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猪价连续十余周下跌政府调控面临两难

发布: 2010-04-08 |  作者: 佚名 |   来源: 中国养殖网

上一篇 下一篇

资料照片
资料照片

 “猪粮安天下”,但供大于求和生猪疫情等因素正让生猪生产变得不“安定”起来。《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目前,全国猪价已经连续12周出现下跌;与此同时,猪粮比价普遍跌破了盈亏平衡点,生猪生产出现全面亏损。 

  国家发改委有关官员透露,近期将启动生猪价格调控机制,按照《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的规定,分期分批开展收储工作。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收储政策仅是权宜之计,稳定猪肉价格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调整生猪养殖结构,让市场来决定。

  聚焦 1 生猪价格连跌十余周

  据农业部3月26日发布的对全国470个集贸市场畜禽产品定点监测数据,3月份第3周生猪价格继续下降。其中全国活猪平均价格10.08元/公斤,比上周下降1.8%,价格下降省份22个,上涨省份7个,持平省份1个。全国仔猪平均价格15.64元/公斤,比上周下降1.3%。仔猪价格下降省份23个,上涨省份7个。全国猪肉平均价格17.31元/公斤,比上周下降2.2%。大部分省份猪肉价格继续下降。这一轮猪价下跌的时间起点是2009年年末。

  据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商务部监测,2009年冬至(12月23日),生猪、仔猪、白条肉价格分别为每公斤12.58元、17.69元和16.45元,之后价格便开始一路下跌。截至3月17日,猪价已经连跌12周,其中生猪、仔猪、白条肉价格在两个月内分别下降了19.5%、9.2%和12.8%,这是近年来所罕见的。

  “这次生猪价格下跌,既有供应增长过快的周期性因素,也有心理恐慌提前出栏的偶发性因素,但根本原因还是供大于求。”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周望军透露,2007年5月份以来,随着国家和地方出台的多项扶持政策的逐步落实,各地发展生猪养殖的积极性很高,社会资本大量进入生猪饲养业,各地新增规模养殖场较多。由于2007年、2008年生猪价格高位运行,养猪利润丰厚,部分养殖场推迟了母猪淘汰调整计划,生猪产能维持在较高水平。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前3个月,能繁母猪生猪存栏量的比重维持在11%以上,大幅度高于9%的正常比重,10月底生猪存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4.7亿头。

  “猪价下跌的最主要原因是上一轮生产周期调整后供应过剩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生猪存栏量仍然偏高。”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陈艳丽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

  陈艳丽表示,最直接的原因则是猪的疫情超出了预期,生猪的死亡率很高,涉及的省份也很多,这是2009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

  据了解,去年以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华北、华南个别地区出现口蹄疫、猪瘟等动物疫情;去年底、今年初,北方地区多次发生大风降温、强降雪等异常天气,气温变化过于剧烈,发烧、腹泻等猪病发生较多。

  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马闯指出,由于生猪疫情,一些养殖户选择让生猪提前出栏,有些中大猪已经送去屠宰,所以现在肉价一直起不来和这也有关系。

  聚焦 2 养一头猪亏300块钱

  “饲料在涨价,但生猪收购价格又很低,我现在养一头猪要亏损300来块钱呢!”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公民镇高石坝村的养猪大户马孝怀不无忧虑地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他目前还养着将近一百头猪,但准备慢慢减少规模。

  马孝怀说,现在饲料的成本已经接近2块钱一斤了,但当地的生猪收购价格只有一斤4.2元左右,生猪收购价格至少要达到一斤5.4元才能保本,而且这还不算人工成本。

  马孝怀的情况绝非个例。马闯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现在散户受猪肉价格下跌的影响比较大,而且这种影响在去年下半年价格还在上涨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1] [2]  下一页

TAG: 四川 畜牧 母猪 生猪 仔猪 猪肉 饲料 农业 饲养 养殖 养猪 猪病 猪价格 养殖户 仔猪价格 生猪价格 政策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