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新生代农民工办微企养“粮食猪”

发布: 2012-09-11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人民网重庆视窗9月8日电 (通讯员 冉春轩) 年出栏2500头,自繁自养,饲料是苞谷和牧草,养的是高品质“粮食猪”。

  市场波动,价格起伏,“逆水行舟”,扩大规模,小小微型企业具备强抗风险能力。

  专业合作社,3至5年,散养万头,新生代农民工黄永高和曾凡明,正在努力将他们的梦想变成现实:通过自己的微企带领乡亲走上共富路。

  新生代农民工的眼光--养“粮食猪”可持续发展

  巫溪县通城镇龙池村,海拔900多米,群山环抱,空气清新。黄永高和曾凡明创办的“高明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就座落在这里。

  养猪场占地约28亩,厂方2800多平方米,分成种猪栏、母猪栏、仔猪栏及商品猪栏,各区域标志明显,环境整洁,干湿适宜。

  黄永高3 0出头,他自己说,曾在广州、东芫等地当出租车司机。2010年回乡创业,和同乡曾凡明办起了养猪场。曾凡明是一名兽医,负责技术指导,黄永高负责管理、销售。

  “养真正的‘粮食猪’,不愁市场销售,实现可持续发展。”

  说起办这个养猪场,黄永高坦言,总投入130多万,作为一个返乡农民工,压力不小,看中的就是“粮食猪”的市场前景。养猪场起步后,他们十分注重猪肉的品质,从养猪场的环境卫生,到饲料搭配、疫病防治,两人没少下工夫。

  黄永高介绍说,为实行科学喂养,最多的时候,企业有12名工人,现在规范了,也还有6名工人,这不算他们自己。

  “第一批500头猪出栏,市场行情不错,赚了几万元,大大增强了我们的信心。”

  不走老路--小小微企具备强抗风险能力

  “养猪是个风险较大的产业,市场价格往往就是养殖场命运的晴雨表,不懂市场,没有专业知识,不成!”

  2011年初,黄永高参加了工商部门提供的免费参加创业培训,如饥似渴的他,“恶补”了企业管理知识。企业的发展理念、目标及方向渐渐明确,危机感也悄然而生。

  “要尽量降低成本,提高猪肉品质,主动应对市场波动。”为此,他们租来十几亩土地,种上一种叫“紫花苜蓿”的牧草。“这种牧草亩产达4万斤,15天可重复生长,完全可以供应养猪场的青饲料。”

  “每头商品猪平均每天消耗青饲料8斤、粮食7斤,和饲料喂养相比,猪的品质要优很多倍,又可节约大笔成本。”

  经过不断探索,青饲料和粮食为主的喂养方式,逐步让公司走上正轨,当年出栏商品猪1300多头,销售额300多万。

  黄永高说,今年生猪价格波动较大,“今年每公斤价格下降了6-7元,已经出栏的1000多头,相比去年利润降了不少。”

  “现在带仔猪共有1300多头,日常开支至少5000元/天,公司压力比较大。”

  有人说少养少亏,但黄永高觉得养猪是要守得住,“现在这个行情,走品质之路,还是有市场、有赚头。”“猪肉品质高是最大的优势,在市场上很抢手。”今年他们喂养的商品猪在本地就销售一空,巫山、奉节、万州等地的客商来联系都没货源了。

  档案生产--“猪八戒”个个有身份证

  黄永高说,为进一步实行规范化管理,他们计划今年9月份时,利用国家对微企的扶持政策,货款15万元,实行“档案生产”。

  档案生产?黄永高介绍,他们要给这里出栏的每一头猪办理“身份证”,仔猪品种、疫病防治、饲养管理、产品加工、运输销售的全过程及每头猪的生长周期都要建立完整的档案备查,以保证品质,让人放心。

  “以冷却肉、分割肉、小包装肉和直接食用的方便熟肉制品为突破口,促进产品流通。”曾凡明介绍说,他们还想建设一座规模适度、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屠宰加工企业,提高加工档次,走品牌之路;由活大猪向冷鲜肉和肉制品发展,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发展,不断提高精深加工产品的比重,提高企业利润;企业由量的扩张转变到兼顾数量、优质、高效、生态并重的方向上来。

  生态散养--放飞共富理想

  黄永高说,现年产2500-3000头生猪的规模,销售额可以达到500万元左右。技术成熟了,他们打算改变自繁自养的方式,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成立生猪“产+销”一体化的合作社,实行股份合作制经营,实现利润的二次分配,带动当地农民增收。今年10月开始,公司的主要职责是为农户提供优良品种仔猪,实行保底价回收商品猪,深层次加工外销。

  “周边的农户看到我们养猪赚钱了,积极性很高,都愿意加入合作社,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实现散养万头的目标。”

  黄永高说,随着自己的微企逐步变大,注册商标已经提上日程,已在工商部门的帮助下启动相关程序。希望拥有自己的品牌,和城里的超市、餐馆签订长期供销合同。

  也许不久,黄永高将拥有自己的“粮食猪”商标,微型企业将要闯出大品牌,带领当地农民走向致富路。

TAG: 新生代 粮食 农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