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疑似猪病毒性腹泻继发沙门氏菌的诊治

发布: 2009-07-29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2005年11月份,广东某县一猪场发生一起以腹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该场技术员先以一般细菌性腹泻进行控制,并结合其他相应的措施,不但没有任何效果,而且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不断出现猪只死亡现象。根据该猪群的流行病学和发病特点、临床症状、猪群免疫情况及实验室检测等,诊断为疑似猪病毒性腹泻继发沙门氏菌,经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后,疾病得到了控制,猪群逐渐恢复正常,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发病及流行情况
  该猪场地处一池塘边,发病前该地区雨水较多,天气变化较大。猪场共有A、B两栋猪舍,其中A栋共饲养287头,日龄为101天,B栋共饲养302头,日龄为88天。10月30日,A栋101天龄的猪群突然有2头出现拉黄色消化不良糊状带粘液的稀粪便,病猪站立或卧着时从肛门流出粪便,因脱水而消瘦,技术员及时将该2头猪隔离后,11月2日,其中一头因脱水死亡,全群腹泻开始逐渐蔓延。
  11月2日当天,B栋88天龄的猪群开始有7%的猪腹泻,病猪表现为先呕吐后腹泻,发病期腹泻物与呕吐物一样:黄色带透明粘液的水样物,后呈黑色、青色或黄色水样的腹泻。
  11月3日,两群猪腹泻都不断增加,而且开始出现减料现象。A栋猪群腹泻每天增加4头左右,但B栋的猪群腹泻剧增到30%,而且料量由3.8斤/头/天下降到1.5斤/头/天。随后两猪群陆续发病,A栋101天龄的猪群至11月12日基本稳定,该猪群发病率有10%,死亡为2.1%;B栋的猪群从11月6日开始出现死亡,而且死亡率逐渐增加,11月12日达到死亡高峰,每天死亡20头,猪群食欲废绝,腹泻由原来的黑色水样物转为粉红色水样物,至11月15日才基本稳定,发病率几乎100%,死亡率达28%。
  症状与病变
  病猪主要呈现严重的下痢,拉出的粪便有腥臭味,表现先呕吐后腹泻,发病其腹泻物与呕吐物一样:黄色带透明粘液的水样物,然后拉黑色、青色或黄色水样腹泻,喷射状,最后部分猪腹泻转变成粉红色水样物,其中可见坏死的肠粘膜组织;病死猪眼窝严重下降;病猪体温升高达40.5℃-41.5℃,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甚至废绝,寒颤与打堆,部分猪眼角有粘性或脓性分泌物;有的表现耳根、后躯及腹下部皮肤有紫红色斑点,病程1-4天。
  全身淋巴结肿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外翻;胃底部和喷门附近有充血,肠壁变薄;回肠和盲肠段粘膜大面积呈毛巾样溃疡;肝脏略有肿大,质脆,表面有灰白色结节;脾脏表现有大理石纹,边缘及北面有沙砾大小的红色小突起;肾脏表面有散在的出血点,质脆。
  防治措施
  1、将病猪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同时保持地面干爽。
  2、全群加强补液。对猪群全天口服补液盐(配方为食盐0.35%、氯化钾0.15%、小苏打0.25%、葡萄糖2%),连续饮用15天。可以增加机体的电解质,保持酸碱平衡,防止酸中毒,增加抗病能力。
  3、全群用药。全群针对性用药,饮水添加环丙沙星,饲料中添加强力霉素和氧化锌,防继发其它细菌感染和进行收敛止泻,连用7天。
  4、彻底清除猪栏内的粪便后,用消毒药对猪舍、猪体、饲槽、用具和周围环境进行消毒,每天一次,一直到猪群康复为止,最大限度地降低猪群中的病原微生物。
  5、确保温度比较适宜的情况下,加强通风换气工作。
  6、在天气变化较大时,要注意避免温差大对猪群的影响,同时注意适当的通风换气工作。
  7、注意加强平时的消毒和防疫工作。
  小结与讨论
  1、由于实验室条件限制,只是对沙门氏菌进行了确诊,而没有对病毒性腹泻的病原进行确诊。但根据该猪群的流行病学和特点、临床症状、猪群免疫情况、发病初期和过程中的用药等情况,以及发病规律和发病时间,同时结合实验室检测,综合诊断为疑似病毒性腹泻继发沙门氏菌。
  2、猪病毒性腹泻是条件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因气温低,温差变化大,空气潮湿,是病毒性腹泻的多发高发季节。结合发病前的天气情况,以及从该猪场的总体情况来看,管理不当,饲养员的卫生、消毒等防疫意识淡薄、防寒保温等工作不到位,诱发了猪病毒性腹泻。另外,由于该场技术员前期对该病的判断不准确以及所用药物比较单一,所用药物对沙门氏菌不敏感,结合用药不及时,在猪群大量减料后和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才开始使用笔者所出具的用药诊疗方案,使得猪只所摄取的药量不够,在发病高峰期血液中血药浓度不够,药效不足,从而造成用药后效果不明显,甚至看不到效果,导致发病时间过长,从而继发沙门氏菌,而沙门氏菌也是一种条件性的接触性肠道传染病,继发感染后造成该猪群的死亡率很高。
  3、该病在临床上,发病初期与中毒症状比较相似,笔者在处理该猪群的过程中曾怀疑过中毒,但是,一方面发病猪只体温升高,最高达到41.5℃,而一般情况下,猪只中毒后的体温往往降低或略有升高,不会达到41.5℃这么高的温度。另一方面,解剖症状不同。另外,该猪群发病的临床和解剖症状与猪瘟也很相似,而一般情况下,发生猪瘟不会有大量的猪只发生呕吐。
  4、大肠杆菌一般发生在小猪阶段,而沙门氏菌一般发生在中猪和大猪阶段。
  5、兽医临床实践中,通过借助实验室的检测和诊断,可以尽快确定可能的病原和最敏感的药物,减少用药上的盲目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在当今疾病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临床上进行疾病的诊断和处理时,要摆脱过去单一病原感染的惯性思维,树立疾病多病原的思想,避免用药、处理思路等过于单一。
TAG: 沙门氏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