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HP)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

发布: 2009-05-22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周海龙,邓艳萍,周启明

(江西省永修县马口镇兽医站,永修330302)

关键词:HP并发;组合;措施;应激

(HP)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革拉泽氏病,是猪饲养过程中易发病之一,该病往往只在与其它病毒或细菌协同时才易引发,多以咳嗽,呼吸困难消瘦,关节炎造成破行和高热为主要特征,副猪嗜血杆菌病常作为继发,并发感染出现,使得猪群的死淘率大大增加,给猪场造成较大甚至是巨大损失。

病原

 (HP)副猪嗜血杆菌病病原是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形态多变有15个以上血清型,其中血清型4、5、13最为常见。

诊断要点

2.1  流行病学

(HP)副猪嗜血杆菌病只感染猪,可以影响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有时也感染怀孕猪和公猪往生育饲养环境不良时本病多发,断奶、转群、混群、天气变化时或运输也是常见的诱因。

2.2  临床症状

(l)最急性型往往会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

(2)急性型通常会发生于瞟情良好的猪,病猪发热40.5~42℃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呼吸困难,腹式呼吸,皮肤发红或苍白,身稍发紫,眼睑皮下水肿,鼻腔有脓状分泌物,行走或不愿站立,疼痛(由尖叫推断),腕关节附关节肿大,跛行,颤抖,共济失调,可视粘膜发绀,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

(3)慢性型

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皮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直至衰竭而死亡,甚至有妊娠母猪流产或公猪慢性跛行。

病理变化

剖检时可见胸膜炎,腹膜炎,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筋膜炎,肌炎等多发性炎症,有纤维素性或浆液性渗出,胸水,腹水增多,肺脏肿胀出血,淤血,有时肺脏与胸腔发生粘连,这些现象从不同的组合出现较少单独存在。

 

(1)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及剖检可初步确诊为(HP)副猪嗜血杆菌病。

(2)采取病料,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即可确定。

(3)由于本病通常是作为继发或并发才发生的,注意下列不同的组合进行圆环病毒,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细菌性病原有:支原体肺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和链球菌病的病原。

防治措施

5.1 管理措施

(1)加强管理,使猪舍饲养密度要适当,通风良好,保持干燥。

(2)对舍内粪便要及时清除,同时还要搞好畜舍周围的环境卫生。

(3)再断奶转群、混群或运输前后,可加抗应激药物,如维生素C、黄芪多糖等。

(4)注意观察疫病的流行情况和发展趋势,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5.2 免疫

(1)有条件的猪场可用自家猪场分离的细菌制作灭活疫苗来对自家猪场的猪进行疫苗接种。

(2)对经常发生(HP)的猪场应接种副猪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初产母猪初免为产前40d,产前20d进行二免,经免猪产前30d免疫一次即可,新生仔猪7~30日龄内进行初免,lmL/次,最好在一免后15d再重复免疫一次(注意针头消毒,尽量做到一猪一针头)。

(3)制定好适合自己猪场的防疫计划,严格执行疫苗接种程序。

5.3 消毒

(l)必须遵守消毒制度,特别是进场的消毒池。

(2)对猪场进行预防性消毒。

(3)选用效果确实的消毒药。

5.4 做好药物保健

(1)注意该病的特点:注意鉴别与其它相关疾病的混感,尽量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采取综合的预防方案:氟苯尼考+阿奇霉素+黄芪多糖,支原净+氟苯尼考+黄芪多糖,利高霉素+阿莫西林+黄芪多糖,氟苯尼考+多西环素+黄芪多糖+紫锥菊+金丝桃素,支原净+阿莫西林+黄芪多糖

(2)对已感染的病猪

①将发病的猪只调出来进行隔离,治疗用嗜血灭,兽医金方,泰妙林,30%氟苯尼考,注射用头孢典松钠及壮观霉素,均有效果,注意越早治疗效果越明显。

②如果猪采食和饮水正常的,必要时可口服药物与注射药物同时进行。

③除了选择敏感药物治疗外,必要时可配合,转移因子,胸膜肽,干扰素及黄芪多糖和太子参毒抗散以增强疗效。

TAG: 猪副猪嗜血杆菌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