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注意预防病毒性传染病——猪蓝眼病

发布: 2013-09-29 |  作者: 康大夫整理 |   来源: 中国种猪信息网

上一篇 下一篇

 蓝眼病是由副粘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病,病原为蓝眼病副粘病毒,其临床特性为中枢神经紊乱、角膜混浊和繁殖障碍。

  猪是已知自然感染蓝眼病副粘病毒且唯一有临床症状的动物,亚临床感染猪是蓝眼病副粘病毒的主要传染源。该病毒可通过呼吸道、人员、交通工具、鸟和风传播。

  猪蓝眼病的症状因猪龄不同差异较大。2—15日龄仔猪最易感,症状出现快,仔猪突然呈平卧位逐渐转为侧卧,有的出现神经症状。该病通常先发热"被毛粗糙"弓背、有时伴有便秘或腹泻,进而表现共济失调、虚脱、强直(多在后肢)肌肉震颤、姿势异常呈犬坐样等神经症状。驱赶时一些患猪异常兴奋、尖叫或划水样运动。其他症状有嗜睡"瞳孔扩大"失明间有眼球震颤。有些仔猪有结膜炎,表现为眼睑肿胀和流泪,呈单侧或双侧角膜混浊,一般会自然康复。30日龄以上仔猪症状轻、病程短、呈一过性,表现厌食发热、喷嚔和咳嗽。 神经症状少见,可见单侧或双侧角膜混浊和结膜炎,但不伴有其他症状,感染率仅为1—4%,很少死亡。妊娠母猪会出现持续性繁殖障碍,发病期间孕猪的返情率增加、产仔数下降、断奶至交配间隔延长。此外,死胎和木乃伊胎增多,造成产仔数和产活仔数下降,一般不发生流产。后备母猪和其他成年猪偶尔有角膜混浊。有些公猪睾丸和附睾明显水肿,后期发展成萎缩,多为单侧或变软松弛。

  没有特征性眼观病变,仅见肺心叶及腹侧有轻度的肺炎等变化。仔猪有中度胃、膀胱扩张,腹腔积有少量混有纤维素样的液体,脑充血、脊液增多,常见单侧性结膜炎、结膜水肿和不同程度的角膜混浊。公猪多见单侧睾丸萎缩,有时附睾有肉芽肿。

  在急性病例,根据其临床症状:脑炎、角膜混浊、母猪繁殖障碍、公猪睾丸炎和附睾炎可对蓝眼病做出初步的诊断;根据其组织病变:非脓性脑炎、房前色素层炎、角膜炎、睾丸炎、副睾炎,神经元和角膜上皮内的包涵体对蓝眼病可作出进一步诊断;确诊则依赖于血清学方法和病毒的分离鉴定。

  蓝眼病无特效治疗方法,有中枢神经紊乱的猪一般以死亡告终,仅有角膜混浊的猪只可康复。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场,防止野鸟和鼠类入侵,全进全出的饲养方法。良好的管理,保持清洁卫生,提供充足营养,可减少该病的不利影响,抗菌药常见用于继发感染的治疗和预防。目前,已有实验室用细胞培养和鸡胚增殖蓝眼病副粘病毒制成油乳剂疫苗或氢氧化铝佐剂疫苗,可用于本病的控制。


TAG: 病毒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