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身上多点泥水心里多些责任
——江西省农业系统开展“十百千万”活动纪实

发布: 2012-05-03 |  作者: 文洪英 |   来源: 农民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春日,记者走进江西的田间地头、农家小院,随处可见各级农口干部忙碌的身影:育秧现场有干部蹲点帮忙,鱼塘猪圈有干部出谋划策,龙头企业有干部悉心指导,合作社里有干部在联系营销……这些繁忙的景象都是全省农口干部以“十百千万”活动为载体、深入基层的生动写照。截至目前,全省共组建科技服务队伍945个,组织10587名农业科技人员多次深入乡村农户送科技,举办各类讲座和培训2124场,培训普通农民815372人次。

  江西省农业厅党委书记、厅长甘良淼深有感触地说:“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组织路线,下基层是践行群众路线最好的体现。当前,中央大力开展下基层活动,目的是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密切群众血肉联系,促进工作作风转变。我们开展的‘十百千万’活动(即厅领导联系11个设区市、百名处长挂百县、千名领导干部帮千企、万名农技人员下基层)是新形势下抓好农业重点工作落实的有效方式,是更好掌握农情、宣传政策、服务创业、指导技术、推动工作的有效举措,是转变机关作风、锻炼机关干部、密切机关与基层和群众联系的有益探索。”

  只有身上沾满了泥土,才能真正了解农民的所想所需

  江西省农业厅宣传处处长许友光结合自己下基层的切身体验,告诉记者:“在活动之初,我自己对‘十百千万’活动‘为什么要下’、‘能不能下’、‘怎么下’、‘下去干什么’等一系列问题还不是很清晰,经过多次到基层了解情况,才豁然开朗:只有身上沾满了泥土,才能真正了解农民的所想所需,对农民的感情才会更深,身上才会有一种帮助农民致富的沉甸甸的责任感。”

  “我一共租了1900亩地,今年育秧,气温太高,棚里没整平地,秧盘吸收不到水分,芽会萎缩,县农技推广人员看了我的秧苗后告诉我,要把秧盘搬出来,整平地,才能吸收水分。按照农技人员的指导,我把秧盘搬出来了,你看,这15亩秧苗现在长势很好。”雷应国用手指着眼前一大片育秧大棚说。

  正和丰城市秀市镇龙山村种粮大户雷应国聊着大棚育秧时,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周培建来到了大棚边,他挽起袖子,换上橡胶鞋,便走进了大棚边上的水田里,他从大棚旁边掀起薄膜,拿出一个秧盘,仔细看了看,便对雷应国说,水多温度低,略有烂秧。这个时候,要注意保温,不要有积水,干长根,湿长芽,温度低于12℃不长根,所以要适时播种,并非越早越好。

  周培建转向记者说,技术并不难,关键是需要的时候找到对的人,如果能建立网上专家库,打个电话,上个网,就能找到农技人员,那就更方便了。要建立一个长期的通道,厅里这次组织开展的“十百千万”活动就是为农民建立了这样一个通道。

  当记者问雷应国还有什么困难时,雷应国说:“现在贷款难,这几年工钱越来越高,要由人工转为机械化种田,需要购买农机设备,买台插秧机,国家补贴5万元,大拖拉机15式的,补贴2万元,自己出6万元。自己要拿出很多钱来买农机还是有困难,去年种粮收入50来万元,建了170万元的仓库、4000多平方米晒谷场加上国标粮仓,在农行、信用社贷款60万元,我们没有资产抵押,通过领导介绍才能贷到,利息太高,一分多的利息。如果能解决资金问题,我们种粮的积极性就会更高了。”

  干部就像我们的亲人,陪我们起早贪黑一起作田

  春耕期间,余干县农业局派遣的两名高级农艺师一直蹲守在江西鹏辉高科粮业有限公司康山核心种植基地,现场指导50多亩早稻集中育秧技术工作。从种子选择和增加种量到秧田准备、从浸种消毒到破胸催芽、从精播细种到秧田管理直至适时移栽等技术,他们一一手把手传授给基地农户。江西鹏辉高科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少剑感叹:“农技人员下乡不仅进行技术指导,还陪我们起早贪黑一起作田,感觉农技人员就像我们自己家里的亲人。”

  4月11日,记者来到鄱阳县乐丰镇早稻工厂化集中育秧示范点。乐丰镇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仕正一边在秧棚里干活,一边对记者介绍,还有四五天就可以插秧了;县里农技员经常来指导施肥、打药、提前了秧苗的生育期,对秧苗的长势很有帮助。

  乐丰镇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胡明山争着说:“前期温度低,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指导我们白天打开棚窗,晚上关棚窗,温度低不开,保持了棚内温度在25℃左右。

  今年打了四次病害药,每一次打药,县里的农技员都在这里指导,今年的苗长得很粗壮,全靠农技人员不厌其烦地教我们,让我们掌握了这门技术;我这是第三年工厂化育秧了,第一年育秧10亩,去年22亩,今年48亩;已经有30多家农户和我们签订了购秧合同;工厂化育秧与人工育秧比一亩地要节省80~100元成本。去年我家种了130亩地,除去开支,收入11万元左右。买了收割机,帮别人收割,一亩收费60元,一天能收50亩地,今年可能要增加点收入,田里预计收入9万元,收割机收入7万元。”

  4月12日上午,记者在余江县平定乡山底村见到了全国种粮先进工作者、余江县农业局农技粮油站站长吴金发。吴金发指着正在拆棚的农民说:“现在到了炼苗的时候了。炼苗可以提高秧苗的素质、适应性。一般要炼两次,第一次两边通风,第二次揭膜。你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揭膜。”

  山底村村民吴正元说:“以前我不会搞工厂化育秧,而现在从搭棚到播种再到管理就两个人,机械化播种育秧既推广了新品种新技术,也节省了人力。今年县农业局农技粮油站站长吴金发来到我们山底村,边示范边演练大棚育秧,让我们掌握了整个育秧的管理技术、育秧机械操作、播种技术,吴站长经常一个人下来,白天都在田里。”

  开拓了农民的思路,自己也吸收了营养

  在乐平市,记者采访了南岗村村民王金花,她告诉记者,种点田,做点小工,一年下来收入也有六七千元,顺带养了60羽蛋鸡,产蛋率大约40%,每年产土鸡蛋大约3000枚,完全是自然生长,没有管理。

  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副主任熊晨耐心地告诉王金花,土鸡不是越土越好,土也要土得规范,土得安全,不仅生长环境要卫生、安全,还要预防疾病。

  记者顺着一条山谷小路来到了乐平市利农家禽养殖合作社理事长张清根的养殖基地,这里群山环抱,山涧清澈,满眼绿色,在绿地中的一块小平坝上密密麻麻地跑着一斤左右的土鸡,张清根告诉记者,以前自己的养殖合作社处于一种自然状态,每家每户散养,鸡只吃点稻谷、米汤和剩菜剩饭,虽然也很生态,但风险很大,靠着一些老朋友、老关系,蛋也销出去了,现在想想还后怕,万一哪家的鸡出了问题,合作社的名声就坏了。经过邱主任他们的指导,养殖户开阔了视野,规范了养殖。

  看着一群群欢蹦乱跳的土鸡,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邱水平感触颇多地对记者说:“来这里几次了,每次来都有收获,我们引导农民规范了养殖,农民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安全养殖之路,我们很有成就感;农民的淳朴善良经常感动我们,我们也从农民身上学到了吃苦耐劳和执着顽强。”

  进贤县罗溪乡邬家池有一片一望无际的鱼塘,这是江西省水产局帮助他们建起的万亩精养鱼塘。军山湖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国平说,省农业厅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戴银根经常来我们这里指导,三年中起码来了几十次,今年就来了三四次,对邬家池在开挖环池沟时,他亲自对深度、标准进行指导,还经常来这里办培训班,亲自授课。

  戴银根说:“针对过去这里蟹苗多死多病的情况,我们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经过详细论证,决定从源头控制,即用自己的种蟹到江苏繁殖,再把繁殖的大眼胴体带回来,培育豆蟹、扣蟹再精养。精养就是种草投螺、生态修复、打造水底森林,种草既可以给螃蟹一个隐藏的场所,又可以净化水质。精养池亩产大约150公斤(单个重量三两以上)。罗溪乡现在在建和已有的精养池达200多亩。”

TAG: 江西省 农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