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巴东生猪产业调研报告

发布: 2010-05-13 |  作者:  |   来源: 中国养殖网

上一篇 下一篇

湖北省巴东县地处长江三峡库区和清江水布垭库区,以生猪为主导的畜牧业是巴东农业的传统优势产业,为进一步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打造库区农民致富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我们对全县生猪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一次全面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生产发展情况

1.生产形势喜人。2008年度,生猪饲养量118.32万头、同比增长14.1%,出栏64万头、同比增长25.2%;畜牧业总产值6.0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43.2%,特别是生猪实现人平出栏1.5头(农业人口)目标,达到了湖北省生猪调出大县的标准。规模化养殖实现新突破。

2.标准化规模养殖方兴未艾。已建成万头猪场1个,千头以上的猪场18个,500头以上的大户38个;发展生猪“150”模式户52户、“1121”模式户5100户。恒兴五万头、野三关龙泉、水布垭胜达、福源万头养猪场正在建设之中。

3.产业龙头带动作用显现。恒兴公司去年加工生猪60926头,产值达1.18亿元;全县已注册养殖企业47家,培育各种畜牧专业合作社17个,入社带动农户千余户。全县加工龙头带动,外接市场,内连农户的“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链基本形成。

(二)惠农政策落实情况

1.先后争取实施了生猪品种改良、生猪规模改扩建、万头猪场、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等5个项目,争取国家投入1081万余元,通过项目实施,建立健全了全县生猪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控两大体系,奠定了生猪产业发展的基础。

2.争取能繁母猪保险、补贴等国家政策性投入647万元。其中:2008年能繁母猪补贴4.3万头,补贴资金430万元;能繁母猪保险4.3万头,去年赔付1033头,赔付率达100%,增强了生猪产业抗风险的能力。

(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情况

1.强化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其中,村级按有场所、有设施设备、有制度软件、有通讯交通工具的“四有”要求,建立450个村级兽医防疫服务室,目前运行良好,在全省首创,结束了长期以来基层兽医工作无定所的“游医”历史。

2.强化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通过“政府评聘,县级考核”的形式,严格程序,公平公开评聘了500名村级动物防疫员,按“一岗双责”的要求,专司动物防疫和畜牧生产服务等公益性职能,这是我县基层兽医队伍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3.强化动物基础免疫,实行动物春秋集中免疫注射与月月补针相结合,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六种动物疫病的免疫密度均达到了100%,免疫抗体达到70%以上,去年实现了重大动物疫情零发生的目标。

(四)基层队伍建设情况

1.完成县级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按上级关于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局机关内设“四股一室”,下设“一站一所两中心”,建立了畜牧技术推广,动物疫病防控,行政执法三大体系,进一步理顺了工作职能。

2.培训基层兽医队伍,自2007年起,每年分期分批培训基层兽医,计划用三年时间轮训一次,与恩施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已集中培训基层兽医300人,极大地提高了服务产业的能力。

3.妥善解决基层兽医的养老之忧,2008年度全县符合投保条件的兽医477人,除自愿放弃的16人,4人从2009年参保外,457人当年的养老保险实现全部准入,长期困扰基层兽医的养老保险问题得到了解决,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乡镇畜牧兽医服务机构运转困难

乡镇畜牧兽医服务机构在2006年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时,原12个乡镇畜牧兽医站成建制转成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成为隶属乡镇人民政府管理的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性服务组织。现有基层兽医665人(退休165人),县畜牧兽医每乡镇派驻两名动物防检执法人员,是农村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骨干力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工作体(机)制不顺。由于县畜牧兽医局只是业务指导部门,缺乏管理和约束的手段,致使很多业务工作难以落实到位;将动物疫病治疗定性为经营性职能放开后,导致兽医人员“淡化防疫、以病养医”,影响了动物防疫的质效。基层畜牧兽医服务机构的投入机制急需建立,以前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工作运转经费和基础设施维修、建设经费靠当年收取的畜禽及畜禽产品防疫费中提成,自2009年1月国家要求取消畜禽及畜禽产品防疫费后,失去了资金来源。

2.基层兽医队伍不稳。基层兽医普遍感到工作任务重,条件艰苦,待遇低,责任大。仅动物的强制免疫目前就有猪瘟、禽流感等六种之多;我县山大人稀,养殖分散,兽医服务的范围相对较大,一个兽医平均每年步行的路程都在2500公里以上。社会对兽医工作的认可程度低,存在着行业歧视。同时,工资待遇低,近两年全县兽医平均工资7500元左右(含交通和通讯费用),特别是基层兽医的养老保险,全县2008年度以前的仍没有妥善解决。

3.服务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差,基层兽医的装备简陋,没有精密的仪器设施,疫病诊治还停留在感官检查上;基层兽医素质参差不齐,90%以上的基层兽医多是跟师学艺,能人不愿从事兽医职业,致使兽医的服务水平不能满足养殖户的需要。

(二)生猪产业发展环境需进一步优化

1.项目投资上不够。随着生猪业逐渐向标准规模化方向转变,在排污环保治理、无公害生产基地、肉食品安全监管等方面投入较少;在良种繁育上,国家对能繁母猪实现补贴和保险,但对生猪人工授精站没有;在规模养殖小区建设上,没有考虑到山区实际,大规模养殖在山区建设难度大。

2.政策配套上不完善。主要体现在金融系统信贷“门槛”高,养殖农户贷款难、融资难;政府对规模养殖企业(大户)在水、电、路建设等方面没有统筹考虑和给与配套支持,各个部门在服务保障上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同时,受地方财力限制,对重大动物疫病强制性免疫应激反应治疗死亡补偿投入不足。

(三)疫病防控和肉食品安全监管形势严峻

1.动物疫病潜在危害大。目前,国际国内动物疫情频发,动物疫病种类多,变异快,加之现在交通便捷,畜禽及畜禽产品流动频繁,重大动物疫病防不胜防。

2.动物防疫质量检测缺乏有效手段。以前对重大动物强制免疫质量一直用“四个百分之百”、“五个不漏”的标准来衡量,但这只是形式的,如果用抽血检测抗体来衡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3.肉食品安全监管缺少必要人员和设备。肉食品安全监管事关人们吃上“放心肉”和畜牧业健康发展,又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目前主要存在着缺少必要的技术检测人员和仪器设施设备。

三、对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基层畜牧兽医服务机构建设

1.进一步深化乡镇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动物防疫法》的有关精神分乡镇或片区建立动物防检分站;从立足工作,有利推动发展的角度考虑,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归口县畜牧兽医局管理,以建立职责清晰的基层畜牧兽医管理体制。

2.利用“阳关工程”等培训项目开展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更新知识,规范从业人员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3.与职业技术学院结合,探索基层兽医人才补给途径,切实解决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后继乏人,青黄不接的现象。

(二)进一步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倾斜

1.“以钱养事”省转移支付资金向畜牧业适当倾斜。为保证动物防疫工作落到实处,建议省级“以钱养事”转移支付资金,在现有农业人口人平15元的基础上再增加3-5元,主要用于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资待遇。

2.加大对畜牧兽医方面的项目支持,财政在每年支农惠农政策和项目中切块,着重向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排污处理、品种改良、种草养畜等方面倾斜,强化基层畜牧兽医和基础性工作。

3.增加基层动物防疫补助投入。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财综〔2008〕78号)精神,畜禽及畜禽产品防疫费(不含检疫费)停止征收的费用应由当地人民政府纳入财政预算予以解决。受地方财力限制,中央财政应给予适当补助。

(三)进一步加大动物疫病防控和肉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1.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防疫工作机制,全力抓好春、秋两次集中免疫,切实开展“月月补针”和规模养殖场程序免疫工作,保证免疫密度达100%。

2.巩固和完善450个村级兽医防疫服务室建设,强化村级动物防疫员绩效考核,建立健全疫情“双线”监测网络,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值守,规范疫情处置,确保安全生产。

3.强化肉食品安全监管,各部门密切配合重点开展兽药饲料经营和检疫等专项整治执法活动,从源头上保证上市肉类食品的质量。强化牲畜二维码标识佩戴,建立完善的养殖档案,逐步建立健全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

TAG: 生猪 调研报告 报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