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直面“四难”,破解农村养殖脏乱差

发布: 2017-01-14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我国畜牧业产值达2.98万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7.8%, 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养殖废弃物,畜禽粪污问题日益突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指出,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力争在“十三五”时期,基本解决大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问题。 (1月4日《人民日报》)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古代诗歌中用来表征田园生活之丰足与闲适的家庭养殖, 在漫长的诗歌演进过程中, 逐渐成为一种颇具象征意味的符号, 深刻影响着人们对农村养殖直至农村生活的印象。 不是亲眼所见,人们很难想象规模化农村养殖背景下的畜禽粪污问题有多严重。

  笔者的家乡西距北京100公里。改革开放前, 农村家庭散养鸡鸭,数量不多;生产队集体养猪,规模不大,猪圈建在远离村庄的农田里,畜禽粪便用作庄稼肥料,也算变废为宝。那时的农村养殖,不但是村民改善生活的保障,还是家庭重要的经济来源,畜禽粪污问题也不明显。改革开放后,作为一种致富手段,规模化养殖场开始出现,畜禽粪污问题才逐渐显现,并越来越深地影响人们的生活。

  北方平原的村庄,家挨家、院连院,邻居之间仅有一墙之隔。养猪或养鸡的人家,猪圈或鸡舍虽说建在其自家庭院里,猪圈或鸡舍的味道却可以便利地传到左邻右舍。养殖场内的苍蝇也经常登堂入室,到邻居家“串门”。夏天的傍晚,院子里比较凉快,笔者家乡人喜欢在庭院里吃晚饭。不过,如果哪一家的邻居是养殖专业户,这样的福利就会被取消。因为一到傍晚,苍蝇就会抱着团、 打着滚地 “东游西逛”,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在碗中。微观环境的改变,是宏观环境恶化的反映。常见的情况是,一家养殖场堆放的畜禽粪便就会污染一条沟渠或一片水塘,导致鱼虾灭绝,使一弯清泓变成一片死水。

  农村养殖的畜禽粪污问题,不是解决不了,而是难度太大。人们将其总结为“四难”,即还田难、利用难、调控难、推广难。具体来说,粪肥、沼肥等检测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不完善导致还田难;能源产品缺乏竞争力,导致市场利用难;支持政策不足,导致引导调控难;科技支撑不到位,导致推广难。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明确了解决大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问题的方针,即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但这一方针能否落到实处,能否尽快解决农村养殖脏乱差问题,关键还是“四难”问题如何解决。 “四难”中的很多问题已经超出企业能力范围,解决问题,要看政府支持力度。这种支持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尽快制定相关检测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实施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对能源产品生产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支持等。

TAG: 养殖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