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认识和治疗实践

发布: 2009-05-14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武学峰1,卢洁云2姚旭辉1

(1咸阳市畜牧兽医站712000;2 咸阳市饲料工业办公室;)

最近,不少养猪户通过各种方式咨询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方法,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治疗实践,提出自己对猪附细胞体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案,供广大生猪养殖场(户)参考。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之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猪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血液病,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猪多种动物的红细胞或血浆中,属人畜共患病。国内外曾有人称之为黄疸性贫血,类边虫病,赤兽体病,或者红皮病等。主要表现为黄疸性贫血,发热、呼吸困难、虚弱、流产、腹泻等症状。
病 原
   附红细胞体属寄生虫,其形态呈环状、哑铃状、S形、卵圆形、逗点形或杆状。大小介于0.1~2.6um之间。常单独或呈链状附着于红细胞表面,也可游离于血浆中。附红细胞体发育过程中,形状和大小常发生变化,可能也与动物种类、动物抵抗力等因素有关。对干燥和化学药品的抵抗力很低,但耐低温,在5℃时可保存15d,在冰冻凝固的血液中可存活31d,在加15%甘油的血液中于-79℃条件下可保存80d,冻干保存可活765d。一般常用消毒剂均能杀死病原,如0.5%的石碳酸于37℃3h就可将其杀死。
流行病学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出现在我国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近年猪的附红细胞体病有趋于严重的态势,很多猪场因此损失惨重。附红细胞体对宿主的选择并不严格,人、牛、猪、羊等多种动物均可感染,且感染率比较高。曾有资料报道,各种阶段猪的感染率达80%~90%;人的感染阳性率可达86%;而鸡的阳性率更高,可达90%。但除了猪之外的其它动物发病率不高。
   猪附红细胞体病可发生于不同日龄的猪,但以仔猪和长势好的架子猪死亡率较高,母猪的感染也比较严重。患病猪及隐性感染猪是重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猪通过摄食血液或带血的物质,如舔食断尾的伤口、互相斗殴等可以直接传播。间接传播可通过活的媒介如疥螨、虱子、吸血昆虫(如刺蝇、蚊子、蜱等)传播。注射针头的传播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因为在注射治疗或免疫接种时,同窝的猪往往用一只针头注射,有可能造成附红细胞体人为传播。附红细胞体可经交配传播,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在所有的感染途径中,吸血昆虫的传播是最重要的。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疾病,仅仅通过感染一般不会使在正常管理条件下饲养的健康猪发生急性症状,应激是导致本病爆发的主要因素。通常情况下只发生于那些抵抗力下降的猪,分娩、过度拥挤、长途运输、恶劣的天气、饲养管理不良、更换圈舍或饲料及其它疾病感染时,猪群亦可能爆发此病。。

临床症状

猪附红细胞体病因猪种和个体体况的不同,临床症状差别很大。主要引起:仔猪体质变差,贫血,肠道及呼吸道感染增加;育肥猪日增重下降,急性溶血性贫血;母猪生产性能下降等。
   哺乳仔猪:5日内发病症状明显,新生仔猪出现身体皮肤潮红,精神沉郁,哺乳减少或废绝,急性死亡,一般7~10日龄多发,体温升高,眼结膜皮肤苍白或黄染,贫血症状,四肢抽搐、发抖、腹泻、粪便深黄色或黄色粘稠,有腥臭味,死亡率在20%~90%,部分很快死亡。大部仔猪临死前四肢抽搐或划地,有的角弓反张。部分治愈的仔猪会变成僵猪。
   育肥猪根据病程长短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急性型病例较少见,病程1~3d。亚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达39.5℃~42℃。病初精神萎顿,食欲减退,颤抖转圈或不愿站立,离群卧地。出现便秘或拉稀,有时便秘和拉稀交替出现。病猪耳朵、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等部位皮肤红紫,指压不褪色,成为“红皮猪”。有的病猪两后肢发生麻痹,不能站立,卧地不起。部分病畜可见耳廓、尾、四肢末端坏死。有的病猪流涎,心悸,呼吸加快,咳嗽,眼结膜发炎,病程3~7d,或死亡或转为慢性经过。慢性型患猪体温在39.5℃左右,主要表现贫血和黄疸。患猪尿呈黄色,大便干如栗状,表面带有黑褐色或鲜红色的血液。生长缓慢,出栏延迟。
   母猪症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感染的症状为持续高热(体温可高达42度),厌食,偶有乳房和阴唇水肿,产仔后奶量少,缺乏母性。慢性感染猪呈现衰弱,粘膜苍白及黄疸,不发情或屡配不孕,如有其它疾病或营养不良,可使症状加重,甚至死亡。
剖检病理变化
   主要病理变化为贫血及黄疸。皮肤及粘膜苍白,血液稀薄、色淡、不易凝固,全身性黄疸,皮下组织水肿,多数有胸水和腹水。心包积水,心外膜有出血点,心肌松弛,色熟肉样,质地脆弱。肝脏肿大变性呈黄棕色,表面有黄色条纹状或灰白色坏死灶。胆囊膨胀,内部充满浓稠明胶样胆汁。脾脏肿大变软,呈暗黑色,有的脾脏有针头大至米粒大灰白(黄)色坏死结节。肾脏肿大,有微细出血点或黄色斑点,有时淋巴结水肿。
化验室诊断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化验室诊断目前普遍采用血液镜检。猪附红细胞体感染后7~8d,猪主要表现为高热和溶血性贫血,这时血液内有大量附红细胞体,血液检查很容易发现。取高热期的病猪血一滴涂片,生理盐水10倍稀释,混匀,加盖玻片,放在400~600倍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红细胞表面及血浆中有游动的各种形态的虫体,附着在红细胞表面的虫体大部分围成一个圆,呈链状排列。红细胞呈星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
治疗方案
   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药物虽有多种,但真正有特效的不多,每种药物对病程较长和症状严重的猪效果都不好。由于猪附红细胞体病常伴有其他继发感染,因此对其治疗必须附以其他对症治疗才有较好的疗效。我们在实践中常采用以下面方案进行治疗:

方案一:血虫净按5~10mg/kg.bw,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溶液,分点肌肉注射,隔日注射2次。

方案二:咪唑苯脲 按1~3mg/kg.bw,1次/d,连用2~3d。   

方案三:四环素、土霉素(按10mg/kg.bw和金霉素(按15mg/kg.bw口服或肌注或静注,连用7~14d。
   方案四:新砷凡纳明 按10~15mg/kg.bw静脉注射,一般3d后症状可消失。

方案五:性血素配合维生素B12、B1、Vc常规用量注射,连用3d。

方案六:饲料中添加洛克沙生50ppm,或阿散酸(对氨苯胂酸)100ppm,连续使用30d。

方案七:天花粉10g、黄芩5g、生石膏10g、甘草3g。研末灌服。连用6d。

方案八:对症治疗。仔猪感染和慢性病例,要补铁,如使用200mg右旋糖苷铁。饲料中适当补充复合维生素和硫酸亚铁,饮水中稍加些盐。促进机体组织的修复,增强动物机体的抵抗力及解毒能力。应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病情严重的采取补液、强心。轻易不要使用退热药物。
7  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饲养用具卫生,减少不良应激等是防止本病发生的关键。夏秋季节要经常喷洒杀虫药物,防止昆虫叮咬猪群,切断传染源。在实施诸如预防注射、断尾、打耳号、阉割等饲养管理程序时,均应更换器械、严格消毒。购入猪只应进行血液检查,防止引入病猪或隐性感染猪。本病流行季节给予预防用药,可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或金霉素添加剂,或每公斤饲料添加90mg阿散酸或45mg洛沙砷,连续使用30d。

作者简介:武学峰,咸阳市畜牧兽医站副站长,咸阳市畜牧兽医学会秘书长,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科研推广工作。地址:咸阳市沈兴南路5号,电话:09103577232,传真:09103572081,邮编:712000。E—mail:leowu99@126.com。

TAG: 猪附红细胞体病 红细胞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