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猪业经济武胜“破题”

发布: 2010-04-03 |  作者: 佚名 |   来源: 搜集

上一篇 下一篇

 

10平方米的电子显示屏幕前站满了城里人、乡下人。每天六七个小时,发布各类信息,投资30万元建成的武胜县仔猪信息服务中心是广安建立最早、信息量最大的仔猪信息服务中心。
3月11日,记者走进武胜县仔猪信息服务中心。信息中心编辑室值班员胡泽平用鼠标轻轻一点,计算机荧光屏上即刻显示出由农业部发布的全国各省市区的仔猪价格信息。“如今全国各地仔猪的价格信息都能在网上查到,我们了解生猪的价格比以前方便快捷多了。”谈起信息服务中心,鸣钟乡养猪农民江绍林一脸喜悦。
构建体系
“人多猪多,人少猪少,一人一头,吃完刚好。”这是武胜县传统养猪业真实写照。如何打造猪业经济的核心竞争力?该县着力构建五大体系。
构建生猪换种体系。一是建成了良种猪核心繁育场。引进华西希望集团投资500万元建成广安万千原种猪场,每年可满足6—8万头母猪配种,成为了全省最大的良种猪精液配送中心。二是狠抓良种猪扩繁场建设。引进华西希望集团,投资1000万元建成了可饲养能繁ly母猪3000头的国家级畜牧科技园,成为了全省最大的良种猪二级扩繁场。同时,鼓励养殖业主集约化饲养优质母猪。全县良种公母猪存栏已达1.3万头。三是大力发展良种猪养殖场。广泛发动农户喂养良种母猪,饲养dly优质肉猪。
构建饲料生产体系。坚持以饲料生产系列化推动生猪产业规模化。一是大力发展工业饲料。2003年,引进华西希望集团投资4000万元建起了年产饲料能力20万吨的广安万千饲料有限公司,并以此为龙头,重点生产以猪用饲料为主的畜禽全价配合饲料、浓缩饲料,以满足生猪发展需要。二是大力种植优质牧草。全县在2003年已种优质牧草4.7万亩的基础上,计划今年再种4万亩。三是积极发展青贮饲料和氨化饲料,变废为宝,降低养猪成本。
构建生猪适度规模养殖体系。一是建成大型肉猪标准化养殖场。由广安万千公司投资1000万元,建成全省最大的年出栏5万头以上的优质肉猪养殖场。二是发展生猪养殖小区。选择有一定发展基础的村社,集中成片规划建设生猪适度规模养殖小区5处,将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大户集中成片、连片成园,做到圈舍和供水、排污统一标准,集中处理。三是广泛动员农户,大力发展10头以上的生猪适度规模养殖。
构建肉食品加工体系。为突破肉食品加工滞后制约生猪产业发展的瓶颈,引进了全国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四川井研食品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建设年产值6.5亿元以上的四川蓝雁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目前,蓝雁公司一期工程已于2003年7月建成投产,日生产分割肉和白条肉60吨,产品远销国外。二期工程即将投入建设,拟投资5000万元,建成年屠宰肉猪80万头、乳猪40万头的生产线。三期工程重点开发西式火腿肠、发酵肉及生物制品等系列产品,力争在3年内建成。
构建信息交易和配套服务体系。一是搭建信息交易平台。在完善乡镇信息采集网络的基础上,建设了广安万千生猪信息交易中心,实行网上交易与实物交易相结合,远程交易与本地交易相结合,减少中间环节,节约物流成本。二是成立产销服务组织。组建了生猪协会、良种猪繁育协会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猪业经济提供服务。去年全县产仔猪220万头,销往县外达120万头。三是提供信贷服务。筹资111万元成立了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武胜县富源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注册资本金为生猪养殖业主(大户)提供信贷担保。四是强化技术服务。
助农增收
目前,全县已建成“221”基地村(人平出栏优质肉猪2头、户平存栏ly母猪2头、人平生猪饲养收入1000元以上)31个,发展饲养优质肉猪1万头以上的大户3户、千头以上的大户46户、100—1000头的大户686户、50—100头的1130户、10头以上的1.74万户,全县dly系列优质猪数量已达到6.2万头。据统计,2003年,该县生猪产值达到6.5亿元,仅此一项,农民增收70余元。
猛山乡皂桷村位于武胜县东部,全村辖10个社,有农民308户、1151人。1998年前,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142.00元,刚刚越过温饱线。近年来,村里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特别是饲养优质良种母猪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骨干产业。通过开展党员“双带”、“三向”培养、“支部+协会”等活动,使广大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全村饲养优质良种母猪620头,成为了全县闻名的生猪“221”基地村。200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92.00元,60%以上的农户安装了闭路电视,50%以上的农户安装了固定电话。
本报记者张元忠

TAG: 四川 畜牧 母猪 生猪 仔猪 种猪 种母猪 饲料 农业 种植 牧草 饲养 养殖 养猪 猪场 猪价 猪价格 仔猪价格 标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