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仔猪副嗜血杆菌病与猪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的诊断

发布: 2013-09-29 |  作者:  |   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近几年来,猪的附细胞体病的流行很广,且呈蔓延趋势,侵害猪全身系统的猪副嗜血杆菌病的传播很严重,而且,一旦发病多呈混合感染,使临床诊断及治疗越来越困难。

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滦南县司各庄镇大兰坨村养猪场,存栏母猪50头,育肥猪200头。20051月份上旬陆续产仔70头,15日龄以后陆续发病,5-7天死亡。共计死亡37头,其间畜主曾用(林可霉素)绿喘平、结合(罗红霉素)呼喘金刚,治疗无效。病仔猪体温升高到41.5-42,咳嗽呈复式呼吸、呼吸急促,无食欲。个别呕吐,拉黄稀。皮肤发红发绀,发红发紫,边缘紫黑色。猪关节肿大跛行。精神沉郁,常扎堆在一起不动。最后衰竭死亡。

2  病理变化

病死猪全身发绀,全身皮肤淤血,四肢末端、耳朵和胸背部皮肤呈蓝紫色,腕关节、足跗关节肿大、关节腔内有红色渗出液,心包膜内有纤维蛋白凝块,心包膜与心脏严重粘连,肺部病变表面有大量出血点,部分有纤维素性渗出物,与胸膜粘连,不能分离,切开肺内有粘液。肾肿大、皮质散发点状出血,肝肿大,呈土黄色,胆囊重大,充满胆汁,血流稀薄,血凝慢。脾肿大,变软。胃及十二指肠年粘连有出血点。全身淋巴结肿大,切开呈大理石样病变。

3  实验室检验

3.1  血液涂片镜检  用无菌注射器吸2 ml生理盐水,然后吸取0.2 ml静脉血,滴1滴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在800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有大量附红细胞体存在。

3.2  细菌分离培养  取病猪的心包膜渗出液,肠系膜、淋巴结,关节腔内容物,肺、脾分别接种于血(脱纤维血)平板,普通肉汤和营养琼脂,37培养,24小时后,上述培养基上没有细菌生长,48小时后,只有血平板上有少量针尖大小,圆形边缘整齐,灰白色半透明的小菌落生长,涂片镜检,与直接血液涂片的结果一致。

3.3  生化实验  将细菌纯化培养以后,分别接种于生化培养基,结果表明该菌发酵葡萄菌,不发酵乳糖和甘露醇,M.RV-10醋酸铅试验阴性,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

3.4  药敏试验  将细菌培养物接种于高压巧克力平板,用平板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37培养48小时,结果显示该菌对氨苄青霉素高敏,对青霉素、丁胺卡那、庆大霉素中敏,对林肯霉素、罗红霉素、链霉素低敏。多西环素在附红细胞体病的各个发病阶段的治疗效果最佳。

4  临床诊断及治疗

经综合诊断为猪附红体与猪副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立即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对余下仔猪进行药物治疗。应用炎迪康(囊长远大兽药厂出品,成分氨苄青霉素、壮观霉素、增效章)配合付红欣(四川精华集团生产,成分多西环素)。颈侧一边一针,每日一次,连用5天,疾病及死亡情况得到了控制。

5  小结与讨论

附红细胞体主要寄生于猪的红细胞表面,血浆中,造成溶血,机体缺氧,贫血,造血器官损害。病猪表现为发热、贫血、黄疸等症状。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由副嗜血杆菌引起,临床表现为发热,厌食,呼吸困难,跛行,关节肿胀,共济失调,疼痛。剖检变化以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为主。猪副嗜血杆菌一旦感染猪群,导致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

附红细胞体一般呈隐性感染,当猪群发生猪副嗜血杆菌病也呈现较明显的临床症状,加重了疫情的发生时猪群的死亡率升高,治疗难度加大。因此在临床上必须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结合化验室进行综合诊断。治疗上结合药敏试验,减少用药误区,联合用药,才能争取治疗时机,控制疫情发展,最大限度的减少养殖户的损失。


TAG: 猪附红细胞体病 红细胞 仔猪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