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药物治疗和药物预防试验报告

发布: 2013-09-29 |  作者: 张家峥 |   来源: 猪世界网

上一篇 下一篇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简称附红体)感染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本病最初在1928年由schilling等从小鼠血液中发现,并相继在绵羊、牛、猪、猫、兔等多种动物和人类血液中发现。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据不完全统计,已在30多个国家发生。我国从1993年之后,有关本病报道日渐增多,从1996年至2001年底,有关报刊发表本病报道及资料,共计45篇,其中仅2001年为27篇,占六年来总数的60%。报道发病的有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大连、甘肃、兰州、重庆、宁夏、陕西、山西、山东、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安徽、湖北、湖南、上海、江苏、江西、福建、云南、广东等26个省、市、自治区,而其中以河南省报道最多,计15篇,占全国有关本病文章的33.33%。报道显示,本病已发生于人及绵羊、山羊、马、骡、驴、骆驼、牛、猪、犬、猫、兔、狐、貉、水貂、鼠、鸡等多种动物,其中猪发生本病的报道占绝大多数。据调查,在河南省及相邻省、地、市,从2000年以来,发生本病报道及猪的病情日甚一日,一些兽医化验室,用血液压片法镜检,不论猪的病情、性别年龄、健康与否等,诊断结果为100%患有附红细胞体病,对此种情况引起了我们高度怀疑。而一些养猪场">养猪场、户,纷纷抢购“血虫病”特效药用于防治,造成“特效药”的缺货及价格成倍上涨。而各种各样不同厂家、不同商品名,但又不标明药物成份的所谓防治附红细胞体病或“血虫病”的“特效药”,大量拥入兽药市场。并发生因滥用或超剂量使用药物,致使猪中毒死亡或流产,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有些中小型猪场和养猪户,出现卖猪、杀猪卖肉的情况,有些地方养猪数量减少二至三成,并对猪附红体病或“血虫病”恐惧万分,或对养猪丧失信心。为此,我们对“猪附红体病”的流行病学、临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用药等多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认为,采用的血液压片法,做为附红细胞体病的确诊依据是错误的,致使对附红体病的认识、诊断和防治等多方面发生了误导,使一些养猪者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现将调查研究结果分述如下。
  1.流行病学调查
  本病近几年均有发生,并逐年加剧,尤以2001年为重,7、8月份发病率日甚一日,至11月份发病情况略有缓和,但从12月份至2002年元月份发病又明显上升。以地方流行和散发为主,但近两年发病区域逐渐扩大,有时可达几个地、市和省,而且发病情况加重。还偶而有秋冬季1~2周内传播至几个地、县的情况。病愈猪可重新发病,某些应激因素可促使发病或加重病情。常见发生于母猪群,而后育成猪及仔猪发病,但也有首先发生于育成猪或仔猪群的,育肥猪群也常有发病。发病率为60~80%,以至100%。经治疗后致死率为15%~30%,也有病猪不加治疗而自愈的。免疫、饲养管理规范的集约化猪场发病者甚少。
  2.临床表现
  体温以中度升高者居多,也有少数达42℃以上者。精神萎靡,食欲减少以至完全废绝,大便干燥者居多,少数仔猪排黄色稀便。常发生结膜炎,眼睑色灰暗或水肿。少数猪皮肤发红,病程稍长时,耳、四肢下端、腹下等处皮肤出现紫色瘀血斑。偶而有极少病猪有贫血现象,又以初生仔猪为多。怀孕猪有20%左右发生流产、早产,或按孕期分娩但产出死胎儿及干尸化胎儿,有的延期分娩产死胎儿,并有长期不发情、返情率高、无乳等一系列繁殖障碍综合征的表现。哺乳仔猪可整窝死亡,此与母猪患病无乳汁有明显关系。育成猪、育肥猪多有程度不同的呼吸系统症状。
  3.剖检变化
  由于发病或病死母猪、育肥猪多数卖出,所以能进行剖检的主要是仔猪和育成猪,剖检变化为:
  ⑴ 绝大多数肺部有较大面积的瘀血、肝变、大理石样肉变,或散在出血斑,间质肺水肿,少数伴发胸膜炎。气管、支气管中常有白色带泡沫粘液。⑵  90%以上猪全身淋巴结明显肿大,切面多汁,以棕黄色者居多,少数呈大理石样出血。⑶  部分猪脾脏有不同程度肿大,色黑、质软。⑷   部分猪肾脏皮质有细小、散在出血点,肾髓质严重出血。⑸ 少数仔猪头部、腹部皮下水肿。⑹   偶见心冠脂肪处有出血点或水肿。⑺   偶见回盲瓣处有小溃疡。
  4.关于对血液的检验诊断问题
  ⑴ 血液压片检验及结果
据调查,各地将血液压片检验法,做确诊为附红体病的唯一依据或主要依据。此方法为取抗凝血或鲜血一滴,加或不加等量生理盐水,置载玻片上,盖以盖玻片,滴香柏油后用油镜放大1000倍观察,在镜下见有带刺红细胞(有称齿状),或红细胞周围附着若干半园形“附着物”(有称狼牙棒状、菠萝状、柠檬状等),红细胞并有微微颤动,以及红细胞的皱缩、变形等。或在血浆中见有园形或不定形大小不一的颗粒物游动的情况,即诊断为附红细胞体病。
  ⑵  用超高倍显微分析仪检验及结果
我们用上述血液压片法,检验了不同地域的数百头患“附红体”病猪及不同月龄健康猪血液,均在镜下观察到如上述“附红体感染”的情况,认为这种检验结果疑点太多。我们又专门组织人员,亲临现场,采集正在发生“附红体”病猪、病愈猪、集约化猪场从来未发生“附红体病”的健康猪、农村散养健康猪、健康正常的黑白花奶牛、犬、鸡,以及部分健康人的血液,立即用鲜血或采入含有EDTA—K(乙二胺四乙酸钾盐)的抗凝瓶中,对上述血样用血液压片法镜检,均可见到如上述的“附红体感染”情况。我们用多功能超高倍显微分析仪(清华同方,又称多媒体显微诊断仪THMMDI—VP型。该分析仪是由一台OLympus高级双目显微镜,通过光电显微放大器和β倍率控制仪,联接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组成,它可放大1.5万~4万倍,分辨率为0.3µm,仍属光学显微镜。我们除对血样放大2万倍观察外,还通过彩色喷墨打印机将图象扫描制成图片、投影胶片,并制成了光盘),对上述血样用相配套的活血分析手册等资料,并在使用此分析仪的专业人员帮助下,对血样进行了活血分析。结果认为:所说带刺红细胞应称为锯齿形红细胞或刺毛红细胞;被认为有附红体附着的红细胞,或称为狼牙棒状或菠萝状的红细胞,应称为棘形红细胞,两者均属于异常红细胞的范畴。锯齿形红细胞在正常的人活血分析检验中,约占1%~2%,在血液离体后,数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它失去了双凹性特征,边缘变粗糙而多棘,并进而发生皱缩。锯齿形红细胞增多时,显示血液PH失衡,血液克分子浓度发生变化,钙、磷比例失调等,在维生素C缺乏或尿毒症时,可增多达50%以上。棘形红细胞是红细胞表面伸出很多棘状突起,棘呈球形,根部相接,棘的长短和棘间距离不等,此种变化是红细胞膜产生畸形而致。棘形红细胞增多,是由于缺乏β-脂蛋白,血清与红细胞膜之间胆固醇交换减少,肝、脾功能失调的结果,在维生素缺乏,尤其是B1、B6缺乏时增多,患棘形红细胞增多症时,棘形红细胞可高达70%—80%。严重肝病及制片不当时,也可使棘形红细胞大量增加。在血液压片中见到的认为是附红体的游动物,用超高倍显微分析仪观察,认为游动物是血小板及乳糜微粒等。所形成的游动原因,多因用油镜压片时造成液体流动,形成被动性游动,以及血小板的趋光性,颗粒的布朗氏运动等。
  ⑶ 血液推片染色检验及结果
  我们对数十头患“附红体”病患猪,亲自在现场从未梢血管采血,按严格规范的操作,每猪推制血片两张以上,尽快干燥后立即用甲醇固定,在血膜上刻划编号,带回实验室。每头猪的血片,用姬姆萨和瑞特氏染液各染一张,置1000倍及1600倍油镜下逐片仔细观察,在有的血片的某些区域的红细胞上,见有闪光物或着色颗粒等,但在血片的另一些区域则完全找不到,加以无特殊的形态,所以不能认定为附红细胞体。在血片的头部或较厚的血片中,见有红细胞皱缩变形或带刺的现象,认为这与制片不当,血膜厚、天冷、空气湿度大、血膜干燥太慢有关。
  5.关于用药物防治情况
  据我们亲自对本病防治和对周边地区调查,并查阅近几年报道的资料,用药情况归纳如下。
  ⑴ 砷制剂 饲料中加入治疗量或预防量的阿散酸、洛克沙生及尼可苏等,按用于预防或治疗的目的,采取不同用量,连续用药15~30天为一个疗程,有的使用数个疗程。另见报道,注射914(新胂凡纳明)而治愈的,但此药已多年不生产,也购买不到。
  ⑵ 色素制剂 见有报道,用黄色素防治,并称防治效果良好。此药同样多年未见厂家生产,早已购买不到。
  ⑶ 血虫净(Berenil、贝尼尔、三氮脒) 曾被认为是防治猪附红细胞体病及“血虫病”的特效药物,造成抢购和缺货,价格猛涨数倍。但经临床应用,疗效并不理想,而且由于滥用、超剂量使用,造成一些猪中毒死亡和孕猪流产。现今使用此药的日渐减少。
  ⑷ 广谱抗菌素 如土霉素注射液,以及长效土霉素、长效四环素、长效抗菌剂、得米先(美国辉瑞)、附红优等注射剂,或用纯粉剂拌料,连续使用。
  ⑸ 磺胺类药物  以使用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一5一甲氧嘧啶、复方磺胺等粉剂拌料,或用其钠盐做注射。
  ⑹ 许多未标明成份的药物,如914A、血虫清、血虫洁、血虫灭、血虫杀、血虫康等注射剂,按这些生产厂家的说明书,均称对附红细胞体等病有特效。观察其性状及气味,可能是土霉素等广谱抗菌剂。
  ⑺ 大剂量的青霉素、链霉素,或其它供注射用的抗菌药物。
  ⑻ 与使用上述各药的同时,多配合使用解热药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经我们使用上述药物及对周边地区调查,认为部份药物对近期流行的“猪附红细胞体病”有一定疗效,但对不同猪群或病猪疗效不一致,且各药物均未显示“特效”的作用,一般疗效较慢,常需配合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在病势缓和之后,约有20%的病猪,不经用药可自愈。
  6.对诊断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一些疑点
  除我们认为用血液压片检验法,导致得出了附红细胞体大量发生的错误结论之外,对认为大量发生附红体病的结论还有许多疑点,特提出进行商榷。
  ⑴ 附红细胞体在分类上曾有争议,起初认为属于原虫,后又归属霉形体目,现《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将其列为立克次体目(Rickettsiales),无浆体科(Anaplasmataceae),附红细胞体属。现今已知附红细胞体可分为绵羊附红体(E.Ovis)、山羊附红体(E.lirci)、牛附红体(E.iuomii)、牛温氏附红体(E.wenyoni)、猪附红体(E.suis)、猪小附红体(E.Parvum)、兔附红体(E.lepus)、鼠球状附红体(E.coccoides)、猫附红体病(E.felis)、犬附红体(E.perekropovi)、鸡附红体(E.gallinae)和人附红体(E.humanus)等14种,不同种的附红体都有相对的特异性,都有相应的宿主,宿主特异性强[1]。而目前用血液压片法检查多种畜禽及人,近于100%的都可检出所谓的附红细胞体,但至今尚无资料证实,是否某种附红体已打破了物种界线,同时侵犯了多种畜禽和人。也未见资料证实,目前所有不同物种的附红体同时感染了各自的宿主,引起了附红体病的全面大爆发。
  ⑵ 根据血液压片法检验结果,几乎所有的人及畜禽都遭受了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红细胞“染虫率”达5%~50%,甚或更多,“染虫强度”达数个至一、二十个,而被感染动物种类又如此广泛,在如此严重的情况下,人无不适感觉,畜禽不表现临床症状,且对生长发育未产生不良影响,这用隐性带虫(菌)、隐性感染及亚临床感染等解释,都无法令人信服。
  ⑶ 人及畜禽感染血液原虫之类疾病时,一般在发热早期或发热期的末梢血管采血,较易查出病原体。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血液检验,也有相似要求,有些资料指出,要“从可疑的发热病猪采血……,一般在发热的青年猪较易查出”[1]。又“一般在未发热的猪很难查出病原体”[2]。“取发病高峰正处于高热期的猪的血液制成涂片……,非发热期病猪的血液常检查不到虫体”[3]。而目前广泛使用的血液压片法,对多种畜禽及人,不论病健、不论时间、不论部位,随时采血都可检出大量“附红细胞体”,这不符合病因学最基本的规律。
  ⑷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散发、零星发生的疾病,有低发病率、低死亡率的“双低”特点。现今在一些省、地、县大面积发病,且发病率很高,有的短短几天之内,可传播至几个县,这不符合附红体病的发生和流行病学规律。
  ⑸   资料认为,附红体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蚊虻及吸血的节肢动物,虽注射、剪耳、断尾等也可造成传染,但仍以夏、秋季节发病最多。但现今在寒冷的冬季,猪仍有高发甚至暴发,所发生的是附红细胞体病吗?
  ⑹   猪附红体病的临诊表现以发热、贫血、黄疸为特征,但在实际临诊中所见贫血、黄疸病例甚少,更何况造成猪贫血、黄疸的常见原因尚有很多。
  ⑺  调查发现,科学免疫程序落实的好,饲养管理正规,兽医卫生措施执行认真的大型猪场,虽然处于被“附红体病”疫区包围之中,但绝大多数未发生本病。而发生本病的多是管理水平低、免疫混乱、卫生条件差的小型猪场和散养户。
  7.调查“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同时发现的一些疫病
  2001年在调查和实验室诊断“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同时,我们在不能认定有猪红体病存在的情况下,在发病猪中查出一些严重的猪病。
  ⑴ 猪生殖——呼吸道综合征(蓝耳病;PRRS)  对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患“附红体病”母猪及病愈猪群采血,用ELISA法(IDEXX实验室试剂盒,USA)检验,一般阳性率在80%左右,有的达100%,阳性率较前两年大幅度上升。且有母猪流产、早产、死产,以及仔猪的高死亡率等相关症状和剖检病变。
  ⑵ 猪伪狂犬病  对农村未经伪狂犬病免疫的发病母猪,用乳胶凝集试验(LAT)检验,阳性率达70%以上,且有一系列繁殖障碍现象,所产仔猪及育成猪发病、死亡率增高。2000年,对未经伪狂犬病免疫的农村散养肥猪,用LAT法检验,阳性率为13.14%,至2001年底,对同类型猪做血清检验,血清学阳性率上升为60%。
  ⑶ 衣原体病  对小型猪场近日发病的猪群,采血用衣原体间接血凝(IHA)检验,繁殖母猪群阳性率达72.7%,并有相关的繁殖障碍表现。仔猪,育成猪群肺炎症状及死亡率明显增高,此病为近几年突然高发的疾病之一。
  ⑷ 猪瘟 对数处发生“附红体病”猪群,采血做间接血凝试验(正向血凝,兰州兽研所抗原,血凝价达1:16为免疫合格),血凝价普遍偏低,一般在1:8以下。根据调查,这些猪实际免疫情况基本是正确的,出现如此普遍的猪瘟抗体低下现象,可能有某些免疫抑制因素的存在或干扰。另剖检少数病死猪,间有不完全或不典型的猪瘟病变,认为有非典型性猪瘟的存在。
  ⑸ 猪链球菌感染  从部分病死猪肝、脾抹片或经细菌分离,其阳性率在50%以上,但未做分型、毒力及致病力试验,对其高感染率的现象,应密切关注。
  ⑹   猪流行性感冒  在2001年夏秋季节,所谓“猪附红细胞体病”高发期,部分地区发病突然,传播迅速,发病率高,以发热及伴有呼吸道症状为主,但大多预后较好。从此流行病学等情况    分析,认为在某些所谓暴发“附红体病”的区域,可能与猪流感有关。在发生此病的同时,河南省某些单位,从病猪中分离到流行性感冒病毒。同时,还有单位及相邻省份用双份血清检验法,证实了曾发生了一次流感病流行。
  ⑺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  在病死猪的剖检中,发现部分猪,有较典型的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变。
  ⑻ 弓形体病 在少数病死母猪和育肥猪中,用肿大的鼠蹊淋巴结印片染色镜检,发现弓形虫,其临诊症状及治疗用药效果,亦符合弓形体病。
  通过对猪发生“附红体病”的调查和实验室诊断,认为在此阶段有相当严重的几种猪病发生,而且混合感染现象极为严重,这种猪病的严重混合感染,可能成为今后猪病发生和流行的特点和主流,应密切予以关注。
  8. 讨论
  ⑴ 关于用血液压片法检验与超高倍显微分析仪的活血分析
  据调查和试验,用血液压片法,检验人和多种畜禽,不论病健、年龄等条件,绝大多数可得出感染附红细胞体病的检验结果。有报道称[4]“检查献血员98人,阳性率为100%”,并称“关于人附红体的传播途径,调查表明,通过血源经输血途径的传播十分严重;通过母体经垂直途径的传播相当普遍”。另据报道[5]“凡与病羊有接触史的人均100%感染,表明绵羊附红体病能感染人类”。我们认为,上述结论可能是用血液压片检验法的错误结果而发生的误导。经用超高倍显微分析仪,放大5千~2万倍观察,用相配套的活血分析知识和技术,认为红细胞的变形及附着的“附红体”,是红细胞膜的改变或畸形,它是因血液生化、营养因素,机体代谢异常或紊乱等因素造成;不能肯定完全是附红细胞体而致,血浆中所见“游动虫体”因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运动方式不同,除可认定有血小板及乳糜微粒等,尚有一些不能认定的游动物。但不同畜禽,在什么状态下,以及还有那些因素,对红血细胞形态等可引发什么样的异常,尚待兽医界做细致深入的研究。
  ⑵ 血液压片检验法的错误结果而致的恶果
  据调查,近几年一些兽医单位,使用血液压片检验病猪血液,在漫长的数年中,检出附红体的感染率为100%。同时还让畜主亲自观察镜下红细胞的变形、“虫体附着”、“游动”等现象,更得到畜主的认可和深信不疑,并产生了恐惧感,促使其迅速大量购买防治“特效药”。由于这种错误的检验结果,导致产生了如下一些误识和后果:①相当大的地区,近几年发生的猪病,基本是因附红体所致;②附红体病是人畜共患病,目前人和多种畜禽大多数被附红体感染;③经压片镜检确认,多数人和畜禽处于附红体潜伏感染或亚临床状态,可因某些应激因素,随时发病或爆发;④多种防治“附红细胞体”或“血虫病“的药物进入市场,只根据各自的广告难以选择用药,造成某些方面的混乱。⑤养猪者造成恐慌,药费支出大为增加,并误了对实际发生的疫病及时进行有效地防制;⑥在兽医界学术方面也造成一定误识和混乱。
  ⑶ 关于血液推片染色法诊断问题
  据权威性专著[1,2,6]对患附红体病的血液实验室诊断方法,提出了用血液涂片染色法检验,而没有提及用血液压片法检验。检索近五年有关附红体病报道(包括综述文章)共45篇,其中40篇提出用血液压片法做诊断依据,部分同时提及用血液推片染色法诊断,仅2篇只用血液推片染色法做诊断依据,未说明所用血液检查方法的3篇,可见用血液压片检查法的占绝对多数,这也许是近几年广泛应用血液压片法的原因之一。我们对患“猪附红体病”猪采血,按严格规范方法制成血片,并借读过某些单位所做的附红体病的染色血片,但均未能确认出附红细胞体,原因是:①制片不良,红细胞变形,且在血片不同区域形态不一致。②染色不当,常有染色液沉渣颗粒及着色不匀。③虽然在血片某些区域的红细胞中见有可疑物,但在同一张血片的另些区域的红细胞中则找不到可疑物。④附红体无固定形态[1,7],猪的附红体直径为0.8~1.0µm,大型的为1.0~2.5µm。它是无壁、无核、无细胞器的原生体,只有单层膜包裹。它不似血孢子虫,具有特异性形态构造,虫体原生质及染色质团块着色明显,易于识别,这也造成了对附红体病的认定难度。
  ⑷ 关于在血液染色片上附红体的某些特点
  附红体虽认定较为困难,但据资料[7],附红体寄生虫在红细胞膜上时,使附着的红细胞局部呈凹陷状态,个别可见细胞膜表面形成洞。有称[8]虫体在红细胞边缘则呈虫噬缺口状。又称[5,7]与红细胞膜之间有一明亮的间隙。上述这些特点,是否可供做为认定附红体的依据,有待实践中验证。
  ⑸ 关于“猪红细胞体病”的临诊、剖检等不一致的问题
  据我们调查和临诊所见,以及所查近年报道资料,目前发生的“猪附红细胞体病”,在对流行病学、临诊和剖检变化、治疗效果等许多方面的描述,往往相差甚远,且与权威性著作的记载也有较多的出入。认为发生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近几年大量发生的猪病,不论是不是能认定为附红体病,但因用血液压片法检验,都见有“附红细胞体”,所以对这些不一致的现象,也都统统归结于附红体病的发生或暴发。
  ⑹ 关于猪附红体病与繁殖障碍综合征
  在发生“猪附红体病”的母猪群,常有部分母猪流产、早产、产死胎、阴部水肿及无乳等症状,被认为是附红体病症状之一。但对此类病猪,我们用实验室方法诊断确认,有猪蓝耳病、伪狂犬病、衣原体、猪瘟、猪流感、猪链球菌等发生,一些可引起猪繁殖障碍的疾病,阳性率急剧增加,所以不能认为是由于附红体病所造成。据资料[4,7,1],附红体病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我们对健康正常分娩过程的母猪采脐血及新生仔猪血液,用血液压片法检验,均可见有所谓的附红体感染现象,但胎儿健康正常,也无死胎儿、干尸化等现象。还有文献指出[2],“实验室的对照研究,尚不能证明,繁殖问题均由附红细胞体病所致”。认为猪的繁殖问题应注意已被确切证实了的几种疫病,不要都归咎于附红体病。
  ⑺ 关于治疗附红体病及“血虫病”的特效药物
  一些养猪场、户,用本文已述及的一些“特效药”或抗菌药物,对“猪附红体病”取得一定疗效,从而认为猪患的就是附红体病或“血虫病”。但是,应注意:①所谓的“特效药”主要是广谱抗菌药,对许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疫病都是一定疗效;②患繁殖障碍综合征的母猪,大多不需用药治疗,可自行恢复;③猪流感等病不用药或只用少量药物也可痊愈;④部分所谓患“附红体病”和“血虫病”的猪,未用治“血虫病特效药”,而用其它类药物,甚至未用药也得以恢复痊愈。我们应正确认识和评价所谓“特效药”的作用。
  ⑻ 关于开展猪主要疫病的调查研究问题
  我们在调查研究近几年流行、暴发的“猪附红体病”时,未能肯定全系附红体所造成发病。我们证实了同期有数种猪病的严重发生和流行,且情况较前几年更加严重,并存在非常严重的混合感染,认为应对当前猪病,用先进可靠的技术,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明确现状,提供正确及时的诊断结果和防制措施,普及科学疫病防制知识,遏制炒作和误导,以利于养猪生产。
  ⑼ 关于开展对附红细胞体病诊断方法的研究问题
  据近几年报道,认为附红体病的感染和发病基本是全国性的,而且愈演愈烈,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急需建立一些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我们认为血液压片法没有应用价值,而且造成严重的误导,而血液推片染色法对附红体较难认定。据资料,还有免疫荧光(IFA)、间接血凝(IHA)、补体结合反应(BGR)、对流免疫电泳(CI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及用摘脾猪进行动物试验等多种检验方法,但这些方法各存在有某些方面的问题,现急需有条件的单位,对附红体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研究,以供生产急需。同时还应进行血液常规检验(如RBC、HB、WBC、WBC分类、红细胞压积等)、血液生化以及病理组织学方面的检验,完善辅助诊断,积累资料,全面加深对附红细胞体病的了解和认识。
  ⑽ 关于要重视对附红体病的调查研究问题
  附红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在国内外均有发生的报道,而且近几年国内发病报道急剧增加,并有报道孕妇可垂直传给胎儿,人畜和不同虫种间具有互染性[5]等情况。但通过我们调查研究,认为由于缺乏准确可靠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甚至用某些诊断方法造成误导,使附红体病的发生和传染等问题非常混乱。鉴于本病在公共卫生、人畜互传病(zoonoses)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目前应持积极慎重的态度,用严谨科学的方法,使用常规和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对本病进行确认和研究,这在学术界和养殖业生产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9.小结 
  近几年,许多地方大量严重发生的猪附红体病,主要是用血液压片检验法做诊断依据,经我们调查研究证实,此检验方法不适用于附红体病的检验,由于此种检验结果,导致得出了猪和多种畜禽及人被附红体大量或严重感染的结论。经放大5千~2万倍用活血分析方法,认为用血液压片法所谓的附红体等变化,有些是红细胞膜的改变或畸形,它可因血液生化、营养等因素造成,不能完全肯定是附红细胞体所致。在血浆中的游动物因形态、大小、运动方式各异,所以难以认定那些是附红细胞体或系其它微粒。从病的发生及流行病学等方面分析,认为有大量感染或发生附红体病的结论也与实际情况不符。在对“猪附红体病”进行调查研究时,不能排除有附红体病存在的同时,证实了有数种猪病严重发生和流行,并存在大量的混合感染。用于防治“附红体病”的“特效药”,系以广谱抗菌药为主,对多种猪病感染都有一定疗效,对附红体病并无针对性。本文还对附红体病检验、临诊等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附红体病是人畜共患病,应慎重对待,要进行可靠诊断方法的研究,尽早查清人、畜、禽等附红体病的确切感染程度和危害状况。

TAG: 蛋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