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克服天气灾害影响 推行“比学赶帮超”
农垦高产创建凸显“国家队”优势

发布: 2013-09-18 |  作者: 买天 |   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江苏农垦确保粮食颗粒归仓。孙国祥摄

  自去年冬季开始,各地农业气象灾害频发,东北地区持续涝灾,中部地区持续干旱和虫害,华中、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高温……农垦系统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天气灾害,围绕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建设,开展了一系列高产创建和技术交流活动,通过推行“比、学、赶、帮、超”,全面提升农垦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建设水平,进一步凸显“国家队”优势。

  农垦粮食单产水平持续增长

  高产创建是农业部实施的一项稳定发展粮棉油糖生产的重要举措,其核心是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促进良种良法配套,挖掘单产潜力,带动大面积平衡增产。农垦从2008年开始系统行动,高产创建在各垦区不断扩大,仅列入农业部创建的项目,已从2008年起步之初的90项,发展到2013年计划安排的452项。

  农垦种植业高产创建和攻关活动,一方面得到国家财政的大额支持,另一方面通过高产攻关,大面积示范展示和整建制推进行动,也进一步推动了农垦系统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和农业科技创新,特别是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技术和组织化管理得到了有效应用。

  农业生产过程中“统”的要素得到了有效应用。各垦区都创造性地加强了具有各自特色的“统一作业技术标准”、“统一投入品管理”、“统防统治”、“产品统一销售”等行之有效的做法。

  提升了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农垦系统推进新品种、新农艺,特别是大型机械化应用和信息化的应用与技术集成与创新,促进了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带动大面积平衡增产。高产创建的开展,进一步推进了各垦区农作物高产高效生产先进技术的集成应用,建立起具有农垦现代农业特色的高产高效技术模式。

  自开展高产创建行动以来,全国农垦粮食单产水平呈持续增长态势,平均单产从2007年的384.3公斤/亩,提升到2012年的475.6公斤/亩,相当于每年单产提高18.3公斤。其中,玉米由433.7公斤/亩提升到513.4公斤/亩;水稻由527.7公斤/亩提升到580.2公斤/亩;小麦由318.1公斤/亩提升到323.1公斤/亩。

  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凸显垦区特色

  2013年,农业部组织开展增产模式攻关,创新组织方式和技术推广方式,针对区域性增产模式中的薄弱环节和技术瓶颈,组织开展九大技术攻关,在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南西北四大优势区域,重点发展玉米、小麦、水稻、马铃薯、油菜五大作物,集成区域性的标准化增产模式,在优势产区开展试点示范。

  针对薄弱环节和技术瓶颈,农业部围绕“黄淮海南部砂姜黑土改造”、“玉米重大病虫灾变规律及防控措施”、“玉米高产耐密宜机收新品种选育”、“玉米全程机械化”、“小麦高产优质多抗品种选育”、“双季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油菜‘早熟三高’品种选育”、“油菜机械化播栽及收获技术”和“马铃薯机械化及配套栽培技术”等九大重点科技协调攻关,着力提升粮食生产科技水平。在黄淮海地区目标作物是小麦和玉米,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水稻和油菜,东北地区是水稻和玉米,西南西北是玉米和马铃薯。

  围绕农业部部署,黑龙江农垦提出了具有垦区特色的粮食增产模式攻关方案和集成推广的标准化技术模式。其他垦区也有的放矢出台方案,结合区域特色,选择主体作物,充分利用近年来种植业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工作成果,把现有的技术集成配套,进一步形成区域性的标准化技术模式,最大限度地挖掘先进实用技术和管理体制的增产潜力。

  加强秋熟作物管理夺全年丰收

  今年7月以来,我国大部出现异常天气,总体上呈现“南旱北涝”。南旱高温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水稻主产区,给水稻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局部地区产生了高温热害,导致水稻花粉败育,结实率下降。同时,高温干旱也影响旱地玉米灌浆成熟。北涝主要是东北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3-5成。

  黑龙江垦区黑龙江、嫩江、松花江沿岸农场和低洼地块农作物受淹,受灾农田超过1000万亩,其中成灾面积接近800万亩,绝产面积达到114.5万亩。此外,部分地区还遭遇到严重病虫害。

  目前,未受灾的区域秋粮作物总体长势良好,尤其是东北、华北、西北等地降水充沛、光照充足,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长势总体良好。加之夏粮已经丰收,如果农业抗灾措施落实到位,可以夺取秋熟作物丰收和全年粮食丰收。眼下距秋熟作物大面积收获还有1个月左右时间,夺取秋熟作物丰收,关键在于防灾减灾。各垦区正以促早熟和防病虫为工作中心,积极做好机具、场务、库房准备,全力以赴夺取秋熟作物丰收,实现全年农业丰收。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