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子猪生产中的关键技术措施

发布: 2012-07-19 |  作者:  |   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养猪生产包括两个互相衔接的部分,即种猪生产和肥猪生产,而种猪生产的目的在于培育良种,提高种猪的生产性能,为肥猪生产提供大量品质优良的猪源。因此,种猪生产要着重抓好提高母猪多胎高产和子猪多活快长两个关键技术环节。
  实现母猪多胎高产
  抓好母猪配种工作,提高母猪受胎率。
  配种是实现多胎高产的第一关,搞好配种工作,主要是提高公猪的配种能力和促进母猪正常发情和排卵。
  一是要提高公猪配种能力。俗话说,“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所以必须重视种公猪的选留,培育和利用,以提高公猪的配种能力。公猪的日粮应有完善的营养,以保证满足其对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及总营养水平的需要。还要恰当安排公猪饲喂、饮水、运动、配种和休息的时间。在公猪利用方面:开始配种的青年公猪年龄不能过早,一般在9月龄,体重约达成年公猪体重的70%时才开始配种为好。配种负担也不能过度,一般成年公猪配种期负担15头~20头母猪为宜。如过度会导致母猪受胎率不高和公猪早衰。
  二是促进母猪正常发情和排卵。除公猪健壮外,还必须使母猪能正常发情和排出大量健壮的卵子,所以母猪应当体质健康结实,否则都会影响受胎率。除此外,还要完善日粮营养,要有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及青饲料。可根据情况不同适当进行搭配。另外配种时间也是关键,要提高受胎率,配种时间一般在母猪发情开始后20小时~30小时进行,农村有“老配早,小配晚,不老不小配中间”俗话,过早过晚都会影响受胎率。为提高受胎率,还可采用重配种和双重配的办法。
  养好妊娠母猪,提高子猪成活率。
  母猪产子数的多少,成活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妊娠期的饲养管理条件。
  养好妊娠母猪,要注意抓“两头”,即抓好怀孕前期和怀孕后期的饲养管理。母猪怀孕20天后,是受精卵着床阶段,此时,对外界条件刺激相当敏感;怀孕后期,尤其是最后一个月,胎儿发育很快。而母猪分娩后前10天的泌乳量又主要靠妊娠期的储备,因此,无论前期或后期,对妊娠母猪都要供给全价营养的日粮。尤其维生素不能缺乏,所以日粮可多搭配青饲料。还要在分娩时做好产前准备,搞好接产和难产救护工作,以保证母猪安全分娩产子,提高子猪的成活率。



TAG: 母猪 种猪 种公猪 饲料 营养 饲养 养猪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