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猪衣原体病及其防治

发布: 2013-09-29 |  作者:  |   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猪衣原体病是由衣原体感染猪引起的一类多症状性传染病。本病一般呈慢性经过,但在一定条件下也会急性暴发,表现为急性经过。猪衣原体病的发生呈散发、地方流行性。病猪和潜伏感染的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的发生与卫生条件差、饲养密度过高、通风不良、潮湿阴冷、饲料营养不全、饮水缺乏等因素有关。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现猪衣原体病至今,猪衣原体病在我国南方和北方的规模化猪场流行比较普遍,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猪群均可感染本病,尤其怀孕母猪和新生仔猪更为敏感,育肥猪在本地的平均感染率在10%~50%。
  由于大批怀孕母猪流产、产死胎和新生仔猪死亡,以及适繁母猪群不育空怀,已给集约化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经验证明,猪群一旦感染本病,要清除十分困难,康复猪群可长期带菌,猪场内活动的野鼠和禽鸟可能是本病的自然散毒者;带菌的种公母猪则成为幼龄猪群的主要传染源,种公猪可通过精液传染本病。所以隐性感染种公猪危害性更大。病猪可通过粪便、尿、唾液(飞沫)、乳汁排出病原体。流产母猪的流产胎儿、胎膜、羊水更具有传染性。在大中型猪场,本病在秋冬季流行较严重,一般呈慢性经过。
  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猪群引起不同症候群,临床上表现为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和围产期新生仔猪大批死亡;公猪发生睾丸炎、附睾炎、阴茎炎、尿道炎;仔猪肺炎-肠炎、各年龄段猪肺炎、肠炎、多发性关节炎、心包炎、结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等。剖检可见流产母猪的子宫内膜水肿、充血,分布有大小不一的坏死灶。流产胎儿身体水肿,头颈和四肢出血,肝充血、出血和肿大。患病种公猪睾丸变硬,有的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输精管出血,阴茎水肿、出血或坏死。有的病猪可见肺肿大,肺表面有许多出血点和出血斑,有的肺充血或瘀血,质地变硬,在气管、支气管内有多量分泌物。有的可见肠系膜淋巴结充血、水肿,肠黏膜充血、出血,肠内容物稀薄,有的红染,肝脾肿大。对多发性关节病例局部剖检,可见关节周围组织水肿、充血或出血,关节腔内渗出物增多。
  鹦鹉热衣原体对温度变化较敏感,在室温下10天,完全丧失其感染力,56℃25分钟,100℃15分钟被灭活;用紫外线照射30分钟可杀死衣原体,衣原体在5%石炭酸3小时,2%来苏尔5分钟~10分钟,2%氢氧化钠溶液2分钟~3分钟,1%盐酸溶液2分钟~3分钟,75%酒精溶液1分钟,0.1%甲醛溶液24小时可被杀灭。鹦鹉衣原体对四环素、青霉素、强力霉素、金霉素敏感。但对链霉素、制霉菌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万古霉素及磺胺类药物不敏感。
  对猪衣原体病的诊断除了要参考临床症状和病变特征外,主要依据实验室的特异性血清抗体检测和病原分离鉴定结果予以确诊。
  规模化猪场猪衣原体病的防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建立密闭的种猪群饲养系统。由于衣原体拥有广泛宿主,采用密闭饲养系统可有效防止其他动物携带病原进入猪场。②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严格把好工作区大门通道消毒、产房消毒、圈舍消毒、场区环境消毒的质量,以有效控制发生衣原体接触传染的机会。对流产胎儿、死胎、胎衣要集中无害化处理,同时用2%~5%来苏尔或2%苛性钠等有效消毒剂进行严格消毒,加强产房卫生工作,以防新生仔猪感染本病。③建立和实施猪群的衣原体疫苗免疫计划。对血清学检查为阴性的种猪场,要给适繁母猪在配种前注射猪衣原体流产灭活苗,以防感染,确保向商品猪场或市场提供无衣原体感染的健康种猪。在阳性猪场,对确诊感染了衣原体的种公猪和母猪予以淘汰,其所产仔猪不能作为种猪;未感染的种公猪和母猪应及时接种衣原体灭活疫苗。对种繁母猪群用猪衣原体流产灭活苗在每次配种前1个月或配种后1个月免疫1次;种公猪每年免疫2次;淘汰发病种公猪。
  药物预防和治疗可选用药敏试验筛选的敏感药物,如四环素、强力霉素、土霉素、青霉素、氯霉素、红霉素、麦迪霉素、金霉素、泰乐菌素、螺旋霉素等进行猪衣原体的预防和治疗。对出现临床症状的新生仔猪,可肌肉注射1%土霉素1毫克/千克,连续治疗5天~7天;对怀孕母猪在产前2周~3周,可注射四环素族抗生素,以预防新生仔猪感染本病。在流行期,可将四环素或土霉素添加于饲料中(300克/吨),让猪采食,进行群体预防。为了防止出现抗药性,要合理交替用药。
TAG: 猪衣原体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