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猪蛔虫病的生活史及预防治疗

发布: 2013-09-29 |  作者: 佚名 |   来源: 互联网

上一篇 下一篇

          猪蛔虫病是由蛔科(Ascaridae)蛔属(Ascaris)的猪蛔虫(A.suum)寄生于猪的小肠所引起的一种线虫病。感染普遍,分布广泛,特别在不卫生的猪场和营养不良的猪群中,感染率很高,一般都在50%以上,感染本病的仔猪生长发育不良,严重者发育停滞,甚至造成死亡。 
 
【病原形态】 猪蛔虫是一种大型线虫。活虫体呈淡红色或淡黄色,死后呈苍白色。近似圆柱形。前端有三个唇片:一片背唇较大,两片腹唇较小,排列成品字形。背唇外缘两侧各有一个大乳突,两腹唇外缘内侧各有一个大乳突,外侧各有一个小乳突。三个唇片的内缘各有一排小齿。唇之间为口腔。口腔后为大食道,呈圆柱形。
雄虫比雌虫小,体长15~25cm,宽约3mm。尾端向腹面弯曲,形似钓鱼钩。泄殖腔开口距尾端较近。有2根等长的交合刺,长约2~2.5mm。无引器。肛前和肛后有许多性乳突。雌虫长20~40cm,宽约5mm。虫体较直,尾端稍钝。生殖器官为双管型。两条子宫合为一个短小的阴道。阴门开口于虫体前1/3与中1/3交界处附近的腹面中线上。肛门距虫体末端较近。
受精卵和未受精卵的形态有所不同。受精卵为短椭圆形,大小为50~75μm×40~80μm,黄褐色。卵壳厚,由四层组成,最外一层为凹凸不平的蛋白膜,内为真膜,再内为卵黄膜。随粪便刚排出的虫卵,内含一个圆形卵细胞,卵细胞与卵壳之间的两端形成新月形空隙。
 
未受精卵较受精卵狭长,平均大小为90μm×40μm。多数没有蛋白质膜,或蛋白质膜很薄,且不规则。整个卵壳较薄,内容物为很多油滴状的卵黄颗粒和空泡。
【生活史】 蛔虫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刚产出的虫卵属单细胞期,随宿主粪便排至外界,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充足的环境中开始发育,如在28~30℃时,经10天左右即可在卵壳内发育形成第一期幼虫。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和一次蜕皮,变为第二期幼虫,仍在卵壳内。再经过3~5周的成熟过程,才能达到感染性虫卵阶段。 [视频:虫卵发育]  感染性虫卵被猪吞食后,在小肠内孵化。两小时内,多数幼虫随血液通过门静脉到达肝脏。少数随肠淋巴液进入乳糜管,到达肠系膜淋巴结。此后它们钻出淋巴结,由腹腔钻入肝脏;或者由腹腔再入门静脉进入肝脏。一般在感染后9~10h,最多1~2天内,幼虫可以出现于肝脏。大约在感染后4~5天,幼虫在肝内进行第二次蜕皮变为第三期幼虫。又随血液经肝静脉、后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右心室和肺动脉到肺部毛细血管,并穿破毛细血管进入肺泡。一般在感染后6~8天,在肺泡内即可发现少数第三期幼虫,感染后第9天达最多,直至第12天还有幼虫进入肺泡。凡不能到达肺脏而误入其他组织器官的幼虫,都不能继续发育。幼虫在肺内经5~6天,进行第三次蜕皮,生长迅速,可比初进入时增大5~10倍,已能用肉眼看到。第四期幼虫离开肺泡,进入细支气管和支气管,再上行到气管,随粘液到达咽部,再经食道、胃返回小肠。大约在感染后21~29天进行第四次蜕皮。逐渐长大,变为成虫(雄虫和雌虫)。自感染性虫卵被猪吞食,到达猪小肠内发育为成虫,约需2~2.5个月。猪蛔虫生活在猪的小肠内,以粘膜表层物质及肠内容物为食。在宿主体内寄生7~10个月后,即自行随粪便排出。如果宿主不再感染,大约第12~15个月,可将蛔虫排尽。 [视频:猪蛔虫生活史]
 

【流行病学】 猪蛔虫病流行甚广,特别是仔猪蛔虫病,几乎到处都有。主要原因是:
1.生活史简单。本虫属土源性寄生虫,不需要中间宿主参与,因而不受中间宿主所限制。

2.蛔虫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从检查粪便中的虫卵数估计,每条雌虫每天平均可产卵10~20万个,产卵旺盛时期每天可达100~200万个,每条雌虫一生可产卵3000万个。因此,有蛔虫感染的猪场,地面受虫卵污染的情况十分严重。

3.虫卵对各种环境因素的抵抗力很强。猪蛔虫卵具有四层卵膜,内膜能保护胚胎不受外界各种化学物质的侵蚀;中间两层有隔水作用,能保持内部不受干燥影响;外层有阻止紫外线透过的作用,且对外界其他不良环境因素有很强的抵抗力;加之虫卵的全部发育过程都在卵壳内进行,使胚胎和幼虫得到了庇护。这就大大增加了感染性虫卵在自然界的累积。

猪蛔虫卵一般在疏松湿润的土中可以生存2~5年之久;但在热带砂土表层3cm范围内,在夏季阳光直射下,由于高温和干燥的作用,可在一日或数日死亡。一般只有在粪便表面的虫卵才能发育;粪块内的虫卵,因为缺氧,不能发育,但能长期存活。蛔虫卵对各种化学药品也有很强的抵抗力。在2%福尔马林中,虫卵可以正常发育。对硫酸与硝酸溶液和苛性钠溶液的抵抗力也很强。一般必须用60℃以上的3%~5%热碱水,20%~30%热草木灰水或新鲜石灰才能杀死蛔虫卵。
总之,由于蛔虫产卵多,虫卵又具有对外界环境因素的强大抵抗力,所以凡有猪蛔虫的猪舍和运动场及其放牧地区,自然就有大量虫卵汇集,这就构成猪蛔虫病感染和流行的疫源地。
猪蛔虫病流行与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的关系:在饲养不良、卫生条件恶劣和猪只过于拥挤的猪场,在营养缺乏,特别是饲料中缺少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情况下,3~5月龄的仔猪最容易大批地感染蛔虫,症状也较严重,且常发生死亡。
猪感染蛔虫主要是由于采食了被感染性虫卵污染的饲料(包括生的青绿饲料)和饮水;放牧时也可以在野外感染。母猪的乳房容易沾染虫卵,使仔猪在吸奶时受到感染。


【致病作用】 幼虫在宿主体内移行,造成各器官和组织的损害,特别对肝和肺的损害较大。幼虫滞留在肝脏,尤其在叶间静脉周围的毛细血管时,造成小点出血、肝细胞混浊肿胀、脂肪变性或坏死。幼虫由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时,使血管破裂,造成大量的小点状出血。 感染严重时会引起整个肺的出血性炎症(蛔虫性肺炎),出现咳喘,持续1~2个星期;瘦弱仔猪,特别是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时,常引起死亡。
[视频“蛔虫性肺炎”]
 当虫体发育到成虫,致病作用显著减弱。但在严重感染时,亦可因虫体夺取营养,机械性刺激和阻塞,以及有毒物质的吸收等而引起严重危害,甚至造成死
【症状】 猪蛔虫病的临床表现,一般以3~6个月的仔猪比较严重;成年猪往往有较强的免疫力,能忍受一定数量的虫体侵害,而不呈现明显的症状,但却是本病的传染源。仔猪在感染早期(约一周以后),有轻度的湿咳,体温可升高到40℃左右。幼虫移行期间,病猪可呈现嗜伊红白细胞增多症,以感染后14~18天为最明显。
图14 
较为严重的病猪,以后出现精神沉郁,呼吸及心跳加快,食欲不振,异嗜,营养不良,消瘦,贫血,被毛粗乱,或有全身性黄疸,有的病猪生长发育长期受阻,变为僵猪。感染严重时,呼吸困难、急促而不规律,常伴发声音沉重而粗厉的咳嗽,并有呕吐、流涎、拉稀等症状。可能经1~2周好转,或渐渐虚弱,趋于死亡。  
[视频“蛔虫症状”] 

蛔虫过多而阻塞肠道时,病猪表现疝痛,有的可能发生肠破裂而死亡。 [视频]胆道蛔虫症也经常发生,开始时拉稀,体温升高,食欲废绝,腹部剧痛,多经6~8天死亡。6月龄以上的猪,如寄生数量不多,营养良好,可不引起明显症状。但大多数因胃肠机能遭受破坏,常有食欲不振、磨牙和生长缓慢等现象。

猪蛔虫病的临床表现,一般以3~6个月的仔猪比较严重;成年猪往往有较强的免疫力,能忍受一定数量的虫体侵害,而不呈现明显的症状,但却是本病的传染源。
仔猪在感染早期(约一周以后),有轻度的湿咳,体温可升高到40℃左右。幼虫移行期间,病猪可呈现嗜伊红白细胞增多症,以感染后14~18天为最明显。较为严重的病猪,以后出现精神沉郁,呼吸及心跳加快,食欲不振,异嗜,营养不良,消瘦,贫血,被毛粗乱,或有全身性黄疸,有的病猪生长发育长期受阻,变为僵猪。感染严重时,呼吸困难、急促而不规律,常伴发声音沉重而粗厉的咳嗽,并有呕吐、流涎、拉稀等症状。可能经1~2周好转,或渐渐虚弱,趋于死亡。
蛔虫过多而阻塞肠道时,病猪表现疝痛,有的可能发生肠破裂而死亡。 [视频]胆道蛔虫症也经常发生,开始时拉稀,体温升高,食欲废绝,腹部剧痛,多经6~8天死亡。6月龄以上的猪,如寄生数量不多,营养良好,可不引起明显症状。但大多数因胃肠机能遭受破坏,常有食欲不振、磨牙和生长缓慢等现象。

【病理变化】 初期有肺炎病变,肺组织致密,表面有大量出血斑点。肝、肺和支气管等处可发现大量幼虫(用幼虫分离法处理后)。成虫少量寄生时没有可见病变,寄生多时可见有卡他性炎症、出血或溃疡。肠破裂时,可见有腹膜炎和腹腔内出血。因胆道蛔虫症而死亡的病猪,可发现蛔虫钻入胆道,使胆管阻塞。病程较长的,有化脓性胆管炎或胆管破裂,胆汁外流,胆囊内胆汁减少,肝脏黄染和变硬等病变。

【诊断】 生前诊断采用直接涂片法或漂浮集卵法检查虫卵。死后剖检时,须在小肠中发现虫体和相应的病变;但蛔虫是否为直接的致死原因,须根据虫体数量、病变程度、生前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以及有否其他原发或继发的疾病作综合判断。
仔猪(两月龄以内)因其体内尚无发育到性成熟的蛔虫,故不能用粪检法作出生前诊断。若为蛔虫病,剖检时在患猪肺部见有大量出血点;将肺组织撕碎,用幼虫分离法检查时,可见大量的蛔虫幼虫。
幼虫寄生期可用血清学方法或剖检的方法诊断。目前已研制出特异性强的ELISA检测法;肝脏和肺脏的病变有助于诊断;用贝尔曼法或凝胶法分离肝、肺或小肠内的幼虫也可确诊。

【治疗】 一般采用下列药物进行治疗:
1.左旋咪唑,按粉剂、片剂剂量为8mg/kg,口服或混饲;针剂5mg/kg,皮下注射。
2.丙硫咪唑,剂量为10mg/kg,口服或混饲。
3.氯氰碘柳胺,粉剂、片剂剂量为5mg/kg,经口服或混饲;针剂2.5mg/kg,皮下注射。
4.害获灭(Ivomec),含伊维菌素1%针剂,剂量为0.3mg/kg,皮下注射。
5.灭虫丁,剂量为0.3mg/kg,粉剂、片剂口服,针剂皮下注射。
6.氟苯哒唑,剂量5mg/kg,经口服或混饲。
7.甲苯咪唑,10~20mg/kg,混在饲料内喂服。
8.氟苯咪唑,30mg/kg,混料,连用5天,或5mg一次口服。
9.硫苯咪唑(芬苯哒唑),3mg/kg,连用3天。
10.多拉菌素,针剂,0.3mg/kg,一次皮下注射;预混剂,每天0.1mg,连用7天。

【预防】

1.定期按计划驱虫。
2.避免猪粪污染。仔猪断奶后尽可能饲养在没有蛔虫卵污染的圈舍或牧场。
3.保持猪舍和运动场清洁 猪舍应通风良好,阳光充足,避免阴暗、潮湿和拥挤。猪圈内和运动场要勤打扫,勤冲洗,勤换垫草。定期消毒。场内地面保持平整,周围须有排水沟,以防积水。
4.猪粪的无害化处理 猪的粪便和垫草清除出圈后,要运到距猪舍较远的场所堆积发酵,或挖坑沤肥,以杀灭虫卵。
5.严格控制引入病猪 在已控制或消灭猪蛔虫病的猪场,引入猪只时,应先隔离饲养,进行粪便检查,发现带虫猪时,须进行1~2次驱虫后再与本场猪并群饲养。

 


TAG: 猪蛔虫病 猪蛔虫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相关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