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十五”科技攻关“瘦肉型猪育种与规模化养殖技术”课题研究进展顺利

发布: 2010-04-03 |  作者: 佚名 |   来源: 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

上一篇 下一篇
  该研究设置了两个课题:优质瘦肉型猪新品系选育与繁育新技术研究、瘦肉型猪规模化养殖技术体系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其中产业化示范课题分别在湖北、四川、广东三个省份组织实施。课题重点开展了瘦肉型猪新品系选育和规模化养殖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一、 瘦肉型猪新品系选育

  在研究中,各课题注重常规育种与分子生物学育种新技术的结合。按照统一遗传评估方法开展场内和场间遗传评估,加强瘦肉猪高产仔数新品系、优良肉质瘦肉猪新品系及各配套专门化品系的选育和持续选育,开展配套系优化和多元高效杂交组合的筛选。应用分子标记方法,重点在母系上研究了esr、fshβ基因与产仔数的关系,分析了不同基因型在产仔数上的差异;影响肉质的主效基因筛选及分子多态性研究,重点研究了与肌内脂肪沉积密切相关的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多态性,并对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广东示范区结合全国性的种猪遗传评估工作,初步建立了全省联合育种体系,湖北示范区组织开展了第二次种猪集中测定,为全省联合育种和良种登记奠定基础。开发设计的种猪场网络管理系统软件,大大提高了育种工作的有序性、预见性和时效性。

  二、猪营养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研究完成了断奶仔猪饲粮维生素a、蛋氨酸锌需求参数,设计了用糙米替代玉米的断奶仔猪饲养-屠宰试验,研究结果证明,糙米作为断奶仔猪能量饲料明显优于玉米。研究了双低菜粕在猪日粮中的用量和利用方式,开发了双低菜粕专用添加剂、预混料和浓缩料,并对双低菜粕酶制剂进行了深入研究。开展了肉猪无公害生产的营养饲养技术研究,重点对有机酸、益生素进行了应用效果比较研究。四川示范区还对啤酒糟等地方饲料资源进行了营养价值测定研究。

  三、猪规模化养殖环境控制研究

  课题开展了规模化养殖环境控制及粪污处理技术研究。湖北示范区利用cad技术,设计了猪场“清洁生产”工艺,已经完成了三套设备的组装并部分投入试运行。四川示范区设计了成本低并合理资源的二次燃烧猪舍秸杆采暖炉,同时研究设计了新型猪舍喷雾降温器,筛选除了猪舍空气脱臭剂。湖北示范区开展了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处理猪粪等废弃物,生产新型高效有机肥的研究,并实现了“好氧堆肥温度-时间联合控制系统”软件自动控制。四川示范区研究设计了“除渣-酸化-厌氧-氧化塘”粪污处理工艺流程,并已在两个大型规模化猪场进行示范,产生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规模化猪场疫病控制技术研究

  课题组针对规模化猪场危害严重的疾病,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研究措施。建立并完善了检测伪狂犬病病毒核酸的pcr诊断方法。进一步完善了检测猪瘟抗体水平的elisa方法。开展了细菌耐药性研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大肠杆菌进行了深入研究。申报了伪狂犬病2套诊断试剂盒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和猪细小病毒乳效凝集试验诊断试剂盒的新兽药证书。研究取得的成果已在各个示范区进行示范应用,如四川示范区进行示范的规模化猪场各种疫病总体死亡率控制在8%以下,常用抗菌素用药成本降低20%以上。

  五、技术组装与产业化研究示范
  
  在课题研究中,各示范区采用边研究、边示范、边推广的方式,及时将课题取得的成果应用于生产。三个示范区分别建立了网络服务体系,实现了远程咨询服务。

  湖北示范区的研究成果已在16家规模化试验示范猪场和5个“三元猪”示范县开展了组装和配套,进行示范和推广,规模达到32万头。四川示范区提出了一套适合四川和我国西部地区规模化养猪生产技术体系,并在省内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广东示范区在加大示范场推广应用的同时,还采用通过核心示范基地“公司+农户”的有效模式,带动农民致富。(科技部)

TAG: 育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