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集约化养猪场里仔猪腹泻的防治措施

发布: 2011-10-18 |  作者:  |   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动物疾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集约化养猪条件下,猪群高密度饲养,封闭式管理,工厂化作业,生活空间小,环境质量差,应激因素多,这无疑为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制造了温床。因此对于规模化猪场,控制群发生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显得格外重要。

  病因分析

  腹泻是一种常发性、多因性征候群。如出生后第一、二天发生的腹泻可能是大肠杆菌病、梭菌性肠炎、低血糖症等,球虫性腹泻最早发生于5—7日龄,而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性肠炎、沙门氏菌病、猪丹毒引起的腹泻通常发生在1周以后,大肠杆菌和低血糖症见于一窝猪中最小的猪,而梭菌性腹泻常感染其中最大的和最健康的猪。1日龄以上各种年龄猪发生急性严重的腹泻是伪狂犬病和传染性胃肠炎的的典型特征,而大肠杆菌和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虽然不太严重,但可发生于各种日龄仔猪。 腹泻一般都是整窝发病(梭菌性肠炎是个例外,只感染一窝猪中的少数猪)。

  出现腹泻病例,首先要明确是个别的还是群发生的。暴发性、传播迅速的腹泻常与病毒感染有关,粪便ph值多偏酸;而隐性发生、缓慢传播,并随时间加重的多是细菌和寄生虫病,粪便多呈碱性。 大肠杆菌是集约化猪场仔猪腹泻最常见原因之一,主要见于1—4日龄和3周龄猪,无明显季节性,但寒冷脏乱潮湿环境多发,通常整窝发病,初产母猪所产仔猪发病率明显高于经产母猪所产仔猪,引进种猪也是发病诱因(主要是由于引进了新的血清型大肠杆菌),最急性几乎不见症状就死亡,急性发病猪粪便稀薄恶臭带粘液,呈黄色或白色,最后死于脱水和衰竭,幸存猪多成为僵猪。

  细菌分离可见革兰氏阴性杆菌。 梭菌性肠炎通常见于1—7日龄,急性感染猪死亡率可达100%,腹泻水样带血,无季节性。剖检可见肠粘膜坏死出血,浆膜变红,有气泡,粘膜涂片染色可见革兰氏阳性杆菌。急性梭菌性肠炎可见出血性纤维性坏死膜,慢性梭菌性肠炎则为固膜性纤维性坏死膜。 轮状病毒性腹泻一般呈亚临诊经过,症状轻微,主要危害2—7周龄哺乳仔猪(尤其是断乳前后,此时母源抗体最低),粪便暗黑色或黄白色。肠绒毛中度萎缩。 低血糖由无乳症引起,表现水样腹泻,体温低,虚弱,伴有中枢神经症状,胃内一般不见凝乳块。 球虫病常发于6—15日龄,8—9月为高峰期,粪便糊状或水样,黄灰色、恶臭。剖检可见绒毛萎缩、固膜性纤维性坏死膜。

  预防措施

  集约化猪场单个猪的治疗意义不大,整个猪群疾病的防治才具有经济意义。对于集约化猪场腹泻的控制,应该采取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

[1] [2] 下一页

TAG: 仔猪腹泻 猪腹泻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