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寄生虫]-----猪附红细胞体病症状预防

发布: 2013-09-29 |  作者: 康大夫整理 |   来源: 爱猪网

上一篇 下一篇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又名红细胞孢子虫寄生于红细胞或血浆中而引起猪的一种原虫病,国内外曾有人称之为黄疸性贫血病、类鞭虫病、赤兽体病和红皮病等。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据不完全统计,已在30多个国家发生,我国报道发病的已有26个省、市、自治区。主要以高热、贫血、黄疸和全身发红为特征,可引起猪只特别是仔猪的大批死亡。猪附红细胞体呈环形、球形、椭圆形、杆状、月牙状、逗点状和串珠状不等,虫体直径约1微米左右,最大可达2.5微米。自然颜色为红细胞呈桔黄色,虫体呈淡蓝色,中间的核为紫红色,虫体折光性很强,可发出亮晶晶的光彩,多依附在红细胞表面,少数游离于血浆中。

【特征性症状】生产中,猪附红细胞体病多见于饲养密度较大的猪场,哺乳仔猪和育成猪均可感染,特别是1月龄左右的断奶仔猪,受应激因素影响其发病率与死亡率明显增高。小于5日龄的仔猪主要症状特征是皮肤苍白和黄疸,1周龄后多可自愈;1月龄左右断奶时期的仔猪,最初表现为贫血,可视粘膜苍白,后期出现黄疸症状,生长发育不良,成为僵猪;有些病猪高热稽留,全身皮肤发红,以耳部、鼻镜、腹部最严重,或是耳部、腹下、腹股沟、四肢先发红后出现不规则的紫斑,指压不退色,数天内死亡。母猪往往在应激条件下发生急性感染,体温达40℃~41.7℃,高热稽留数天,厌食;慢性感染时,猪群中部分母猪出现衰弱,苍白及黄疸症状,其中部分猪只不发情或屡配不孕。

【特征性病变】  剖检病变主要是贫血与黄疸。全身性脂肪和脏器显著黄染。皮肤及粘膜苍白,血液稀薄、色淡呈水样,凝固不良。肝肿大变性,质硬呈黄棕色,有出血点或坏死点。胆囊肿大,充满浓明胶样褐绿色胆汁。脾肿大变软,有暗红色出血点,边缘不整齐,有粟粒大的丘疹样结节。心肌、肾脏苍白松软,包膜下见有出血斑。淋巴结肿大、水肿,膀胱贫血、粘膜有少量出血点。软脑膜充血,脑实质有针尖大细小出血点。胸腔、腹腔及心包囊积液。

组织学检查可见淋巴结和脾脏的网状细胞活化,有多量含铁血黄素。肝小叶中央静脉扩张和窦状隙充血,库氏细胞肿大,吞噬有多量含铁血黄素,肝细胞出现颗粒变性和脂肪变性,肝小叶为中心性坏死,亦有肝细胞空泡变,点状出血和坏死灶。脾脏显著充血、出血,淋巴滤泡消失和有纤维素增生。

【类症鉴别】根据临床上出现贫血和黄疸等特征性症状,不难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须作病原的分离鉴定。从发高烧病猪耳静脉采血涂片,用瑞氏或姬姆萨染色法染色,油镜下检查有无虫体,如在红细胞内发现圆球形的小体,大小在0.8~1.0微米即可作为诊断的依据。该病的临床类症主要应与仔猪缺铁性贫血、猪胃溃疡等加以区别。更多具体详见引起猪贫血性疾病的类症鉴别表8,10。

1、仔猪缺铁性贫血  哺乳猪多于生后8~9天出现贫血症状,以后随着年龄增大贫血逐渐加重。表现被毛粗乱,皮肤及可视粘膜淡染甚至苍白,呼吸加快,消瘦。易继发下痢或与便秘交替出现,血液色淡而稀薄,不易凝固。实验室血检,血红蛋白量下降至50~70毫克/毫升,严重时20~40毫克/毫升,红细胞降至300万/立方毫米,且大小高度不匀。骨髓涂片铁染色,细胞外铁粒消失,幼红细胞几乎看不到铁粒。

2、猪胃溃疡  多发于较大的架子猪和成年猪,圈舍比较拥挤,喂饲过于精细的饲料。同一圈的猪有1~2头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或废绝,体重减轻,贫血,体表苍白,经常出现腹痛、呕吐,排煤焦油样黑粪,体温正常或偏低。剖检可见食道部、幽门区及胃底部粘膜溃疡。

【防制措施】

1.预防  预防本病除应加强一般性兽医卫生防疫措施,搞好圈舍环境卫生,消除各种应激因素外,驱除蜱、虱、蚤等吸血昆虫,隔绝节肢动物与猪群的接触,注意注射针头和手术器械的消毒,对防制本病的发生都起着重要作用。将金霉素按每吨饲料48克或每升水中添加50毫克,投给大猪群,可预防本病。

2.治疗  目前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疗效较好的药物主要有如下几种。

(1)多西环素治疗附红细胞体有很好的疗效。

(1)贝尼尔5~7毫克/千克体重,以0.85%生理盐水10毫升稀释,加入10%葡萄糖100~300毫升,再加25%维生素C 2~4毫升静脉注射,一般1次即可使体温下降。

(2)新砷凡纳明10~15毫克/千克体重,溶于生理盐水注射液内立即静脉注射。3天注射1次,一般用1~3次即可见效。

(3)对氨基苯砷酸钠180克/吨饲料,对病猪群连用一周,以后改为半量,连用1个月。

(4)土霉素或四环素按3毫克/千克体重肌内注射,24小时即可见临床改善,连用3~5天。

(5)对阳性猪群的贫血猪,可应用铁制剂(铁葡聚糖)和土霉素等对症治疗。
 


TAG: 猪附红细胞体病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相关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