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把农民增收那些事儿做实
——来自重庆市武隆县的典型调查

发布: 2012-04-02 |  作者: 刘艳涛 |   来源: 农民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幅达25.8%,这是在一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三峡库区淹没县创造的成绩。

  这个县就是位于武陵山与大娄山结合部的重庆市武隆县,一个正在实现绿色崛起的农业大县。

  “近几年,武隆发展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武隆县委书记刘新宇说,为了抓住“三农”工作的“牛鼻子”,武隆强力实施“旅游富民、工业强县”战略,以“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统揽“三农”工作全局。农业产业规模大幅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了增收项目遍地开花。

  户户有规划产业项目落实到户

  “去年猕猴桃卖了2万元,前不久十几头山羊又卖了1万多元,日子不再紧巴了。”巷口镇走马村村民张奉鸣一边忙着喂山羊,一边笑呵呵地和记者聊天。他说:“镇上、村上的干部了解我家情况后,建议我多种猕猴桃、多养山羊,并给我提供资金、技术,很感谢他们。”

  2010年,重庆市提出,用三年时间,使最不发达的“两翼”地区有劳动能力的农户95%以上增收1万元。作为重庆市“两翼”地区贫困县,武隆县重点打造乡村旅游、高山蔬菜、中药材、草食性牲畜4大优势产业;着力培育胭脂萝卜、生态竹笋、有机茶叶、特色林果4大特色产业;巩固提升粮油、生猪、烤烟、蚕桑等4大传统产业。

  根据农业产业规划,武隆县确定了2至3个中长期、3至5个短期增收项目。户户张贴明白卡,做到明白卡上产业规划与实际落实到户的产业相一致,确保全县88515户万元增收对象户户有产业项目。县里还建立了产业发展台账,要求乡镇按季度填报,对增收台账动态管理。同时,该县强力推进核心示范区建设,在乡镇分别打造300个种植、养殖示范园,52个示范片。

  为了把万元增收工程做实,武隆对全县农户进行调查摸底,编制规划,落实项目,填写“明白卡”。“这样就落实了镇、村社干部的帮扶对象,明确了帮扶责任人,让每个农户都知道增收的目标,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武隆县县长贾建国说,

  农业产业化产品销售衔接到户

  “栽种青菜头时,底肥一定要充分腐熟,栽种时深浅要适宜,土块要疏松,栽好后切莫用脚猛踩或用锄头捶打。这样种出来的青菜个头才又肥又大。”鸭江镇送月村的产业村长罗世海说,一到种榨菜的季节他就特别忙。在龙头企业蓝群食品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全村共发展了1800亩榨菜。作为产业村长的他必须对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并协调产品的销售。

  在土坎镇关滩村桐坝村民组,村民们搞红苕粉条加工,年纯收入都在万元以上,多的达五六万元。“镇里利用当地盛产红苕这个优势,用产业化的方式让山里人实现增收。”土坎镇负责人说,镇里先建立起收购和销售网络,然后把粉条加工的技术传授给村民。

  “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农业产业化,产业化发展关键在于龙头企业的带动,龙头企业的带动关键在于企业与农户切身利益紧密联系。”贾建国说,武隆对龙头企业的引进和扶持不遗余力,实现了每一项重点产业都有1至2个具有一定规模、辐射带动农户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参与。农产品卖难问题基本解决,确保农民种得优、卖得好。

  2011年,武隆县参与万元增收工程的龙头企业已达52家。据贾建国介绍,武隆依托龙头企业,带动近2万农户发展高效农业。依托工业园区建设,县内转移农村劳动力1.2万人;依托城镇建设,吸纳1万多当地农民就地务工,每年就地务工收入3亿元左右。

  拓展增收路旅游项目延伸到户

  “以前,这里是穷得叮当响!”仙女山镇负责人介绍。

  目前,仙女山新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超万元,比2007年的3300元增长两倍多。新区每年带动仙女山镇及周边农民8000余人就业,累计为农民直接增加现金收入15亿元以上。

  武隆是全国九个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两块金字招牌的地区之一,拥有天生三硚、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芙蓉洞、芙蓉江等世界级自然遗产。2011年,该县接待游客132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5亿元。

  “结合独特的旅游资源、生态资源和农业资源,做出非农化的旅游产业,这是武隆在万元增收工程中的一种理念创新。”刘新宇介绍,武隆延伸旅游产业,利用几条旅游线路上的农业资源,引导农民发展为旅游配套服务的农家乐、林家乐等非农产业。

  近两年,武隆发展起农家乐近千家。仅仙女山等几个乡镇,新发展起来500余户旅游接待户,带动2400余户农民,通过旅游服务业增加收入1.6亿多元。

  非农旅游服务业还带动了农民利用农产品加工生产旅游产品,如芙蓉江野鱼、鸭江老咸菜、羊角豆干、土坎苕粉等,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旅游产品的产业链,仅从事旅游产品销售的就有1500多人。

  贾建国说,旅游是武隆的招牌,工业是武隆的重点。围绕“旅游、工业”,武隆县大力实施三次产业联动发展,即“旅游富民”促农增收、“工业强县”助农增收、“城镇建设”带农增收。2011年,全县旅游及相关产业从业农户1.2万余户,户户实现万元增收。

  发展解民忧技术资金帮扶到户

  “多亏了这张田间管理建议卡,我种植的苦参苗成活率才达95%以上。”桐梓镇双凤村村民赵廷兰告诉记者,该镇将中药材的种植、收获等各个阶段的田间管理事项都写在一张卡片上,张贴在农户大门上,指导农户加强田间管理。在资金上,他还能得到补贴和贷款。

  “中药材的田间管理比一般粮食作物要求更高,更需要精细化。田间管理建议卡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桐梓镇负责人介绍,桐梓已发展中药材种植户1299户,种植中药材5500亩,预计实现产值2000万元。

  2011年,市级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切块资金支持武隆1625万元。武隆县及时制定了《武隆县2011年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专项资金扶持政策》,配套7030万元,全部补贴到户。同时,该县整合部门资金5.34亿元,融资5.08亿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

  为了整合优势资源,武隆县成立了26个扶贫集团,对口帮扶26个乡镇,在产业规划、项目实施、资金帮扶、产品营销上给予帮扶和指导;机关、企事业干部和村社干部,对口帮扶到农户。武隆县实现了农户帮扶结对率、到位率、增收目标实现率达100%。

  “通过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农村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实实在在让农民走上了一条致富之路。”武隆县副县长何林说,今年武隆将把贫困农户作为增收重点,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打造特色举旗产业,依靠产业富民。

TAG: 农民增收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