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猪瘟免疫情况调查及防制对策

发布: 2013-09-29 |  作者:  |   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传染病,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最严重的疾病。据调查,猪场由于传染病引起的猪只死亡有40%-50%与猪瘟有关。依靠购买仔猪进行肉猪生产的养殖户,猪瘟造成的损失更严重。
    2003年2月至2004年12月,我所对来自全国各省的1043份送检血样,应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生产的猪瘟抗体正向间接血凝诊断液进行抗体检测。以抗体效价达1:32为免疫合格,1:32以下为不合格。结果在1043份送检血样中,猪瘟免疫合格689份,合格率为66.1%。其中规模化猪场送检血样782份,免疫合格557份,合格率为71.2;小型养殖场户送检血样261份,免疫合格132份,合格率为50.6%;共检测母猪血样461份,免疫合格408份,合格率为88.5%。检测结果显示,在我国猪瘟免疫密度普遍较高的情况下,猪瘟免疫合格率仍不高,尤其是在规模较小的养殖场户,猪瘟的发生和流行更为严重。在一些小型养殖场,往往只注重继发或迸发以疾病的治疗,而忽视原发猪瘟的防制,盲目进行药物治疗,结果遭受了更大损失。

提高猪群抗病能力

健康状况良好的猪群在免疫时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而体质虚弱、营养不良或患有慢性病的猪群免疫应答能力较差。因此,应保证饲喂饲粮的数量和质量;采取尽可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坚持自繁自养,防止病原传入,对生产区要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和防检疫措施;在饲养密度、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质量等方面采取措施,为猪只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提高猪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严格控制使用疫苗的质量

1、疫苗本身的质量
  疫苗本身的质量直接影响免疫的效果。国家定点专业生物制品厂生产的疫苗一般质量可靠,但是我国目前核定的猪瘟免疫量为每头份150个兔体反应单位,而国外的核定标准为每头份400个兔体反应单位,因此,在我国每头猪1头份的猪瘟免疫量显然是不够的,尤其是在我国养猪场都有猪瘟不同程度流行的情况下,更难保证猪瘟的免疫效果。
  2、疫苗的运输和贮存
  目前普遍使用的猪瘟细胞苗不能在常温下保存,必须在低温下保存。猪瘟疫苗于-15℃条件下保存,有效期为1年;0℃-8℃冷暗干燥处保存,有效期6个月;8℃-25℃有效期仅为10天。因此,应在运输、贮存设备完善的单位购买疫苗。严禁反复冻融疫苗,以免造成效价降低或影响真空度。

正确使用疫苗
  稀释后的疫苗效价下降速度很快,气温在15℃-30℃时,3小时可能失效。因此预防注射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用前稀释液应置于4℃-8℃冰箱内预冷,稀释后的疫苗同样放于有冰块的保温箱内,并在1-2小时内用完。严禁用碘酊或其他消毒液消毒针头,用碘酊在注射部位消毒后必须用棉球擦干,严禁用大号针头注射和打飞针,以免造成疫苗灭活或注射量无保证。

免疫注射前应对针头进行蒸汽消毒,注射时应一头猪一个针头,严禁一个针头打到底,造成人为地将处于潜伏期的猪瘟病毒传染给其他健康猪。猪瘟病毒在猪体内具有优势株选择现象,往往是强毒增殖而疫苗毒不增殖,防疫变成了带毒传播,引起注射猪瘟疫苗后猪瘟暴发。

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
  做过猪瘟免疫的母猪,其新生仔猪可通过初乳获得母源抗体。在仔猪3-5日龄时,其母源抗体的中和效价为1:64-1:128,具有坚强的免疫力;20-25日龄时抗体中和效价在1:32以上,保护率为75%,能耐受猪瘟强毒攻击;30日龄,抗体中和效价降到1:16以下,无保护力;60日龄时,仔猪血清中已无母源抗体。因此,仔猪应在25-30日龄首免,每头猪使用猪瘟细胞苗4头份或猪瘟淋脾毒组织苗1头份。60-70日龄二免,每头猪细胞苗4头份或淋脾毒组织苗1头份。在猪瘟发病较多或受威胁的场户,可在此基础上增加仔猪超前免疫1次,每头猪使用细胞苗2头份或淋脾毒组织苗1头份。母猪在产后20-25天进行猪瘟免疫,种公猪每年春秋两季各免疫1次,每头猪使用细胞苗4头份。

规范使用药物
  某些药物如磺胺类、病毒唑和卡那霉素等,对机体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能影响病毒疫苗的免疫效果,尤其是在免疫前后3天不规范地使用这些药物,可导致机体白细胞减少,从而影响免疫应答。

提防霉菌毒素的危害

严禁将发霉饲料用于喂猪,霉变饲料含有各种霉菌毒素,可引起肝细胞的变性坏死,淋巴结出血、水肿,严重破坏机体的免疫器官,造成机体的免疫抑制。因此,要严格控制饲料和各种原料的质量。2003年我国华北地区秋收季节阴雨连绵达60天之久,造成大量玉米不同程度霉变,检验中发现大多数经产母猪猪瘟抗体水平很高,而保育猪和育肥猪总是免疫不合格,玉米霉变是造成猪瘟免疫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阴雨天气和炎热的夏天,饲料中应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等,减少因霉菌毒素的危害而导致猪瘟免疫失败。

控制免疫抑制性疾病
  近年来,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呈上升趋势。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圆环病毒感染等都能破坏免疫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免疫掏,导致猪瘟的免疫失败。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应按照免疫程序加强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淘汰亚临床感染猪
  猪瘟免疫监测的重点应放在母源抗体水平、免疫应答效果、亚临床感染和疫苗效价的监测上。
  根据产仔季节,在防疫高峰期后1个月内,随机采取免疫猪血清做抗体监测,计算总保护率。如总保护率在50%以下,显示免疫无效。同时根据抗体的分布,分析是否存在亚临床感染。
  另外,造成猪瘟持续性感染的根源在于母猪带毒,即妊娠母猪自然感染低毒力或中等毒力的猪瘟病毒后引起潜伏性感染。带毒母猪妊娠后猪瘟病毒通过胎盘感染胎儿造成垂直传播,带毒公猪也可通过精液传染母猪,也可传播给仔猪。带毒母猪通过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造成猪瘟的持续感染。
  同时先天感染猪瘟的仔猪产生后天免疫耐受性,经反复注射疫苗不产生抗体,成为持续性感染的带毒猪。如果这种猪被误作后备种猪培养就会形成新的带毒种猪群。这样会造成猪瘟感染的恶性循环。
  因此对猪场除进行猪瘟抗体的定期检测之外,还要进行种猪的带毒检测,以使种猪群的猪瘟得到控制与净化。


TAG: 猪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