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甘肃农垦:小垦区舞出真风采

发布: 2013-11-07 |  作者: 冯华 |   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土地贫瘠、水资源匮乏的甘肃农垦,多个产业却在国内遥遥领先

  沙漠绿洲里开垦出集中连片的大条田,茫茫戈壁滩上建起现代化的啤酒花工厂,大型拖拉机、进口喷灌机、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设施等现代农业装备应有尽有。甘肃农垦集团董事长杨树军说:“作为农业‘国家队’,甘肃农垦有责任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立足农业——

  农垦的优势在农业,偏离这一方向,农垦就是死路一条

  秋收时节的甘肃农垦,早酥梨缀满枝头,葡萄架翠色欲滴,玉米田里的收割机跑得正欢。“看我们农垦的大条田,过去连成片的只有几十亩,这几年把地埂和边边角角整理之后,都是上千亩。”杨树军自豪地说,大条田有利于机械化作业,多数农场都组建了农机合作社,苜蓿草、马铃薯、制种玉米的种、收实现了大马力全程机械化作业。

  今天的甘肃农垦,是甘肃省内首屈一指的现代农业排头兵。不仅建成了全省最大的节水滴灌示范区,啤酒花种植面积占全国一半,苜蓿草全国最大,中特药材种植加工也在甘肃乃至全国确立了优势地位,还拥有莫高股份和亚盛集团两家上市公司。可在十多年前,甘肃农垦还在兜兜转转,找不准自己的发展方向。

  “甘肃农垦以农业为起点,中间有一段却脱离农业搞工业,留下了惨痛的教训。”杨树军说,改革开放后为了搞活经济,甘肃农垦的许多农场先后办起了场办工业,但由于缺乏技术、人才和资金,只有一两个企业存活了下来。

  痛定思痛,甘肃农垦认识到发展必须立足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建设现代农业,偏离这一方向,农垦就是死路一条。

  西北土地贫瘠、干旱少雨,但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沙质土壤却非常适合水果、葡萄、马铃薯、紫色苜蓿、啤酒花、甘草、党参等作物的种植。因势利导,甘肃农垦确定了酿造葡萄、啤酒花、食品加工等十大主导产业,并开始大刀阔斧地结构调整,高效经济作物比重达到了80%。

  敦煌农场的两次产业结构调整颇具代表性。场长王克忠说,他们先后压减了高耗水的粮食作物,淘汰了无规模低效益的小经济作物,形成了高效益的棉花、哈密瓜两大主导产业,如今又确定了重点发展以红枣为主的特色林果业。“调整前全场亩均纯收入300元,调整后达到了1200元。红枣的收益更高,5年以上的果园纯收入超过1万元,农场职工都奔小康了。”

  2002年—2012年,农垦主营业务收入由21.3亿元增长到49.3亿元,资产总额达160亿元,相当于再造了一个甘肃农垦。

  节水灌溉——

  把资源短板变成长板,节水技术在全国推广面积达230多万亩

  甘肃农垦的16个农牧场分布在河西走廊的河流下游和偏远之地,干旱缺水一直制约着农业发展。从最初的大水漫灌到小畦灌、沟植沟灌,再到目前大面积推广的滴灌节水技术,甘肃农垦在节水上下了大功夫,也取得了大收益。

  “以前浇地要从40公里外的黄河引水提灌,一是水价高,二是农场和附近的农村都要排着队轮灌,常常浇不上水,粮食产量低、效益差。”回忆前几年农业用水的紧张,条山农场副场长张庆春连连摇头。

  走进条山农场的现代化玉米制种基地和果园中,记者看到了铺设在地面上的黑色塑料管。“以前浇果园都是大水漫灌,一亩地得用700立方米的水,现在滴灌只要400立方米。”果农沈明云介绍,农场还成立了滴灌的社会化服务公司,啥时候该浇水了,技术员先通知果农,再通知滴灌公司,一次就能浇150亩。“滴灌公司会把肥料也配好,浇水的同时也施了肥,能省20%—30%的肥料,产量还提高了不少。”沈明云说,条山农场的早酥梨、大黄杏远近闻名,用了滴灌设施后,一亩梨园产量达7600斤,品质明显提升。

  节水增产的效果在玉米地里体现的更明显。“以前玉米亩产只有700斤,现在平均1100斤!按照传统方式种玉米,整个生育期要浇4次,大约是600立方米水。现在一星期左右滴灌一次,总共才浇260立方米水。”条山农场副场长殷图廷自豪地说。

  黄羊河农场职工王相迎对滴灌节水设施的认识很到位。“以前浇水是浇地,现在浇水是浇作物,浇的是营养液。”老王使用滴灌设施3年了,以前一口井管400亩地,半个月轮不上一回,现在400亩地4天就滴完了;一亩玉米地节水300立方米,能省近100元钱;水肥一体化后肥料使用也省了1/3到一半。更关键的是种植模式也随之改变,精量播种、干播湿出、适度密植、按需施肥等等,产量至少提升30%。

  灌溉专家、甘肃农垦亚盛亚美特节水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杰武告诉记者,甘肃农垦引进以色列滴灌技术,不仅自己使用,还推广至全国16个省份,他们已在全国成功铺设农田节水面积230多万亩。据测算,玉米成功实施滴灌节水技术后平均每亩节水49%、节肥54%、增产58%,每亩净增效益706元;马铃薯每亩净增效益1800元。

  产业发展——

  甜糯玉米加工产销量全国第一,“跟着农场种玉米省事、不操心、收入可观”

  立足农业,做足特色,还要延伸产业链,通过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这已成为甘肃农垦上上下下的共识。

  “我们有一个全国第一和两个90%。”刚到黄羊河农场,副书记李松山就说了几个数字:“黄羊河”商标的鲜食(甜糯)玉米真空包装产销量全国第一,90%的鲜食玉米卖到省外,省内市场的鲜食玉米占有率则达90%。凭借着这些响当当的数字,黄羊河农场成为全国首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起3万亩鲜食玉米基地,辐射带动玉米、制种、马铃薯等各种基地35万亩,帮助农户年增收5000万元以上。

  眼下正是玉米加工厂最繁忙的日子。不时有农民开着农用车将新收的玉米运到这里,空地上堆满了小山般的玉米。按照品种不同,有的玉米通过全自动运输设备进入车间,有的则由季节工进行人工剥皮。

  工厂经理张济海说,甜糯玉米要分批采摘,当天采收当天加工才能保持最佳的口感。因此整个收获期有五六十天,要雇1200多名季节工才能忙得转。

  记者碰上了前来交玉米的农民陈天山。“鲜食玉米的讲究可多了,一亩地只种3000株,每株只结1根棒子,每根棒子按等级收购,一级棒子17公分长,0.66元/棒;二级棒子15公分长,0.35元/棒,这都是签订单时就说好的。”陈天山说,跟着农场种玉米省事、不操心、收入可观。从种子、投入品到各个阶段的技术章程,都有技术员指导。每年收获时直接把玉米拉到玉米加工厂,年底统一结算。他从2010年开始种植水果玉米,每亩纯收入能有1000多元,明年打算多包些地,将规模扩大至五六百亩。

  在甘肃,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龙头企业——莫高葡萄酒的带动。据了解,仅“莫高”的品牌价值已达50多亿元,位列中国葡萄酒品牌价值第四位。在腾格里沙漠边缘和祁连山脚下,莫高建起了2万亩的葡萄种植基地,带动了武威市乃至甘肃省葡萄酒产业的大发展。

  “甘肃农垦刚刚走过60年的征程,下一步我们要继续以现代农业为核心,强化产业支撑,实现打造百亿元集团和率先建成全面小康垦区的目标,推动垦区跨越式发展。”杨树军信心满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