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仔猪为何多死伤 大肠杆菌是祸殃

发布: 2012-01-07 |  作者:  |   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本病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类传染病。由于病原性大肠杆菌类型的不同以及猪年龄、个体及生理机能的差异,因而发生不同的疾病,常用的有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猪水肿病。本病对新生仔猪危害很大,常带来严重损失。

  1、仔猪黄痢:本病是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一周龄以内的哺乳仔猪,尤以1―3日龄最多见。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可达100%,本病传播源主要是带菌母猪。

  症状:突然发病,病初拉黄色混有气泡的稀粪,味腥臭。在病的沉重期,肛门松弛,捕捉时,由于挣扎和嚎叫,肛门流粪。病猪口渴,不吃乳,最后因脱水、衰竭而死。

  治疗:用百病消、止痢灵、复方黄白痢康等药物治疗。

  预防:平时搞好猪栏、环境、饲料和饮水卫生工作,改善母猪的饲养管理。母猪临产前,将猪圈打扫干净,消毒后再垫上干净的褥草。接产时,用0.1%高锰酸钾溶液洗净母猪乳房和乳头,并把每个乳头的乳汁挤掉几滴,然后及时让仔猪吃到足够的初乳。怀孕母猪临产前21天左右(前后不超过三天),于耳根部皮下注射黄白痢疫苗,使母猪产生足够的抗体,通过哺乳使仔猪获得母源抗体。

  2、仔猪白痢:本病是10―30日龄仔猪常发的一种肠道传染病,气候突变,阴雨潮湿,栏舍污染,母猪饲料配合不当,乳汁中含脂率过高和泌乳量不足都是促发本病的重要因素。

  症状:病猪排出乳白、灰白或黄白色糊状稀粪,味腥臭,有时混有气泡。体温一般正常、精神、食欲尚好,但若不及时治疗,病情可逐渐加重,病猪拱腰,发抖,喜钻入垫草中,饮水增多,吃乳减少或停止,逐渐消瘦,被毛粗乱无光,尾和后肢被粪便污染,脱水,终因昏迷虚脱而死亡。

  治疗:必须及时治疗,并结合改善饲养管理,消除诱因,才能获得良好效果。同时应用止泻灵、复方黄白痢康等药物治疗。

  预防:(1)改善母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母猪适当喂些营养丰富的饲料和青料,不要喂得过肥;仔猪提前补料,并喂含铁质、骨粉、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素等饲料。母猪乳头、饲槽和饮水槽要经常保持清洁。另外,要根据季节不同,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妊娠母猪于产前21天左右接种黄白痢疫苗。(2)仔猪饲料中添加抗菌1号、甲沙素等药物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3、猪水肿病:本病是小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多呈地方性流行,主要发生于断奶小猪,尤以生长快,体质健康的小猪最常见。

  症状:在一窝或一群中,生长快、体膘好的一头或几头猪突然死亡,以后陆续出现病猪。病猪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体温正常或稍升高,心跳、呼吸增快。随着病情的发展,四肢作游泳状划动。口吐白沫,触摸时表现敏感,叫声嘶哑,呼吸困难。有时盲目行走或转圈。有的猪前肢跪地,后肢直立,或后肢麻痹不能站立。腹泻或便秘。常见眼睑水肿,严重时延至头部、颈部和胸腹部。最终昏迷而死。

  治疗:用水肿克星、水肿解毒灵、百病消等药物治疗,有神经症状的病猪肌肉注射维生素B12、维生素B1。对重病猪可输液,对症治疗。

  预防:加强断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提早补料。饲料应多样化,最好喂配合饲料,增加多维素、微量元素、抗生素等,并增加青绿饲料。猪舍保持清洁、干燥。经常用绿威霸消毒液消毒,有较好预防效果。

TAG: 大肠杆菌 仔猪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