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麦康森:饲料原料涨价考验企业的预判能力

发布: 2012-11-16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在水产界,大家一提到“麦康森老师”都无不表示敬仰。在对麦院士进行专访短短半小时的过程中,就有近十多人来向他问候、请教问题,可见院士的强大气场。

  麦老师在海水肉食性鱼类饲料营养学研究上倾注了很多心血。他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呼吁: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渔业资源,使用颗粒饲料替代鲜杂鱼饵料。为此,他亲自带领青岛七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团队,成功研发了大菱鲆颗粒饲料,给其他海水肉食性鱼类的饲料营养学研究起到了极大的借鉴意义。


soso_tc_slider_img
大菱鲆营养饲料研究的突破得益于产业体系的系统研究 


   《农财宝典》:您一直以来都在海水鱼养殖品种的营养饲料研究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在对大菱鲆的营养饲料研究上更是取得了较大的突破。目前,大菱鲆饲料是否可以完全替代冰鲜而成为养殖户首选的饲料?

  麦康森:应该说,从生产的质量各个方面来说,大菱鲆颗粒饲料已经完全可以取代冰鲜。但是,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推广普及工作,对养殖户传统意识的改变。今年青岛七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七好”)与我们配合,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开设“七好小讲堂”,将大菱鲆饲料技术带到塘头,给养殖户进行讲座培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从销量上来看,今年“七好”鲽类饲料的销售量都要比去年增加50%以上。

  目前“七好”大菱鲆的饲料系数可低至0.7-0.8,这样的水平可以大大地节约资源,也减少了对环境的负荷。残饵、排泄物等的大量减少,对养殖环境,尤其是对工厂化养殖环境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用鲜杂鱼的话,起码要4-6斤鱼才能养殖1斤大菱鲆。而如果是使用颗粒饲料,按照0.8的饲料系数来算,相当于1斤低值的鲜杂鱼就可以养殖1斤高价值的大菱鲆了。因此,使用颗粒饲料可以大量地减少有限渔业资源浪费,大大地减少废物排出对环境的污染。

  但是,传统观念的改变需要时间,养殖户也需要从市场上学。

  《农财宝典》:无论使用颗粒饲料和使用冰鲜,养殖户更关心的还是成本的问题。两者哪个更能让养殖户接受?

  麦康森:成本上来讲,由于大菱鲆近3年来,价格都非常好,均能达到70-80元/公斤以上,利润空间相当可观。因此,养殖户就更能接受好的饲料。所以说,成本、饲料质量等都受市场的影响。受水温的限制,大菱鲆的产量比较稳定,一年大概在6万吨左右。这样生产出来的鱼品质好且产量稳定,就能有一个非常好的价格,所以相对其他品种来说,即使我们的饲料成本相对高一些,但养殖户们仍然能够接受。而冰鲜鱼的价格受季节、区域等因素影响较大。

  《农财宝典》:大菱鲆的饲料营养研究取得了这么大的突破,您认为其对于其他海水鱼养殖品种来说有哪些借鉴意义呢?

  麦康森:当然有借鉴意义。对于肉食性鱼类来说,其营养需求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当然也有差异性,但是相似性更是主要的。就大菱鲆来说,现在有雷霁霖院士领衔的国家大菱鲆产业体系,还有国家农业部的专项对大菱鲆营养、饲料配方的研究的研究成果,都可以为其他肉食性鱼类所借鉴。

  《农财宝典》:以大菱鲆饲料研发为借鉴,您对其他肉食性海水养殖品种饲料研发有哪些建议?

  麦康森:其他肉食性海水养殖品种的饲料研发工作也做了不少,但是不够系统,低水平重复比较多。所以,首先要考虑研究的系统性与研究数据的可靠性。

  既要考虑实验室规模的研究,同样也要考虑大田试验。这一方面,大菱鲆产业体系做得比较好。既有室内水族箱、小水池的养殖试验,也有生产性大池、大网箱的实际生产数据,通过产业体系内的各个岗位再与企业结合,普及推广。这几个步骤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它们可以最后证实我们数据的可重复性、可靠性,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和借鉴的意义。

  总体来讲,大菱鲆产业能有今天的发展,营养研究能有今天的突破,更多是得益于大菱鲆产业体系各岗位的系统研究。

  饲料原料价格上涨考验的是企业的预判能力

  《农财宝典》:对于近几个月饲料原料价格疯狂上涨,您怎么看?

  麦康森:市场是一个体系,原料价格上升必然导致终端产品价格的上升。今年原料价格的上涨对饲料工业的影响很大。当然,也不能排除有一些是企业行为,比如有些企业在鱼粉、豆粕价格低的时候,有大量购入,具备足够的存货,那么他在这场上涨潮中就不会有太大影响和损失。这也在于企业对市场必须要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但是,就我看来,作为产业总体的发展趋势,比如蛋白源,价格最终还是会逐步走高的,原因在于需求在不断增加。

  《农财宝典》:在这种原料价格高涨的形势下,似乎更加速了饲料行业的整合。您怎么看?

  麦康森:这是一对矛盾。中国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资本的集中,肯定是大企业越来越大。按道理说,大企业做大了,肯定会把小企业挤压。但在中国的国情下,我想不会把小企业击垮。在中国,中小企业,甚至微微型企业,少利润也可以做。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体系尚未健全,他们必须生存。不像在欧美,特别是欧洲国家,即使失业了,仍然有基本的生活保障。而在中国,还没有这种保障。所以,开夫妻店也好,微型企业也好,他们也不求高投入高回报,只要每年都能够赚点小钱花就行。所以说,尽管中国的饲料工业会逐步集中,小企业都仍然有生存空间,直至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再者,中国的水产养殖业,除了部分大养殖公司,其他的还是由众多的分散型小养殖户构成。这种市场的多样性也决定了大企业会逐步集中,小企业继续生存的状态。

  《农财宝典》:您认为,最近新《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出台会不会加速中小企业被淘汰?对他们会有哪些影响?

  麦康森:这是一个政策性的政府导向行为,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模式。但如果以规模作为门槛的话,也许不甚科学。即便产量做得不大,但是质量达到要求,我认为也是可以的。因此,应该以质量作为门槛比较好。

  当然,新饲料法的提出仍然会抑制一部分企业的发展,也会促进饲料企业继续投入来提高质量和水平,从这点看,对整个行业是利好的。

  《农财宝典》:在原料价格高涨的形势下,鱼类营养饲料研发方面又有哪些进展和突破呢?

  麦康森:目前,我们实验室有一个“水产饲料新蛋白源的开发”的立项项目。除了鱼粉、豆粕这些原料之外,我们要寻找一些新的蛋白源,或是通过配伍得到一些复合蛋白源。新蛋白源开发不但是我国饲料营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样是全球饲料工业的一个重要课题,这是一个共同的难题。虽然难题总有难解决的地方,要突破非常困难,但是,这就是科学研究任务。所以,要以尽可能地降低饲料成本、减少有限的资源的消耗为突破口来进行研究。开发新蛋白源,解决新蛋白源存在的问题,就是我们科研现在必须做的工作。

  《农财宝典》:目前研究的新蛋白源有哪些呢?

  麦康森:除了传统的动物蛋白源、植物蛋白源,我们还开拓了微生物蛋白源、昆虫蛋白源等,现在都在探索中。

TAG: 饲料原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