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中西结合治疗奶牛病毒性腹泻

发布: 2012-07-03 |  作者:  |   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中西结合治疗奶牛病毒性腹泻  

  奶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又称奶牛病毒性腹泻或奶牛黏膜病,是由于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毒引起奶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病黏膜发炎、糜烂、坏死和腹泻。 

  流行特点本病可感染多种动物,牛多见于6~18月龄的犊牛。在新疫区急性病例多,一般不超过5%,但死亡率可达80%~100%;老疫区急性病例很少,发病率和死亡率很低。本病无季节性,可常年发病,但多发生于冬春季节。 

  临床症状潜伏期为7~14天,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程可分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多见于犊牛,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达40~42℃,持续4~7天。有的出现第2次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呼吸加快,鼻腔流黏液性鼻液、流涎、鼻镜和口腔黏膜表面糜烂,呼气恶息,一般在口内发生损伤之后常发生严重的腹泻,通常在发病后1~2周内死亡。慢性型:病牛很少出现体温升高,主要发生糜烂,间歇性腹泻,母牛在妊期感染本病,常发生流产。 

  防治方法西药:10%葡萄糖注射2000毫升、氨苄青霉素25支、环丙沙星适量,黄色素注射液3盒,用法:一次静脉注射,连用2~3天,每天1次;林可霉素注射液(人用)1盒,用法:一次肌肉注射,隔日1次。 

  中药:柴胡60克、黄芪60克、甘草40克、党参80克、半夏40克、生姜60克、大枣10枚、白头翁60克、黄连30克、茯苓60克、炒白术40克、槟榔60克、连翘60克,用法:水煎,候温一次灌服,连用3剂,每天1剂。(中国农产品加工网编辑) 
 



TAG: 中西结合 奶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