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大学生“猪倌”养出千万元生态农庄

发布: 2010-12-27 |  作者: 佚名 |   来源: 泉州网-东南早报

上一篇 下一篇

 

  

  回想起创业之初的艰辛,黄东兴如今感慨不已

  一名大学毕业生,放弃城里稳定的工作,毅然走进荒山野岭当“猪倌”。从最初白手起家,到如今拥有一家年产值千万元的现代生态农庄,最近,厦门翔安青年黄东兴的创业故事经过央视播报之后,成为许多人尤其是年轻大学毕业生们的美谈。但是,黄东兴创业养猪走过的风风雨雨,并非一般人所能想像的。

  □早报记者 蒙少祥 实习生 林小玉 文/图

  从厦门岛内前往翔安,要找到黄东兴创办的养猪农庄,确实需要花费一番时间。

  黄东兴养猪农庄所处的黄厝村,是翔安区内厝镇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这里距离泉州南安只是几步之遥。小山村虽然地处偏僻,不过道路交通倒是很方便的,国道、高速公路从旁边穿插而过。

  望着那些高低不平的山头以及安静的小山村,记者暗自佩服起黄东兴当初的创业勇气。要知道,在中国这样典型的小山村,年轻人都向往外面的世界,向往现代都市的生活,纷纷外出打工闯世界,而黄东兴却在十年前主动选择离开喧闹的城市,回到这个偏僻的小山村。这需要极大的勇气。

  黄厝村的茶山岭,原来是一座方圆百里之内都无人烟的荒山野岭,除了山还是山,对于年轻人来说,这绝对是一个了无生趣的地方,没有水、没有电,更没有任何娱乐。

  而就在这样一座荒山上,当初才二十来岁的黄东兴一待就是十年,这期间有多少辛酸与寂寞,那是可想而知的。他从最简单、最易入行的生猪养殖开始,无怨无悔地在这一片山地进行开发。如今,这里路通了,电有了,石头山也绿了……

  黄东兴的养猪农庄安在黄厝村茶山岭上。一走进养猪场,记者眼前一派生机盎然,山地鸡、鸭、鹅成群结队,荔枝、芒果、龙眼、黄花梨郁郁葱葱,一排排像通用厂房的“养殖车间”简洁、明亮。养猪场已经初具规模,几栋两层高的楼房都是各有用法,还有几栋正在建造的楼房。

  36岁的黄东兴皮肤黝黑、精瘦,手掌粗大,穿着朴素,乍一看还以为是外来务工青年,谁能想到他就是一个年产值千万元的农庄的主人呢。

  在黄东兴的养猪农庄,有专门为“猪孕妇”准备的产房,有断乳小猪游戏的幼儿园,有为成年猪准备“出嫁”的闺房,从猪饲料搭配,到温度控制,每一道工序,黄东兴都严格把关。

  置之死地而后生

  如果没有十年前的那一次辞职,或许现在的黄东兴也像绝大多数厦门市民一样,每天挤着公交车上下班,或是偶尔出差,每天晚饭后跟家人散步、逛街或是跟朋友打牌之类的。

  但是,十年之前的“弃城入农”,黄东兴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2000年,当时年仅26岁的黄东兴,不顾家人的坚决反对,辞去了厦门城里令人羡慕的事业单位工作回到翔安老家,令家人与村民们都觉得很不可思议。

  “当初辞掉工作回到老家,我根本就还没有想好做什么样的创业项目,并不像一些创业者想好了创业项目再辞职,我这么做可以说把自己所有的退路都堵死了,算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吧……”黄东兴如是说。

  黄东兴1995年毕业于南京一所大学的会计专业,毕业后在厦门公路局下属某公司工作。但是,黄东兴是一个不安分守己的人,工作之初便萌生了从事养殖业的想法,1996年就向父亲提出借几万元与朋友合伙做养殖生意,最终没能如愿。

  黄东兴认为,要想创业就得把自己所有的后路断了,于是在2000年便毅然选择辞职回乡,虽然他那时候还没有想好自己要做什么,在家闲了一年多后才慢慢开始了解市场的需求,谋划自己要往哪一方面创业。

  当初,为了打消黄东兴在城市生活的后顾之忧,父亲黄金元在厦门市区给他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父亲黄金元认为,城市和农村差别很大,给黄东兴买房就是希望他在城里好好工作,有一个比较好的生活环境,那样父母亲也就放心了。

  后来,黄东兴娶妻生子了,父亲黄金元还特意给孙子起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名字——黄俊城,寄托了他对子孙最大的期望:俊城,就是“进城”的意思,意味着将来都不要再回到农村,一定要进城去。

  谁都没有想到,在许多大学毕业生在等待命运的垂青,希望在城市里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的时候,黄东兴却义无反顾地离开城市,在家乡的荒山上扎了根。

  一条新闻嗅出商机来

  一个大学毕业生,放弃城市的工作突然跑回老家,这到底是为啥呀?家人与村民们都在纳闷着。

  而令村民们更加纳闷的是,以前从来没有干过农活的黄东兴竟然还把家搬到了山上,日复一日地干起了农活,每天给荔枝树修枝浇水、打理果园。

  虽然每天做着与村民们一样的普通农活,但是黄东兴的脑袋瓜可是一刻也没有闲着,他在想到底要干什么样的一番事业。

  2003年,黄东兴从电视上看到一条新闻报道,令他大为兴奋,因为他从中嗅出了商机来。这条新闻就是厦门市政府宣布,全面禁止在厦门岛内饲养生猪,要求厦门率先在全国实现建成区禁止养猪。

  就因为这么一条新闻,黄东兴就冲动地说要创业养猪,先不说这个项目到底行不行,父亲首先不看好黄东兴。经过一番努力,2004年1月,父亲被黄东兴打动了,做出让步,答应挖掉山上果园100棵荔枝树,为黄东兴的财富计划腾地。

  黄东兴挖掉了果园里边100棵荔枝树,在山上盖起了房子作为养猪的场地。得知黄东兴要养猪,乡亲们都认为黄东兴在瞎胡闹。因为在村民们的眼里,养猪都是农民以及没事干的人才会去干,哪一个年轻人会吃这种苦呢。

  但是,黄东兴认为,“生猪禁养”使厦门的生猪自给率下降,而自己的老家翔安区内厝镇被划为可以养殖生猪的区域,这就是机会。黄东兴对这笔投资很有信心,他相信只要把猪养起来就一定能赚钱,而最适合的地方就是父亲的果园。

  2004年6月,黄东兴购进了150头母猪,决定自繁自养。母猪要饲养一年以上时间才能产仔,这期间光饲料的开销就需要十几万元,为了维持母猪每天1000多元的饲料支出,黄东兴当时厚着脸皮四处借钱。

  信誉救己于危难之间

  2005年9月,母猪终于产下了第一批小猪,黄东兴虽然累计欠债20多万元,但让他欣慰的是,再熬4个月小猪就能出栏销售了,自己的财富计划即将实现。然而,受全国疫情影响,2005年的10月份,生猪价格快速下跌至亏损线以下,卖一头小猪得亏100多块钱。

  黄东兴决定不跟风低价卖猪,不仅继续养猪,而且还让母猪继续正常配种繁殖。小猪不卖,每个月增加200多头,几个月下来存栏量有1000多头,猪圈就装不下了,猪只能站着,一只挨着一只。而且,母猪又在不断地繁殖,小猪一天天长大,猪栏很快连下脚的地方都没了,修建新猪舍成了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增建猪舍需要钱,买饲料也需要钱,资金成了一大难题。该借的已经借了,该欠的也欠了,再加上猪肉行情那么差,哪里有人还敢借钱给黄东兴呢?再加上家人的不支持,此时的黄东兴感到很无助。

  父亲不同意黄东兴再挖荔枝盖猪舍。谁知道,黄东兴竟然又借来高利贷20万元,在原来的猪舍上边加盖了一层猪舍。

  黄东兴的这种“逆行”,令大家颇为不理解。家人与村民们都说黄东兴太傻了,猪价一直降,本来就不赚钱了,可是他却一直建猪舍。

  被债务压得快要窒息了,此时的黄东兴再也拿不出妻儿俩在城里的生活费,只好把他们都接过来住在山上。

  然而,形势越来越严峻。黄东兴的生猪存栏量已经达到了近2000头,每天消耗5000元的饲料,饲料供应商就开始拒绝赊账,没有吃的东西,那些猪天天吵叫。

  那时的黄东兴几乎都要绝望了。

  遭遇市场寒流,一半养猪场倒闭,饲料业也出现了滞销,只有黄东兴还在扩大规模,并达到了2000头的存栏量。在这样的情况下,几个月来跟饲料供应商建立的信誉度还可以,黄东兴的一位饲料供应商决定赊销饲料给他,这样大家好共渡难关。

  2006年7月,受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低迷了半年多的生猪价格回暖了,有的人哭了,而黄东兴却笑到了最后。半年多积累下来,黄东兴成为当地数一数二的养猪大户,挖到了创业以来的“第一桶金”。有了资金,黄东兴创立了一家生态农业开发公司,对1800亩山地进行整体规划,形成立体开发格局,经过几年的努力,一座生态化、现代化的农庄俨然成型了。如今,黄东兴的生猪存栏量3000多头,是厦门市翔安区最大的生猪养殖户之一。黄东兴不仅还清了所有债务,还积累了1000万元的财富。

  去年底,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组织的全国青年创业成功案例征集活动揭晓,黄东兴获得了一等奖。

TAG: 猪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