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蓝耳病毒确实存在新变异毒株

发布: 2011-09-23 |  作者:  |   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近期,随着气温升高,蓝耳病病毒即将进入活跃期和高发期,养猪户担心“高热病”会接踵而来。事实上进入5月之后,蓝耳病发病猪场的数量已逐渐增多,近两个月蓝耳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当前蓝耳病流行有哪些特点?毒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今年是否会暴发大流行?如何正确认识和防控蓝耳病?带着这些问题笔者专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蔡雪辉。

    蔡雪辉博士称,蓝耳病可引起种公猪精液质量下降、精液稀薄、精子活力下降,所配母猪返情率增高;引起怀孕母猪繁殖障碍,无乳症、弱仔率增加;可引起哺乳或保育猪的胸腺萎缩、淋巴细胞减少、免疫紊乱,使其他病原继发感染,导致死淘率增加。

    历年来,我国蓝耳病的流行规律各地有其各自特点,但总体流行规律比较类似。本病多呈地方性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其发病率与季节和日龄关系密切。其中以6月份~7月份高发,春秋两季次之。即以高温高湿的夏季高发,冬季发病率较低。发病日龄逐步由保育阶段向中猪阶段转移。当继发病原较多时,临床表现尤为严重。发病特点表现为:该病传播速度快、发病覆盖面广;呈现三高一低的特点,即体温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治愈率低;母猪发病以发热、便秘、厌食、流产率在20%以上为主。

    蔡雪辉说,从2010年上半年开始,似乎蓝耳病的临床暴发趋缓,特别是近来哺乳仔猪腹泻病的流行,使人们对蓝耳病的防范意识有所放松。但恰恰是蓝耳病发生过或者蓝耳病疫情不稳定的猪场,腹泻与其他疫病的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也相对较高。因此,蓝耳病的防疫不容忽视。

    从目前实验室检测结果看,蓝耳病主要是变异毒株的感染为多。但仍可检到经典毒株的存在。国内已经分离到更新的变异毒株,在NSP2缺失1+29个氨基酸的基础上出现了NSP2缺失1+29+4个氨基酸的新毒株。从13个省市的60份样品中检出48株蓝耳病(PRRSV)变异毒株(80%)。蓝耳病变异株的分离与鉴定和变异毒株人工发病模型的建立试验证明,蓝耳病变异毒株是高热病的主要致病原之一。该分离株属于B群蓝耳病的变异毒株,与CH-1a株亲缘关系较近,与VR2332亲缘关系较远。人工发病模型表明,在30日龄~65日龄仔猪复制了主要的临床发病特征,感染试验揭示细菌对高热病发病起重要作用。

[1] [2] 下一页

TAG: 猪场蓝耳病 猪蓝耳病 毒株 病毒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