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猪乙型脑炎的诊断和综合防制措施

发布: 2013-09-29 |  作者:  |   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近期猪的乙型脑炎呈多发趋势,该病不仅严重威胁畜牧业的发展,更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蚊类为主要传播媒介,能引起人和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一种在夏秋季节流行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本病首次发生于日本,1948~1950年日本学者先后从母猪流产胎儿和母猪脑组织中分离出乙型脑炎病毒,为了与日本当地冬季流行的一种嗜眠性脑炎(甲型脑炎)相区别,因此又称为日本乙型脑炎。
  本病多发生于日本、朝鲜、印度和东南亚各国,我国除西藏、青海、新疆为非流行区域外,其它省市均为乙型脑炎的流行区,尤其在潮湿多雨的南方地区,最容易发生。乙型脑炎人畜共患且由蚊虫传播的自然特性意味着要想从根本上控制本病必须从人、动物、环境卫生及各种生态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下面就乙型脑炎的诊断和综合防制措施作一探讨。
  一、病原
  乙型脑炎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呈球形,病毒粒子直径约30~40纳米,为单股RNA。本病毒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液、血液、脾脏、睾丸和死胎的脑组织中,流行地区的吸血昆虫,特别是伊蚊属和库蚊属的蚊体内能分离到病毒。
    病毒在外界环境中抵抗力不强,50℃30分钟或100℃2分钟即可灭活。但对低温和干燥的抵抗力很强,用冰冻干燥法在4℃或-70℃条件下可保存数年,0℃可保存3周左右,在50%甘油生理盐水中于4℃时存活3~6个月。在pH值7以下或pH值10以上活性很快下降。对化学药品敏感,常用消毒药如3%的来苏儿、石碳酸溶液、高锰酸钾、甲醛或升汞等对其均有良好的灭活作用。
    二、流行病学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原来传播于无人居住地区的温血动物,后来传到人类,成为人畜共患的一种传染病。在自然情况下,马、骡、驴、猪、牛、羊、鸡、鸭、狗、猫及野鸟都能感染本病,其中马最易感染发病,猪、人次之,其他畜禽均为隐性感染,成为本病的带毒者,其中以猪和马是最重要的动物宿主。
    本病主要由昆虫叮咬而传播,当蚊虫叮咬病人和病毒血症期(血液中可带毒3~7天)的动物时,病毒随血液进入蚊体,带毒的蚊子再叮咬健康的动物和人体时,就引起病毒的传播。几乎按蚊属、库蚊属和伊蚊属的各种蚊以及库蠓等均能传染,其中尤以三带喙库蚊为本病的主要传染媒介。感染本病的蚊子终生有传染性,并能随雌蚊越冬,经卵传代。因此带毒越冬蚊仍能成为次年感染动物和人的来源。所以媒介蚊虫不仅是本病的传播媒介,也是病毒的贮存宿主,这样可使病毒在流行地区一直延续下去。
    本病的发生与媒介蚊虫的孳生与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其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常于夏末秋初流行,我国一般流行高峰在7、8、9三个月,海南地区流行在5~ 6月,华南地区在6~ 7月,华北地区在8~ 9月,东北则在7~8月,均与气温和蚊虫的季节性分布相一致。
    三、临床症状
    (一)猪的临床症状
    猪只感染乙型脑炎时,临诊上很少有呈现脑炎症状的病例。猪只常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40~41℃,呈稽留热,持续数日或十余天。病猪精神沉郁、嗜睡,食欲减少或废绝。粪便干燥呈球状,表面附有白色黏液。有的可见有一过性的发热和精神、食欲不振。个别猪后肢呈轻度麻痹,步行踉跄。也有的后肢关节肿胀而发生跛行。仔猪感染可发生神经症状,如磨牙、转圈、口流白沫、视力障碍、盲目冲撞,严重者倒地不起而死亡。
    患病妊娠母猪主要症状是流产或早产,胎儿多为死胎,大小不等或为木乃伊胎。流产后母猪症状很快减轻,体温和症状逐渐恢复。在预产期不见腹部和乳房膨大,亦不见泌乳。流产胎儿的状态多种多样,无一定的规律,可以看到下列一些情况:不同阶段死亡的胎儿均有,小至拇指大,大到正常分娩胎儿,皮肤、内脏和脐带暗褐色,有不同过程的木乃伊死胎儿;胎儿发育一般正常,出生后1~5天出现癫痫样症状而死亡;胎儿生长发育正常,出生后能张口呼吸,伸动四肢,但不久即死亡;出生胎儿外观无多大异常,只是由于脑水肿而头部膨大2~3倍和腹水症而死亡;产出正常胎儿,在哺乳期生长发育良好。
    种公猪一般症状不明显,病初高温后,主要发生睾丸肿大,多为一侧性,也有两侧性的,肿胀程度不等,有热、痛表现。约经3~5天后肿胀可逐渐消退,仍可配种,有的猪睾丸萎缩变硬,若两侧受害则失去配种能力。 
    
    四、病理变化
    流产母猪子宫内膜显著充血、水肿,黏膜表面覆有粘液性分泌物,刮去分泌物可见黏膜糜烂和小点状出血,黏膜下层水肿,胎盘呈炎性反应。
    流产胎儿脑水肿,脑膜和脊髓充血,皮下水肿,胸腔和腹腔积液,肌肉褪色,呈热肉样外观,部分胎儿大脑或小脑发育不全,组织学检查表现非化脓性脑炎。
   公猪睾丸不同程度肿大,睾丸实质充血、出血,切面有大小不等的黄色坏死灶,周围出血。阴囊皱褶消失,发亮,鞘膜腔内潴留大量黄褐色透明液体。慢性病例可见睾丸萎缩、硬化,睾丸与阴囊粘连,实质大部分结缔组织化。
    五、诊断
    本病根据流行特点、特异症状可做出初步诊断,非疫区确诊需要作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
    1.实验室检查  
    病理学诊断  马取脑组织切片观察,可见典型的非化脓性脑炎变化。
    补体结合试验  采取发病初期和发病后3~5周血清各一份,恢复期补反滴度比发病期高4倍以上为阳性。或取发病后2周左右的单份血清,补反滴度在1?16倍以上为阳性。结合临床诊断更为可靠。
    中和实验  采取发病初期的血液或脑脊液做中和实验可用于检查抗体。
    血凝抑制实验  可用于检查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可用于检查抗体和抗原。
    荧光抗体法
    病毒分离  在初发病的地区,对初发病例分离病毒,进行鉴定,是确诊本病最准确的方法。
    这些抗体在发病初期效价较低,且隐性感染或免疫接种过的牲畜血清中都可出现,因此均以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升高4倍以上作为诊断标准。由此可见,这些血清学方法只能用于疾病回顾性诊断或流行病学调查,无早期诊断价值。
    机体感染本病毒后,特异性IgM抗体于病后3~4天即可产生,2周达到高峰,因此确定单份血清中的IgM抗体,可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检测血清中IgM抗体,通常采用2-巯基乙醇(2-ME)法,即在被检血清中加入0.2摩尔/升的2-ME液,在37℃作用1小时后,与不用2-ME处理的被检血清同时作血凝抑制试验。如被检血清中含有IgM抗体,则其大分子的IgM抗体球蛋白被2-ME裂解为无免疫活性的小分子球蛋白,因而血凝抑制价降低。比较同一被检血清在2-ME处理前后的血凝抑制效价,如效价相差4倍以上,既可证明血清中的血凝抑制抗体为IgM,此法的早期诊断率可达80%以上。
    2.鉴别诊断   
     
     猪乙型脑炎与布氏杆菌病以及猪瘟等的区别  猪布氏杆菌病大多发生于妊娠第3个月,多为死胎,少有木乃伊,胎盘出血明显,表面有黄色渗出物覆盖,子宫黏膜有粟粒大的化脓灶和干酪样小结节,公猪睾丸大多发生两侧肿大,附睾也肿胀,还有的发生关节炎,特别是后肢。该病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猪瘟不论大小,各季节都可能发生,母猪的隐性猪瘟可导致流产、死胎、弱仔,但是流产的胎儿剖检有猪瘟的病理变化,如淋巴结周边出血、肾脏的小点出血等。
    六、防制
    1.对于已发病动物,应采用对症疗法和支持疗法,以使病猪尽快恢复健康,降低死亡率,减少损失。
    加强护理  发现病猪立即隔离,专人看护。食欲不振的加喂易消化的青绿饲料,饮水中添加口服补液盐以维持体液平衡;食欲废绝的静注5%葡萄糖液。为防止病情扩散,应采取全面彻底消毒,并在猪栏附近乃至整幢猪舍内点蚊香驱蚊,猪体用1%敌百虫喷洒灭蚊等措施。
    降低颅内压,保护脑机能  对重症病猪静脉注射脱水剂,如25%山梨醇100毫升或10%~25%高渗葡萄糖液250~ 500毫升,并配合适量的镇静剂等。
    强心、利尿、促进胃肠蠕动  心脏哀弱的病畜用安钠咖肌注,胃肠积食、臌气、排尿困难的用新斯的明、速尿注射。
    防止继发感染  为防止继发感染,可以肌肉注射或耳缘静脉注射20%磺胺嘧啶钠液,每千克体重70~100毫克,每日2次,同时配合静脉注射5%葡萄糖溶液200~500毫升,加维生素C 5毫升,耳静脉注射。
    使用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止渴生津中药予以防制  方剂如下:大青叶30克,生石膏120克,芒硝6克,黄芩12克,栀子、牡丹皮、紫草各10克,鲜生地60克,黄连3克,加水煎至60~100毫升,候温1次灌服(50公斤体重以下的猪减半),每日1剂,连服3~ 5剂。 
     
    2.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所以开展综合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应从畜群免疫接种、消灭传播媒介和宿主动物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免疫接种  患乙型脑炎恢复后的动物可获得较长时间的免疫力,因此为了提高畜群的免疫力,可接种乙型脑炎疫苗。预防注射应在当地流行开始前1个月内完成,种猪180日龄时第1次免疫,间隔2周进行第二次免疫,经产母猪每年5月上旬进行一次接种免疫。对于疫苗应正确选择、妥善保管,使用时检查批号,防止使用过期变质的疫苗,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使用。应用乙型脑炎疫苗进行预防注射,不但可预防流行,还可降低动物的带毒率,即可控制本病的传播,也为控制人群中乙型脑炎的流行发挥作用。
    杜绝传播媒介  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脑炎流行的根本措施,以灭蚊防蚊为主,尤其是三带喙库蚊,该蚊是我国和东南亚国家重要的传播媒介和病毒储存宿主。应根据其生活规律和自然条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带喙库蚊以成虫越冬,越冬后活动时间较其他蚊类晚,主要产卵和孳生地是水田或积聚浅水的地方,此时数量少,滋生范围小,较易控制和消灭。选用有效杀虫剂(如毒死蜱、双硫磷等)进行超低容量喷洒。对猪舍及其周围定期进行喷药灭蚊,对贵重种动物畜舍必要时应加防蚊设备。
    3.加强宿主动物的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特别是种猪,在乙型脑炎流行季节应饲喂高能量、高蛋白饲料,保持猪体清洁,维持猪体良好体况,提高其自身抵抗力;避免人畜混居,提倡集约化养殖,将畜舍建在远离人群居住的地方;搞好畜舍卫生,强化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以及环境消毒工作;加强动物疫病监测,重点管理好没有经过夏秋季节的幼龄动物和从非疫区引进的动物,这类动物大多没有感染过乙型脑炎,一旦感染则容易产生病毒血症,成为传染源。
    总之,乙型脑炎的控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把各方面工作做全作细,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切不可掉以轻心,以免功亏一篑,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TAG: 猪乙型脑炎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相关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