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达州渠县多措并举推动生猪产业大发展

发布: 2010-05-13 |  作者:  |   来源: 中国养殖网

上一篇 下一篇

达州渠县畜牧食品局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紧紧抓住生猪产业这张“牌”,在目前我县生猪出现销售困难,猪价持续下滑,饲料成本居高不下等情况下,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切实制定应对措施,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在逆境中寻求发展,创造性地开展生猪促销工作,迅速扭转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困景,使我县生猪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据统计:今年1至7月,全县新增规模养殖场143个,占全年任务的71.5%;规模场新增生猪出栏2.132万头,占全年任务的57.3%;新增良种母猪1.225万头,占全年任务的61.25%;出栏优质商品猪71.294万头,占全年任务的55.27%。

一、客观分析找原因,深入宣传稳市场

今年以来,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及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影响,导致我县生猪消费市场减弱。二是受2007年以来高额养猪利润及各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生猪扶持政策,使全县生猪产业出现了快速发展,母猪大量存栏,使生猪出栏相对集中,出现产能过剩。三尤其是春节过后,由于农民节前有杀年猪的习惯,出现“节日效应”,猪肉消费量下滑,加之返乡农民工回乡重操养殖业,由消费者转变为生产者,造成生猪价格一路下滑。四是县内生猪消费市场出现垄断经营的趋向,压价收购农民养殖的生猪,导致农民存栏生猪滞销。

针对以上原因,渠县畜牧食品局着力加大宣传力度,向养殖户宣传,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制定相应的政策来控制猪价过渡下跌,确保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创新思路抓促销,适时出栏保增长

为实现我县今年出栏生猪128.5万头的目标任务,当务之急就是要对全县养殖户压栏的10万余头生猪尽快销售出去,迅速补栏,才能够实现这一目标。今年五月以为,渠县畜牧食品局党组一班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一是及时开展生猪预警监测,在全县15个乡镇建立生猪预警监测点40个,对生猪的存栏、出栏、补栏、仔猪、肥猪、猪肉、饲料的价格进行全面监测,每周分析发布一次;二是努力搭建生猪购销信息平台,将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及周边县市的肥猪、仔猪、母猪、猪肉价格每周向县内的生猪养殖业主发布一次,同时也将县内的肥猪存栏情况在网上予以发布。三是迅速组织生猪促销队,分别由党委成员带队,召集全县的猪业经纪人、养殖大户直接到成都、重庆、遂宁、南充、达州等地的大型肉食品加工企业联系,减少中间环节,确保养殖利润,同时,对规模养殖场建立购销网络信息平台,适时发布购销信息。5至6月以来,已向外地销售肥猪4.2 万余头,本县销售6万余头。通过以上措施,目前,全县养殖户的压栏现象得到了基本解决,生猪价格回暖初显。

三、精心服务挖潜力,降低成本促增收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生猪养殖成本,增加农民养猪的收入,渠县畜牧食品局一是积极支持渠县惠民养猪农民专业合作社、渠县天鑫农民养猪专业合作社发挥专业合作社优势,在渠江镇、天星镇、三汇镇等场镇开设了生猪销售直销门市,采取自产自销,挂牌销售,这样既减少了养殖成本,又保证了消费者吃上安全放心猪肉,同时打破了县内生猪消费市场的垄断经营;二是组织了全局上下200余名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科技服务,向养殖户开展技术培训2.5万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2万余份,与1040个生猪规模养殖场(户)开展挂牌包场服务;三是以专业合作社为平台,统一到山西调运了大批质量好、价格优的玉米给养殖户,从而大大降低了生猪养殖的饲料成本;四是强化了生猪养殖的疫病防控和消毒工作,从而杜绝了生猪养殖的疫病发生,降低了疫病风险,增加了农民养猪赚钱的信心。

TAG: 生猪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