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一例猪附红细胞体病与蛔虫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发布: 2013-09-29 |  作者:  |   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畜等多种动物红细胞表面或血浆及骨髓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猪附红细胞体发病急、传播快、传播途径多,感染发病率高达70%~90%,该病多为隐性,常与其它疾病混合感染,给诊断和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2006年3月,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清河镇某猪场发生一种以咳嗽、呼吸增快、体温升高、生长缓慢或长期消瘦为特征的疾病。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与蛔虫病混合感染,现介绍如下。     
  一、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该猪场为了扩大生产规模,从附近市场购买断奶商品仔猪500头,进行短期育肥。购进后畜主给该批猪免疫过猪瘟疫苗、丹毒――肺疫二联苗、口蹄疫疫苗和链球菌灭活苗。90日龄时猪只发病,病猪体温升高至40.5~41.5℃,有的病猪体温高达42℃,精神萎顿,有的病猪气喘、呼吸困难、呈犬坐姿势;眼结膜初期潮红或有轻度结膜炎、后期结膜变白,全身贫血消瘦,小便发黄,大便有的干燥,有的为稀糊状。随病程延长,患猪四肢末端、耳尖及腹下出现大面积紫红斑块。严重的病猪,呼吸困难、急促而不规律,常伴发沉重而粗厉的咳嗽,并有口渴、呕吐、流涎、拉稀等症状。笔者曾用青霉素、氨基比林、地塞米松配合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效果均不理想,相继死亡57头,死亡率为11.4%。
  二、剖检变化
  对病死猪进行剖解,发现皮下大面积瘀血、出血、皮下脂肪黄染,肌肉苍白、水肿,血液凝固不良,胸腔、腹腔积水,心包积液;心肌如水煮样,脾脏稍大、软化,上有少数粟米大至绿豆大丘疹样出血结节。肝、肺和支气管等处常发现大量幼虫(用幼虫分离法处理后)。在小肠内可检出数量不定的蛔虫,腹腔内积有淡黄色腹水,有的病死猪肾脏表面有微细出血点,胃底出血,胃内有凝血块和血水,胃黏膜脱落,淋巴结肿大,切面外翻。
  三、实验室诊断
  血液涂片镜检  在急性发热期间检查病原体效果最好,取发病猪耳静脉血作血涂片,经姬姆萨染色,在高倍油镜下可见许多圆形,半月形及短杆形紫色虫体,并具很强的折光性。虫体数量不一,少则2~4个,多则20~30个,甚至30个以上,呈典型的“芝麻饼”。
  粪便涂片镜检  先在载玻片上滴一些甘油与水的混合液,再用牙签或火柴棍挑取少量粪便加入其中,混匀,夹去较大的或过多的粪渣,最后使玻片上留有一层均匀的粪液,在粪膜上覆以盖玻片,置显微镜下检查。经虫卵计数,一克粪便中,虫卵数达1000个。
  四、防治措施
  (一)治疗
  由于本次发病属于混合感染,且有些病猪发生呕吐,所以在治疗时首先选用驱虫药对畜体进行驱虫。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曾使用以下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3毫克,一次皮下注射或口服。或者用丙硫咪唑按每千克体重15毫克一次拌料喂服。
  贝尼尔(血虫净),每千克体重5~10毫克,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溶液,分点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天。或者用咪唑苯脲按每千克体重1~3毫克,每日1次,连用3 天。
  对于出现贫血、眼结膜黄染、血尿的病猪,使用土霉素,按每千克体重25毫克肌注,配合牲血素每千克体重2毫克,VB12每千克体重2~5毫克。
  (二)预防 
  1.预防性定期用药,对假定健康猪群应全部用贝尼尔(5~10毫克/千克体重,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溶液)分点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天,进行预防性治疗,同时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粉,剂量为每吨饲料750克,大群猪连用7~15天。在蛔虫病流行的猪场,每年定期进行两次驱虫。对2~6月龄的仔猪,在断奶后驱虫一次,以后每隔1.5~2个月再进行1~2次预防性驱虫。这样可以减少仔猪体内的载虫量和降低外界环境的虫卵污染率,从而逐步控制仔猪蛔虫病的发生。
  2.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饲料和饮水清洁,尽量做好猪场各项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工作。供给猪只以充足的维生素、矿物质和饮水,以增加猪只抵抗力,饲料、饮水要新鲜清洁,避免猪粪污染。在已控制或消灭本病的猪场,引入猪只时,应先隔离饲养,进行血液及粪便检查,确保健康后再混群饲养。
TAG: 猪附红细胞体病 蛔虫病 红细胞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