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养殖环境控制对家禽生产和防病的影响

发布: 2010-04-03 |  作者: 黄艳群 |   来源: 《养禽与禽病防治》

上一篇 下一篇

 

                                                                                                              

    我国家禽的饲养量居世界首位,鸡蛋产量居世界的第一位,禽肉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但产品的出口量很低。影响家禽产品出口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对养殖生态环境的控制比较差,导致了疫病控制和药物残留问题的出现。
    1
养殖环境污染对动物生产的影响
    1.1
养殖环境污染的特点
    1.1.1
影响范围大 污染物可以通过大气、水、土壤和食物等多种途径危害饲养动物,可以在短时间内使整个养殖场受到危害。
    1.1.2
作用时间长 当污染物浓度较低时,动物机体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异常反应,容易被管理人员忽视。但是,长期在低浓度污染的环境中生活的动物,机体会逐渐受到危害,如出现受精率、产蛋率下降等。当有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时,其影响程度更大,饲养动物可能出现一系列病理反应。
    1.1.3
治理污染难度大 在建造鸡场时,往往对排污设施和治理重视不够,年复一年,养殖场的环境污染越采越严重。环境一旦受到污染,特别是污染土壤和水源后,有害物质可能长期滞留其中,治理很困难。
    1.2
养殖环境污染对饲养动物健康的影响
    1.2.1
氨气 动物粪便中的尿酸和未消化的蛋白质在微生物作用下生成氨气,可以直接危害饲养动物的呼吸道,在氨气浓度较高的条件下,会引起动物免疫机能下降。鸡对氨特别敏感,氨对鸡产蛋性能有严重的影响,当禽舍内氨气的浓度大于20.0mg/l时,在这种环境中饲养6周的鸡或者火鸡,即可出现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而且鸡对新城疫病毒更易感;空气中高浓度的氨严重损伤猪的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并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麻痹、组织溶解坏死。在寒冷地区,冬季为了保温取暖,常紧闭门、窗(尤其夜间),舍内通风换气不良造成氨大量滞留,对人畜造成危害。因此,有的国家规定畜舍内氨的最高浓度为26mg/l,鸡舍中氨的最高浓度为20mg/l
    1.2.2
一氧化碳 冬季在密闭式畜舍内生火取暖时,如煤炭燃烧不完全,特别是在夜间,可能产生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对神经、血液系统具有毒害作用。
    1.2.3
微生物 畜禽舍内空气的致病性微生物是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重要原因。致病性微生物主要是通过3种方式传播疫病:一是病原性微生物附着于尘埃微粒上传播疫病;二是病原性微生物附着在畜禽鼻腔和咽喉,通过咳嗽和打喷嚏形成飞沫污染畜禽舍空气引起疫病的传播;三是病原性微生物附着于气溶胶中传播。综上所述,对饲养环境进行消毒是控制饲养动物传染性疾病的关键措施,消毒方式主要有空气消毒、饮水消毒、垫料消毒、食物消毒。
    1.2.4
空气微粒 畜禽舍内的微粒,一部分由舍外进入,一部分在饲养管理过程中产生。微粒降落在畜禽体上,可以与皮脂腺的分泌物、细毛、皮屑、微生物等混合在一起,粘结在皮肤上,使皮肤发痒,甚至发炎,还能堵塞皮脂腺和汗腺的出口,使皮肤干燥脆弱,易遭损伤和破裂。大量的微粒可被畜禽吸人呼吸道,引起气管炎和肺炎。如果舍内空气湿度较大,微粒可吸收空气中的水汽和部分氨形成混合微粒,如沉积在呼吸道黏膜上,可使黏膜受刺激,引起黏膜损伤,微粒越小,危害性越大。
    2
养殖场温热环境对动物生产和致病的影响
    2.1
太阳辐射对家禽生产力的影响 夏季在没有阴蔽的牧地上放牧的家禽,增重率和饲料利用率都较有阴蔽的牧地上放牧的家禽低;不同的阴蔽物对太阳的遮阴效果不同,对家禽生产力的影响也不同,如浓阴蔽日的橡胶树等比阴影稀疏散布的松树等遮阴效果好,稿秆顶凉棚和干草遮阴效果比较差。在牧地上种植遮阴树或搭盖凉棚,应注意东西走向排列,使阴影不致移动过大,以保持地面凉爽。为了避免太阳的直接辐射,应改善饲养管理制度,如夏季实行野营舍饲制,或利用清晨、黄昏和夜间放牧,都能得到良好效果。
    2.2
气温对生殖的影响 气温的季节性变化影响动物的性活动,气温过高会降低家禽的繁殖性能。高温会使家禽精液质量下降,射精量最少,使活精子数与精子总数的比例降低。公鸡的精液质量和睾丸组织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季最好,夏季最低,但低温也延长成公鸡精子生成的时间。
    
高温对母禽生殖的不良影响主要在交配前后一段时间内,是引起胚胎死亡的关键。高温对胚胎影响的严重性决定于动物在热应激下体温升高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母鸡13月份所产的蛋受精率最高,6月份最低,气温过高、过低还影响种蛋的孵化率。
    2.3
气温对生长、肥育和产蛋的影响 气温过高过低都对家禽的生长、产蛋和饲料利用不利。雏鸡生长的最适温度随日龄的增加而下降,温度过高导致鸡的生长迟缓,死亡率增加,温度过低导致饲料利用率下降,肉用仔鸡以21时的生产性能最高。但气温日变过大对肉用仔鸡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未见有益。火鸡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5.621.1。商品蛋鸡在气温日变为1036环境中,产蛋量较两者平均的23恒温高,家禽产蛋的适宜温度为1323,也有人主张家禽产蛋的适宜温度为2530,但持续在29以上,对产蛋量、蛋的大小和蛋壳质量都有不良影响。低温对产蛋量的影响报道不一致,一般认为持续在7以下对产蛋量和饲料利用率有不良影响。普遍认为气温日变在1530能保持较高的产蛋量。
    2.4
气温与家禽疾病 冷热应激原可使机体的抵抗力减弱,从而使一些非病原性微生物引起疾病。
    2.4.1
直接致病因素 冷热应激原可引起如冻伤、热痉挛、热辐射、日射病、支气管炎、肺炎、肾炎等。
    2.4.2
影响病原体和媒介昆虫类的存活和繁殖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各种病原体和媒介昆虫类的生存和繁殖。低温较有利于禽流感、新城疫病毒的存活;夏季炎热,是蚊、蝇、虻、蜱等吸血昆虫大量繁殖的季节,可通过吸血引起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2.4.3
影响饲养管理和营养状态 低温使家禽易患胃肠炎、下痢等,雏禽消化不良在低温或高温潮湿季节容易发生;家禽冬季舍饲期间密集、拥挤,如果通风不良,易使气源传播的呼吸道病暴发流行,皮肤病和外寄生虫病亦易蔓延;天气寒冷动物必须增加采食量以维持热平衡,如果饲料供应不足,会导致营养不良和抵抗力下降;天气炎热,动物采食量下降,也会引起营养不良和抗病力下降。
    2.4.4
影响家禽对传染性疾病的抵抗力和被动免疫力 冷应激使小鸡对沙门氏杆菌的抗病力下降,但有些应激是抗病的,如冷应激提高鸡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新城疫病毒的抗病力,热应激则相反。在生命早期,冷和热应激都会降低雏禽获得抗体的能力,降低血清中初乳免疫球蛋白的水平。
    2.5
湿度对家禽生产力和疾病的影响
    2.5.1
高湿高湿条件下,尤其在相对湿度70%以上时,能促进病原性真菌、细菌和寄生虫的发育,机体的抵抗力减弱,各种发病率增加,死亡率也增加。但在温度适宜或偏高环境中,高湿有助于灰尘下沉,使空气较为干净,对防止和控制呼吸道感染有利,肺炎的发病率下降。
    2.5.2
低湿 空气过分干燥,特别是高温情况下,能使皮肤和外裸黏膜发生干裂,减弱皮肤和外裸黏膜对微生物的防卫能力。相对湿度在40%以下时,易引起呼吸道疾病。低湿使家禽羽毛生长不良,是家禽啄癖发生的先兆。冬季低温导致肉鸡的腹水症发生率大幅度增加。
    3
光照与噪声对动物生产的影响
    3.1
光照 在自然条件下,光照对马、驴、绵羊、山羊的繁殖都有一定的影响,而光周期对产蛋鸡生产性能影响更大:(1)光照可促进雏鸡熟悉环境和延长采食时间,常采用23小时光照1小时黑暗的光照制度;2)合理光照可控制鸡的性成熟。光照减少延缓性成熟,使鸡的体重在性成熟时达标,提高产蛋潜力,而增加光照缩短性成熟时间,使鸡适时性成熟;3)增加光照并维持相当长度的光照时间(15小时以上),能保证母鸡正常排卵和产蛋,使母鸡获得足够的采食、饮水和休息时间,提高生产效率;4)通过合理光照控制公鸡体重,适时性成熟,20周龄后15小时的光照,有利于精子生产,增加精液质量。(5)调节光照强度控制鸡的活动性,光照太强浪费电能,使鸡显得神经质、易惊群,活动量大,易发生斗欧和啄癖。光照过弱,影响采食和饮水,起不到刺激作用,影响产蛋量。此外,一定要注意使鸡舍内光照均匀。
    3.2
噪声 突然性的噪声可使鸡产生暂时性坠蛋现象,噪声也会使家禽受惊,引起损伤。但低强度的轻音乐能使鸡群保持安静,减少惊群发生率。
    4
禽舍的合理选址、设计对家禽生产的影响
    
集约化养殖生产造成的污染与其畜禽舍的地理位置和规模大小都有着直接的关系。良好的养鸡场环境条件应该保证场区具有较好的小气候条件,有利于禽舍内空气环境的控制,还要便于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和措施。在选择禽舍的时候应尽量选在靠近农田、菜地,远离城郊的地方,地势高燥、向阳避风,以保持场区小气候温热状况相对稳定,以便粪便能方便地运输到农田、菜地当中,及时地被利用,并根据周围农田的多少调整养殖规模,而不致于使土壤由于大量使用家禽粪便而蓄积过多的磷。在建筑设计禽舍的时候,还应考虑到能够最大限度地把粪便中的固形物和非固形物分开,以便使固形物得到合理和充分的利用。
    
目前我国养鸡在品种、饲料和疾病防制技术上同养鸡发达国家差距逐渐缩小,而在环境与设施方面差距就相当大。目前国内北方地区商品肉仔鸡80%以上饲养在塑料大棚或简易鸡舍,冬不保暖,夏不防暑,空间较小,通气性很差,鸡的成活率无法保障。肉种鸡及蛋鸡鸡舍环境与设施也相当简陋,布局也极不合理。造成排污困难、场地污染严重、苍蝇多;夏季遇到高温,经常出现热死鸡现象,受精率及产蛋率显著降低;冬季鸡舍寒冷,呼吸道疾病时有发生。目前国内90%左右鸡场设计不够合理,采用设计不合理的鸡场用最好的品种、饲料及药物疫苗也无法达到应有的生产水平。
    5
养殖环境安全保护与家禽疾病防治
    5.1
生物安全措施
    5.1.1
全面消毒 彻底打扫卫生,扑杀畜禽体内外寄生虫,选用适当的消毒剂交替使用,使畜禽有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5.1.2
隔离 外来人员、车辆不得进场、不能进舍,人员外出回场需消毒。
    5.1.3
温度控制 温度对机体抵抗力的影响巨大,不适当的环境温度,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使病毒有机可乘,导致发病。
    5.2
保护上呼吸道黏膜及肠黏膜 一旦上呼吸道黏膜破损,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等就会乘虚而入。对上呼吸道黏膜的保护,首先要控制环境,保持空气清洁。金银花、黄芪、连翘等中药具有提高动物抗病力和自我细胞修复的功能,可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加,从而将抗菌药物运载到呼吸道细胞外。肠道黏膜的保护在于选用合理的微生态制剂,可以恢复肠道内菌群平衡、增加黏膜厚度,同时提高饲料转化率。
    5.3
保护与改善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是动物健康的根本,寡糖、多糖等可激活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白细胞、T细胞,启动第二免疫途径,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
                                                                                                                                                    

 

TAG: 家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