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猪无名高热症的初步诊断及防制措施

发布: 2009-04-19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所谓“猪无名高热症”,是指猪患病后体温升高40.5℃以上,用抗菌素治疗不退热或抗菌素配合解热药用后体温仅有短暂下降,第2次用药则无效;少食或不食,渐进性消瘦,极度衰竭,粪干硬或拉稀。该症不是单纯一种病,而是诸多种疾病的总称,主要有猪瘟、猪附红细胞体病、猪弓形体病和猪流行性感冒,近年来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与流行。有的基层兽医,规模化猪场和养猪专业户,由于对此症缺乏了解、认识,盲目用药,1头患猪药费少则7—8元,多则20—30元,但仍然收效甚微。其实“猪无名高热症”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诊断,鉴别是何种疾病引起,后采用相应的防制措施,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现将引发“猪无名热症”的几种疾病初步诊断及防制方法浅述如下,希望能给广大猪场和养猪户以帮助。 

    1 猪瘟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俗称烂肠瘟。 

    1.1 流行特点 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是病猪和带毒猪。在自然条件下,不分年龄、性别及品种,一年四季都可发生;猪群中的发病率100%,死亡率95%以上;用抗菌素、磺胺类药和退热药治疗均无效;往往是先有1—2头猪发病,经1周左右大批猪也随之感染发病。 

    1.2 临床症状 病猪体温升高到40.5—41.5℃(极少超过41.5℃),并且稽留,食欲减少或废绝,喜饮水;眼结膜发炎,并流出浆液性分泌物;先便秘,粪干燥或团粒状,似羊屎,后期排泄暗黑色带恶臭味的稀粪,混有血液;极度衰弱,嗜睡、打堆一起,驱赶时,步态蹒跚,背弓起,头尾下垂,腹紧缩;皮肤出现红色出血点,渐变为蓝紫色斑,用手指按压时不褪色,耳部,尾部及腹部发绀。常经4—7d而死亡,也有的病程约为2—3周。 

    1.3 病理变化 各粘膜、浆膜及皮肤上常有大小不一的出血斑点;肾脏黄色或苍白,表面有多量散发的小出血点;淋巴结肿大,切面呈边缘性出血;脾表面丘状小点出血,边缘呈锯齿状;肠道出现烂斑,尤其是盲肠口附近有2分至5分硬币大溃疡(纽扣状);心内外膜出血,以右心耳为重;肾盂、输尿管、膀胱粘膜等都有出血点。 

    1.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该病不分年龄、性别、品种及季节,传染猛烈;通常是先发病1—2头,经1周左右才大批发病,死亡率95%以上),临床症状观察(一般体温不超过41.5℃,皮肤上指压不褪色的紫红色斑点),病理剖检变化(淋巴结切面呈大理石样,回盲肠内有纽状溃疡)和药物试治(抗生素、磺胺类药、原虫药和退热药对猪瘟治疗均无效)可作初步诊断(确诊要通过实验室检查)。 

    1.5 防制措施 (1)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母猪在怀孕期内不能注射猪瘟疫苗,严格执行免疫操作规程,注意猪瘟疫苗的选购、运输、保存和使用,防止母猪感染隐性猪瘟;(2)选用猪瘟培养活疫苗——在无猪瘟流行地区,仔猪于60日龄用常规量接种1次,维持至出栏。在猪瘟疫情少,污染程度小的地区,仔猪采用2次免疫法,即21—25日龄用常规量首免,61—65日龄用2—3头份量2免,1年内不再重复注射。在猪瘟常发地区,采用超前免疫法,即在仔猪出生后吮乳前用常规量首免,注射后间隔2h才让仔猪吮初乳,61—65日龄用2—3头份量2免,1年内不再重复注射。母猪每次配种前6—7周3—4头份量接种1次,种公猪每年用2—3头份量接种1次;(3)紧急接种——在猪群中,一旦发现有1头诊断为猪瘟时,即对整个猪群逐头测温,对体温不高的猪,采用4—5头份量猪瘟疫苗紧急接种,可取得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对已经出现症状的个体或注苗后不到4—5d就发生体温升高者则无效;(4)高免血清疗法——猪瘟流行初期,应用高免血清治疗,按猪的大小,一般每头5—15ml,间隔3d再用同样剂量注射1次,治愈率可达80%左右。 

    2 猪附红细胞体病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于猪附红细胞体附着在猪的红细胞上或游离于血浆中引起猪的一种散在的热性、溶血性传染病。 

    2.1 流行特点 被感染的仔猪死亡率极高;成年猪和公、母猪常呈隐性感染,很少死亡;吸血昆虫(主要是蚊子)、猪体外寄生虫及污染的针头、器械等是传播本病的主要途径;另外,病原体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导致初生仔猪发病。 

    2.2 临床症状 隐性感染母猪所产下的仔猪粘膜苍白,耳尖有紫斑,后蔓延全身,排黄白色稀便,高热稽留(较小日龄的仔猪易与仔猪黄白痢相混淆,但黄白痢病体温不高)1—4d内整窝死亡。一般病猪体温40.5—42℃,高热稽留,喜卧地,食欲减少,以至废绝,呼吸促迫,咳嗽,有的呈腹式呼吸;发病日龄较小的仔猪先短时间的便秘,以后排灰白色稀粪并伴有血液;日龄较大的仔猪则先拉稀,后干硬,附着粘液或血液,耳部、腹下、四肢内侧呈现紫红色斑块,手压不退色,继而成为紫斑;后期皮肤苍白,常有黄疸。 

    2.3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猪可见体内血液稀薄,呈樱红色或水样血液;淋巴结肿大,呈土黄色,切面外翻,有血液流出;脾肿大1—2倍,呈蓝灰色,表面有栗粒大的丘疹样出血结节;肝肿大,表面有灰白色区域性坏死或灰白色坏死点;心肌熟肉样,质易碎,心外膜出血;肺脏一侧萎缩、一侧膨大;肾脏贫血,局部有瘀血;结肠、直肠粘膜有粟粒大小深陷的溃疡,膀胱有出血点。 

    2.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吸血昆虫,尤其是蚊子的叮咬,故与蚊虫出没有关;被感染的仔猪死亡率高,成年猪很少死亡),临床症状(病猪皮色由红变黄),病理变化(血液稀薄呈樱红色,淋巴结肿大呈土黄色,脾脏肿胀呈蓝色)和药物试治(贝尼尔治疗效果好),可作初步诊断,但确诊要经过实验室检查。 

    2.5 防制措施 (1)当前对猪附红细胞体病尚无疫苗免疫。对怀疑有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猪场,母猪临产前30d注射1次贝尼尔,对其产下的仔猪有一定的保护作用;(2)对病猪,按每1000g体重应用贝尼尔5m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溶液,1次深部肌肉注射,间隔24h再注射1次;对个别症状严重的猪,按说明书分别肌肉注射一定量的上海兽药厂生产的复合维生素素B注射液和广西化工研究院出品的牲血素(加硒型),除极少数病程长、病情重、红细胞受到严重侵害外,一般都能治愈。 
TAG: 高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