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种猪企业路在何方

发布: 2013-09-29 |  作者: admin  |   来源: 山东畜牧网

上一篇 下一篇

    一、生猪行业进入调整期

    自2005年8月份开始猪价暴跌以来,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已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市场非常严峻:种猪有价无市、仔猪比商品猪价还低、商品猪贱如蔬菜。生猪饲养户已处于亏损、严重亏损状态,生猪行业进入调整期。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这种降价狂潮?

    1、 生猪产能过剩

    2003年9月-2005年8月高盈利时期,平均每头商品猪可盈利190元/头,市场利好刺激了养猪业的升温,以至2003年10月至2005年8月为种猪补栏的高峰期,可以说全国各地呈现建猪场、购种猪的高潮,这样就出现了能繁母猪比率偏大,2006年全年均属生猪出栏高峰期,供给充足已成定局,产能过剩的矛盾突出。

    造成产能过剩的另一原因与各地政府过渡插手养猪生产有关。养猪业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行业,在某些地方政府为了片面追求养猪数量,操之过急,加剧造成能繁母猪比率偏高,最终引发产大于求的矛盾。

    2、 出口不畅、国内消费市场疲软

    以川猪为例,2004年四川省生猪出口近13.8万吨,低于2003年15万吨的出口量,2006四川省计划出口生猪20万吨,但第一季度出口量仅2.2万吨,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川猪出口骤降,出口严重受阻。造成猪肉出口受阻的始作俑者是2005年7月份发生在四川资阳地区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爆发与新闻媒体炒作。四川是养猪大省,出口猪肉是产品调出的唯一方式,因此四川生猪价格在很大程度上与省内肉联厂收猪多少密切相关,猪肉出口量虽仅占生猪产量的1%左右,但其对生猪价格的拉动作用是巨大的。

    国内近年来由于住房、医疗和教育费用居高不下,国民消费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国人生存压力增大、挣钱不容易、挣钱也不敢花,国内猪肉消费也就难旺。

    3、 流通环节出问题

    生猪饲养是承担变幻莫测市场风险和时有发生重大疾病风险的弱质产业,理应多方面的支持才能稳定发展。生猪价跌,猪肉价理应同幅下跌,那样就可以刺激消费,促进供销平衡,恢复市价。而现在生猪流通环节中存在霸市局面。定点屠宰体制下形成市场肉源垄断,垄断导致屠户压低生猪收购价格、采用限量宰杀方式保持市场肉价不跌或小幅跌价,从中谋取高额利润。处于生猪饲养的弱势群体,可谓受尽了流通环节剥削之苦。目前是生猪跌价,养猪亏本,宰猪的赚大钱。更让人担心的是还看不到国家管理部门在短期会解决这个问题。物价、工商应加大监管力度,尽快解决生猪流通中霸市问题、还生猪饲养者应有的利润。

    二、种猪公司化减风险策略

  猪价下跌,宰杀母猪,这是一种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养猪生产与价格是完全的市场行为,这就必然要遵循市场规律。养猪的目的是为了挣钱,既然猪价大跌,养猪亏本,自然就要宰杀母猪以压缩规模,甚至转产。种猪公司的产品具有特殊性,其主导产品是种猪、种猪是生产资料。猪价低,种猪需求必然不旺,目前已是有价无市的状况。种猪公司的主导产品也很大一部分变成了消费品,即生产出来的种猪也变成商品猪上市。种猪公司经营无望,就只有压缩规模直到转产。这为下一轮的养猪生产造成不利,政府职能部门应该看到这一点,务必严格种猪管理规范,取缔无证经营,保护种猪合法生产的利益。

  1、 苦练内功及加大选育力度

  练好内功,降低成本求生存。种猪成本包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财务成本及管理成本。把构成成本进行细分,找出本企业可望降低成本的最大因子,次要因子加以有效控制,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竟争力。

  长期依靠从国外大量进口种猪来提高我国种猪质量是不现实的。打造种猪企业品牌,是种猪企业立世之本,而品牌的打造与维系是种猪的质量,质量是种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选育是造就这种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市场不景气时正可加大选育力度,提高种猪质量。

  2、 加强种猪行业自律

  种猪企业不能简单以降价来卖种猪。这样做不仅是坑害同行也又损自己。降价可以促销,但通过提高服务同样可以促销。如果同行之间只能以打价格战来求生存,那么我们行业自律就必然加强。尤其是大型种猪公司,更应率先垂范,宁可将种猪作商品猪处理,也不能以目前降价来苟且偷生。
  
  此时协会正有用武之地。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引导协会建立行业自律准则,确定竞争的底线,对违背游戏规则、超出底线的,给予处罚。其次相关部门要授予协会一定权力,如确定资金补贴对象、表彰对象、优质产品等,这样协会才会对种猪企业具有吸引力和约束力。

  3、 适度规模的专门化生产

    “金字塔”结构的育种体系将使我国种猪企业进行分工。父母代种猪直接用于商品猪生产,需要量大,不用开展强度选育,这类种猪的生产由各生猪主产区自行组织生产。作为纯种猪场或配套系的原种猪场、祖代猪场需要与这样的场家建立技术联系,选育适应当地市场需要的种猪。

    种猪企业朝适度规模专一化生产是方向。现在有一种倾向,谈生产就是要搞产业化,产业化成了时尚用词。种猪公司的产业化就要认认真真地考虑了。产业化的基础是“公司+农户”,将种猪公司的种猪发放给农户饲养,再从农户那里把猪收回后以公司名义出售种猪的产业化,这种搞产业化的种猪公司该趁早关门,败坏行业中诚信原则。按“金字塔”结构的育种体系分工办场的原则,原种猪场搞纯繁,出售原种;扩繁场不能卖原种。

    4、 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种猪企业的主导产品是良种,良种就是生产力!这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共识。“种、一抓就灵”,可见种猪企业的社会效益巨大,因此种猪企业理应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

    4.1争取减免税收。涉及到种猪企业的税种主要有企业所得税、房产税与土地使用税。目前只有极少数国有企事业养殖场和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可免交企业所得税,而其它类型的养殖企业就得缴纳高额所得税,这有失公平、也不利于发展规模化养猪。养猪场一般占地多、猪舍建筑面积大,因此每年房产税与土地使用税也成了种猪企业一大负担。生猪饲养是承担变幻莫测市场风险和时有发生重大疾病风险的弱质产业,理应减免税收。

    4.2争取信贷支持。种猪企业信贷难,这已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建议各级财政设立种猪扶助基金或贷款贴息资金,扶助种猪企业度过难关,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养猪业的出路

    当前也是养猪业洗牌后进入升级的关键时期,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人们对猪肉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千家万户饲养已经难以适应,而规模化养殖既可增加经济效益,增强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又是实施标准化生产必要基础。只有生猪养殖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实现服务指导,科技应用,疫病防控,产品销售,质量控制的系列化、专业化、标准化,因此规模饲养是今后养猪业的必然趋势。

    我国生猪以千家万户为主体的生产格局也是导致养猪波动的根源,减少养猪业危机出路在于实现规模饲养。首先规模饲养者具有市场知情权,解决了千家万户养猪信息不对称问题,他们可以和经纪人及屠宰加工企业进行对等谈判,甚至还抛开他们独立进入市场,可以根据市场主动调节产量,从而保持市场的良性需求。其次规模饲养者可以实现标准化养殖,减轻防疫压力减少药物残留,从而提高猪肉质量,为开拓市场创造了条件。

 

TAG: 种猪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相关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