻效果好。口服补液盐的配制:氯化钠3.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葡萄糖20克,充分溶解于1000毫升蒸馏水中即成。将补液盐放入容器中让猪自由饮用,不能饮水的猪进行人工灌服或静脉注射5%~10%的葡萄糖生理盐水和3%~5%的碳酸氢钠。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在补液盐中加适量抗生素。止泻可采用硫酸阿托品、鞣酸蛋白、次碳酸铋、药用碳、思密达等,同时灌服一些有效抗生素和等渗糖盐水的方法。但止泻要注意用药的时间,对发病不急的腹泻,过早使用止泻药不利于肠道排除病菌和毒素,过迟使用止泻药则易导致脱水;这样比较来看,用补液盐的方法容易操作。抗生素等药物的选用如下:①仔猪黄、白痢,用硫酸新霉素、氟苯尼考(氟甲砜霉素)等;②仔猪副伤寒,用氟苯尼考、强力霉素等;③猪痢疾,用痢菌净、二硝基咪唑防治效果好;④病毒性腹泻,用抗病毒药、细胞因子,或ORS加磺胺类和呋喃类药物预防;⑤寄生虫病,用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杀球灵、左旋咪唑、锋达虫克等。一种抗生素使用3次还不见效,应考虑换药。当然,任何治疗措施都应与加强饲养管理的措施(如干净的环境、适合的温度、清洁的饮水、易消化的饲料等)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TAG: 仔猪腹泻 猪腹泻病 仔猪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