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政协委员:能否培养个畜牧管理专业的学生?

发布: 2014-03-10 |  作者: 张佳星  |   来源: 科技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在3月9日政协小组会上,原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委员,直接邀约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委员,“能不能培养个畜牧管理专业的学生?出校门就有人抢。”

  “规模化养殖场场长现在缺得厉害,年薪四五十万都招不来。”

  在3月9日政协小组会上,原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委员,直接邀约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委员,“能不能培养个畜牧管理专业的学生?出校门就有人抢。”

  “对,找不到,我们现在就缺这方面的人才。”正大集团副总裁杨小平委员连忙插话。

  “中国农大学生现在可以主修畜牧专业,辅修市场营销、经济管理等专业。”柯炳生马上回应。

  要在现代化农业里“玩得转”,既要懂务农还得管企业。高鸿宾认为,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是农业的发展方向。现在的牛场,少则几千头多则上万头。管农场和管企业一样,需要有技术、会管理、懂市场的“农场CEO”。

  “肉产品的市场起起落落,怎么对市场做出预判,光懂畜牧、兽医能行吗?”高鸿宾说,现在全国奶牛业农场化已达七八成、养猪业农场也有四成左右,管理人才的缺口还会越来越大。

  “企业互相抢场长抢得厉害。”高鸿宾调研了解,新成立的圣牧高科很多人才就是从现代牧业挖去的。

  一方面是企业虚位以待,一方面是学子无用武之地,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委员说,“很多大学生到农业类公司后,学的知识用不上,只能跑营销、卖种子,做一些职业院校学生也能做的事”。

  “不能适销对路。”高鸿宾认为,“有的不要”、“要的没有”,原因在高校的学科设置上——畜牧就学畜牧,管理就学管理,没有交叉,“不是专业、管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农场根本不要”。

  “这不是一个公司单枪匹马就能完成的任务,发展产业一定要有人才。”高鸿宾希望,教育部门和行业部门共同关注,农业部门可以从行业中抽调人员通过培训学管理,但那是“治标不治本”,“从学校出来就是复合型人才,将更易被市场接受”。

 

TAG: 畜牧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