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冬季发生口蹄疫病的治疗及预防措施

发布: 2013-09-29 |  作者: 佚名 |   来源: 海南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口蹄疫是养猪业中常见的烈性传染病,其特点:传播快,发病率高。对断奶前后仔猪伤害大。
      临床表现
      1. 公母猪群感染出现发热(40-41.5℃)、精神不振、厌食。体表症状:口、鼻、乳房、蹄脚等部位红肿,后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如无其它病原并发感染,死亡率低。
      2. 仔猪感染后出现发热、呕吐、厌食等症状。解剖可见明显的心肌炎、肺炎、脑炎、胃肠炎、腹膜炎等继发感染。仔猪死亡率高,速度快。
      预防措施
      1. 免疫接种:高发区使用,口蹄疫O型浓缩灭活苗。
      1.1 后备母猪配种前接种4-5ML/头,产前30天接种4-5ML/头。
      1.2 经产母猪产前30天接种4-5ML/头,产前10天再次接种一次4-5ML/头。
      1.3 公猪每3个月一次,每次接种4-5ML/头。
      1.4 仔猪出生后70天接种3ML/头,仔猪出生后100天加强接种5ML/头.
      2. 被动免疫: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有效降低口蹄疫病毒的感染率。
      2.1 注射耐受过口蹄疫健康猪的血清,每头用3-15ML,根据猪群体重的大小。
      2.2 猪群使用毒扰素500克+93%包被维生素C500克/T,拌料饲喂。
      *毒扰素产品说明:毒扰素(复合金银花提取物)临床用于调节猪群机体免疫功能,抗多种病毒感染。2007年4月份?D2008年6月份,一直用于江西多家养猪场做常规保健,临床发现用毒扰素的猪场,没有任何一家猪场出现爆发口蹄疫的情况,在江西湾里有一家出现了个别散发,经过使用抗生素治疗后,很快恢复了正常。另外,建议此猪场加强了疫苗接种。其他猪群没有再次出现口蹄疫症状。
      治疗方法
      1. 封锁猪场,全群使用1-3%的过氧乙酸带猪消毒,猪栏内用戊二醛消毒,1天2-3次。
      2. 控制继发感染:
      2.1 毒扰素1000克+阿莫西林500克/1000公斤,饮水.
      2.2 毒扰素1000克+阿莫西林500克/1000公斤,拌料.
      继发感染控制
      1. 清开灵+ATP+维生素C 控制口蹄疫继发的心肌炎。
      2. 双黄连10ML+青霉素400万单位 控制口蹄疫性肺炎。
      3. 头孢他啶+恩诺沙星 用于控制口蹄疫的继发感染。
      4. 10%氯霉素酒精外用 用于口蹄疫的水泡和腐蹄治疗。
      5. 1%过氧乙酸擦洗母猪乳房,再外用红霉素软膏,用于口蹄疫母猪乳房糜烂。
TAG: 口蹄疫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