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养猪户“傍”上了政府

发布: 2010-04-03 |  作者:  |   来源: 中国养殖网 

上一篇 下一篇

   提到猪圈,许多人会想到臭气熏天、污水横流的画面。但三乡大布村的林老板却热情邀请记者:“新猪场建好了,请你们一定来看看,在里面睡一晚都行。” 原来他计划新建的猪场是无污染、环保的。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有政府傍着,走现代化环保道路,能让养猪事业“跑起来”。

    在三乡大布村的民业猪场,一片新开建的工地。几个工人正在建造新猪舍的地基,有两栏已经铺好了。


   林老板向记者介绍他的新猪场规模。200头母猪,一年能生4000头猪仔。也就是一年能为市场提供4000头肉猪。
    在他们的旧猪舍里,我们看到了他养的猪。身长体肥,三元杂的大母猪。
    陪同记者去的还有镇畜牧兽医站的郑润韶。他给我们介绍,个体户式养猪已逐渐消失。
    这样容易造成污染。现在镇上有350家养猪专业户。最大的一户可提供肉猪2000头。这个猪场一旦建成,就是全村最大的养猪场。
    记者问:你不担心饲料价格上涨吗?
    他已经有十几年的养猪经验。在肉食价格和饲料价格的涨幅上,总是肉价高于饲料价格。他在这方面没有任何担心。
    记者又问:你不担心将来市场销售发生困难?
    他说,广东人除了鱼,吃得最多的就是猪。
    这是一个非常朴素的真理。正是这个真理铸造了他养猪的信心。
在工地上,还有许多的水泥管道。
    记者问:水泥管道干什么?
    他说,排污用的。
    一句话提醒了我们对养猪人的歧视。
    过去农家的院子里,只要养猪就会散发出臭气。只要有养猪场,周边都能闻到味道。
    养猪成了一种污染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如何把这个污染排除,一直是我们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我们从林老板的口里听到了“无污染”的养猪观点。
    他的猪场,粪便一排下来就直接进入管道,流到沼气池里。
    我们走到沼气池前,看着就像两个张开的大航空伞。
    粪便进入这里发酵就产生电,再为猪场所用,这就是非常生动的循环经济。
    原来对我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现在就摆在了眼前。
    沼气发电,整个猪舍的照明、取暖、煮饭、烧水都是从这里供应的电。
    原来到了冬天必须用柴油发电机,用保温灯为小猪取暖,沼气令他们降低了成本。
    新建中的猪场不是他自己凭空设计的,都是经过严格的计算过的,一头猪吃多少食、排多少粪便、能发多少电,都是经过科技、畜牧等技术人员严格算计过的。
    他还告诉记者,粪便停留越长时间越臭,所以他们采取措施,一排就导流走。
    他还跟我们说,到时新猪场里面一样能住人,空气和外面一样新鲜。
传统的污染行业,转化为无污染行业,这真是一个了不得的飞跃。
    我们的邻近城市就因污染不让养猪。
    你怕遇到这一天吗?
    他说,不怕。
    听了他上面的解说,我们知道,这是有事实根据的回答。
    他在这十几年当中,经过许多次风雨,有的时候几乎掉入谷底,无法再爬起来。
    1996年,猪场发生了温疫,300多头猪,他亲自拉着去山边埋掉,刀子往心上扎。眼看着财富化为灰烬。
    不算亲戚朋友的,光银行就欠了10万。他一下子从老板变成了穷光蛋。
    他把房子抵押了,重头来过。
这个惨痛的失败,深深地教训了他。他懂得了反思。
    这是对中国农民一个非常生疏的词语。
    林老板,从失败当中找到了致命的弱点,原因就在自己身上。
    防疫不力、管理不严、信息不灵,这正是小生产者的传统养猪方式。
    他决定扔掉这个方式。
    他要向科学拥抱。
    从那以后,他与防疫站建立了密切的关系,还请来技术员实地操作示范。
    他变成了一个养猪能手,有科学头脑的养猪能手。
    现在他一得知外地有疫情,马上就加强猪场的防御措施。
    现在猪身上有一个小病,他一看就知道,马上给用药。
    养猪不再是一个赌搏,人对养猪有了一个主动权。
林老板在谈到自己的事业时,一再感激政府。
    记者先以为他在讲客套话,后来发现这是真心话。
    他给我们讲了许多事实。
    他的新猪场建在一个长满荔枝树的山边。
    政府以每年2万元的租金租给他,这是对农业的照顾。
    从他的新工地开工后,许多部门工作人员都来指导过。
    建沼气池要10多万,政府奖了10万。
    他给我们讲,政府的补贴是小事。
    但却是稳定了养猪人的信心。
    在谈到中山未来的养猪市场时,
    他说只要有政府的支持,这个事业会大大发展起来。

TAG: 养猪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