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你的位置:51猪价网 >> 养猪技术 >> 动物营养 >> 泰国虎纹蛙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泰国虎纹蛙

发布: 2013-09-29 |  作者:  |   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目前国内有虎纹蛙泰国虎纹蛙两种。泰国虎纹蛙是引进的大型肉食性蛙类,同本地虎纹蛙相似,是一种热带性蛙类。生长快,易饲养,病害少,但畏寒。属多次产卵型蛙类,一年可产卵3一4次,每次产卵3000粒左右。

  泰国虎纹蛙原产于泰国,于1996年引进我国海南,它具有虎纹蛙和其他蛙类的共同的生物学特性,但由于经过人工驯化,它又具有某些特性。

  一、泰国虎纹蛙的生物学特性

  (一)生活习性

  1.栖息环境泰国虎纹蛙抱对、受精、受精卵的胚胎发育及蝌蚪的生长发育,都离不开水。成蛙期喜栖在养殖池周边阴暗、潮湿的洞穴、杂草和水草的下面或遮阴良好的食物台上。人工养殖泰国虎纹蛙的陆地上需要有杂草。同时要用石棉瓦、沥青纸搭凉棚,水中种植水生植物,确保陆上阴凉、潮湿。

  2.活动特点蝌蚪喜欢生活在静水中,一般栖息在水底。蛙喜欢群居,泰国虎纹蛙则常栖息在食台上,但当皮肤干燥时,则会潜入水中游水,稍后又爬上陆地或食物台上栖息。在人工养殖时,一定要有足够的适于栖息的陆地或浮板供其栖息,防止因积堆而被压死。泰国虎纹蛙常蹲伏在陆地上、食物台上不动,喜安静。其蝌蚪与成体均喜欢晚上活动。因此,在人工养殖时,就要注意投喂时间。

  泰国虎纹蛙虽然喜欢群居,但凶残的本性仍与野生的虎纹蛙一样,蛙群内会发生互相残杀现象。在人工养殖时,常发生大蛙吃小蛙、大蝌蚪吃小蝌蚪的现象,尤其是大小蝌蚪和蛙混养、饲料投喂不足、气候变化前后及生病之时。因此,每当幼蛙饲养1个月左右时,就要及时按蛙体大小进行分群。此外,饲养单位面积蛙数不能过大,要划分小单位;降低饲养密度;做好遮阴工作;水要深,最好保持流动水,此举是防止发生互相吞食现象的有效措施。

  (二)食性

  泰国虎纹蛙的蝌蚪与幼蛙、成蛙的食性不同,人工饲养投喂饲料时要区别对待。

  1.蝌蚪的食性蝌蚪是杂食性的,按蝌蚪发育不同阶段所摄食的饲料不同。孵化后3一10天的小蝌蚪主要摄取水中的甲藻、绿藻、蓝藻等。孵化10天之后到出现后肢前,此时的蝌蚪以摄食植物性食物为主,也吃动物性食物。从后肢出现到前肢出现、尾部消失变态成幼蛙之前,则摄食水中大的水蚤、水蚯蚓、小鱼苗等,也摄食大的鱼肉块等,这个阶段以肉食性为主,也吃食较大的植物碎屑。

  2.幼蛙及成蛙的食性幼蛙与成蛙的食性一样都是肉食性的。一般捕食蚯蚓、黄粉虫、蝇蛆以及小鱼虾等,也可以吞食鱼肉块及鸡、鸭、鱼的内脏。泰国虎纹蛙的摄食量还与温度密切相关,每当气温低于15℃时,停止摄食;气温在20℃左右时,摄食减少;在21一35℃时,摄食量最多;但气温高于35℃时,又减少了摄食。

  泰国虎纹蛙有贪食性。因此,在人工喂料时应注意适当控制,喂料量一般为体重的5%一8%。

  (三)生活条件

  1.温度温度是决定泰国虎纹蛙生存、生长、繁殖和摄食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因为其生理特性不同,其所要求的温度有所差别。适于泰国虎纹蛙生长繁殖的温度为15一35℃,最适的温度则25一30℃。在人工饲养时应加强遮阴,同时应加深水位,加注冷水降温。尤其是蝌蚪池和幼蛙池,容易引起死亡。在炎热的季节,蛙白天不出来摄食,而在晚上天气凉爽时才出来活动,所以白天应该减少喂料。当气温下降到25℃以下时,蝌蚪和蛙的活动逐步减弱,摄食量会不断下降,喂料可改在中午。气温下降到15℃时,则停止摄食和活动,钻入洞穴或潜入泥中,紧闭双目,不吃不动,进入冬眠状态。

  泰国虎纹蛙的繁殖活动也取决于温度,当温度在25℃左右时,成熟的雌、雄蛙才会在水中抱对、产卵,每次的排卵量也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温度高于30℃时则停止抱对、产卵。

  2.湿度泰国虎纹蛙为水陆两栖,虽然可以离开水体,较长时间在陆地上栖息、摄食,但需要高湿度,不能在干燥的陆地上生存。这是因为蛙的皮肤是辅助性呼吸器官,不具备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保护组织结构,只能靠皮肤腺体分泌的黏液,保持体表湿度。在高温下运输蛙时,就要保证蛙体湿润,否则会因体内水分蒸发过多而引起死亡。

  对于干燥环境,泰国虎纹蛙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当陆地环境湿度过小时,蛙便迅速跳入水中,或迁移到有水的地方去,或钻入湿度大的深泥中休眠,降低活动强度,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

  3.水质泰国虎纹蛙一生都离不开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其活动和生长繁殖。

  泰国虎纹蛙只能在淡水中生长、繁殖,它的蝌蚪也只能在淡水中发育、变态。施用过化肥的农田水不能流入蛙池。用食盐水防治疾病时,一定要控制好浓度,一般在2%一3%,不然也会引起蛙体失水死亡。

  池水中溶氧量对受精卵的孵化、蝌蚪的存活有重要的作用。受精卵孵化时所需的含氧量为3.5一4.5mg/l,蝌蚪生长期所需的含氧量高达5.0~6.0mg/l。而蛙因进行肺呼吸,能呼吸空气中的氧,所以水中溶氧量可低到1.5一2.5mg/I。如在室内进行高密度饲养时,除提高水的溶氧量外,还应保持通风,增加空气流通。

  夏季,水温高,溶氧少,如果池小而放养的蝌蚪密度大,就容易因缺氧而引起蝌蚪死亡。因此,蝌蚪池和蛙池要保持池水有一定的流动性,还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增氧机,在鱼蛙混养的池塘尤为必要。

  适于泰国虎纹蛙生长发育和繁殖的pH以保持在7一8为好。在清塘消毒时最好用生石灰,既可以杀菌、灭虫,又可以增加水的碱性来中和过多的酸,保持水体的pH。

  4.光照适当的光照可以提高受精卵的孵化率、蝌蚪变态的速度以及蛙的生长率和繁殖率。但泰国虎纹蛙却害怕强烈的阳光直射,因为这不但会使皮肤干燥,不利于呼吸,而且还会损伤皮肤,不利于生存,因为它喜欢散射的弱光,在自然界中常昼伏夜出。所以,在蛙场四周以及饲养池周围的陆地上要植树种草,池中植水草,为泰国虎纹蛙创造良好的隐蔽场所。

  此外,光照对种蛙的生殖腺成熟、发情抱对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室内饲养时,应该提供足够的光照,促进性腺正常成熟和产卵与排精。同时,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水体保持相对较高的温度,也有利于水域中浮游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给池水带来较为充足的氧气,利于蝌蚪和幼蛙的生长发育。

  (四)冬眠

  当冬季气温下降至15℃以下时,泰国虎纹蛙便蛰伏穴中或淤泥中,双目紧闭,不食不动,呼吸和血液循环活动都降到最低限度,进入冬眠状态,至第2年春天气温回升到15℃以上时苏醒过来,结束冬眠。不同地方,由于气温高低有别,因此冬眠的时间不尽相同。

  二、人工繁殖泰

  泰国虎纹蛙的性成熟年龄至少要求1龄,怀卵量在5000粒左右。选种时,一般要求种蛙生长良好,活动力强,体色鲜艳,无伤病。雌蛙体重在250克以上,腹部膨大;雄蛙150克以上,咽喉部黄斑显著,鸣叫高昂。种蛙选定后,雌雄要分开饲养,在产卵季节前还要选用含高蛋白的人工膨化配合饲料进行强化饲养,待雄蛙发情鸣叫时,再把雌雄蛙按1∶1的比例放入15平方米~20平方米的水泥产卵池中,水泥池中应事先种植一些水葫芦、水花生等,每个池子可放10对~15对种蛙,水深保持20厘米左右。等雌雄蛙交配产卵之后,再把它们从产卵池中移出,受精卵可放在产卵池中孵化,也可移至孵化池中孵化。孵化密度每平方米应控制在3000粒左右,同时应注意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

  三、蝌蚪的饲养管理

  蝌蚪孵化2天~3天后,可在原产卵池中饲养,也可移到另外的水泥池中饲养。放养前池子要先消毒,水要经筛过滤再放入池中。刚孵化2天~3天的蝌蚪可用蛋黄投喂,也可直接用蝌蚪粉投喂,每天投喂2次(早上8时~9时,下午4时~5时),投饵量为蝌蚪体重的10%~15%。这样经过30天~45天左右的喂养,蝌蚪基本变态成幼蛙。

  四、蛙的饲养管理

  1.养殖池的建造:目前在海南、广东泰国虎纹蛙养殖一般采用水泥池喂养,每个池的面积约15平方米~20平方米,池高1.2米左右,进排水管分立。池中央设置一块5平方米~6平方米,高约30厘米的饵料台,放养前要先对池子进行消毒,并在池边放上一些木块,做为休息台。

  2.幼蛙的放养:变态后的幼蛙大小在2克~6克左右,大小不均匀,为避免自相残杀,必须对幼蛙先分级。将2克~4克幼蛙放入一池,4克~6克放养在另外的池中,每个池的放养量在800只~1200只。放养后,立即用“种苗净”对幼蛙进行消毒,连续使用2天~3天。

  3.饵料的投喂:泰国虎纹蛙抢食凶狠,人工膨化颗粒饲料不经驯食就可直接投喂。饵料投喂要坚持“四定”原则,即定时、定量、定质、定位。一般成蛙每天投喂两次,即早、晚各投喂1次,投饵的时间选在下午5时~6时、早上5点多气温较凉爽时;幼蛙每天投喂3次,即增加晚上12点投喂1次。投喂前先将膨化饲料放入塑料盆中,加与饲料等重的水拌湿、浸软,然后直接投喂到饵料台上,投饵量幼蛙为其体重的6%~7%,成蛙为2%~4%。另外,投饵量还要根据蛙的活动状态和天气情况而定,在阴雨天气或气温低于15℃,高于32℃时,饵量应相对减少。

  4.日常管理:

  ①蛙池要经常换水、冲刷:一般幼蛙池每隔2天~3天冲洗1次,20克以上蛙的蛙池一天冲洗1次。要控制好水温和水质,有利于蛙的生长。

  ②严格分级饲养:泰国虎纹蛙食性凶狠,经常会出现大吃小的现象,必须进行严格的分级,一般1周~2周分级1次,整个养殖过程需分级2次~5次左右。

  ③搭棚遮阴:海南、广东地区天气炎热,因此,必须搭遮阴棚。另外,还要经常检查虎纹蛙的活动、摄食情况,做好疾病防治和防逃工作。(咨询010-82856458-8123)

 

就该话题进入论坛讨论

 

TAG: 虎纹蛙 泰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