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听养猪大户杨杰讲述他的养殖经

发布: 2012-08-27 |  作者:  |   来源: 阜阳新闻网

上一篇 下一篇

  在颍东区新乌江镇李土楼村,杨杰是响当当的人物。他本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却回乡当起了“猪倌”;自己养殖致了富,却又搞起专业合作社,带领大家一起干,300多户农民因此走上富裕路。

  8月23日,记者来到李土楼村的五丰牧业合作社,38岁的杨杰穿着一身迷彩服,正带领几名工人在猪场遛达,不时在猪栏前停下来指点讨论着。“养猪六七年,所有的技术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现在哪天离开猪舍就不知道干啥好了。”杨杰笑称。

  1992年,从部队退伍的杨杰分配到令人羡慕的铁路部门阜阳北站工作,收入也很稳定。但是,与生俱来的打拼秉性使他并不“安分”,2004年,他扔掉“铁饭碗”,来到颍泉区伍明镇创办万顺养猪场。“当时对养猪一点也不懂,又碰到了市场低迷。”杨杰说,在含泪出售完最后一批猪后,他回到李土楼村。

  家是回了,但“猪情结”却丢不下。2008年5月,杨杰想方设法筹集资金300万元,建立了颍东区三和良种猪场,引进原种长白、杜洛克、约克夏等良种猪,自繁自养。2009年3月,他又发起成立颍东区五丰牧业合作社,注册资金220万元。经过3年来的发展,目前,合作社社员已发展到300多户,年出栏良种仔猪3万头,成为全市规模较大、效益很高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之一,2011年被评为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杨杰一点一滴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的养殖技术。阜阳养猪业“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杨杰是创始者之一,他称之为“席梦思养猪”;他把手指甲全部磨平,为的是在母猪生产时处理紧急情况;逢年过节时工人放假,他一个人待在猪场“看场子”。他打趣说,200多头母猪,他比疼媳妇还疼,“陪家人的时间,没有在猪场的时间长”。

  在杨杰眼里,养猪是一份很有前途的事业,但一要勤奋、二要信誉、三要科技。在杨杰的养猪场,坐在监控室里就能看到每头猪的情况,杨杰称这是养殖现代化。“搞监控远不是为了看到猪的生长情况这么简单,因为装上监控后,可以减少人进入养殖场的次数,这样就可以避免养殖人员进入而惊扰它们,或者带进病菌,猪的生长就不会受到影响。”

  通过科学养殖,如今,这里的仔猪都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东北、广州、浙江等地的客商远道而来,就是为了购买这里的仔猪。这不,一批仔猪刚满月,就被订购一空,而且卖到了540元一头。“不讲价。来进仔猪的只要打个电话,连称重都不用。做了多少回生意,大家都知道杨杰的猪是‘金猪’,因为品质好、信誉有保证嘛。”杨杰对此颇为得意。

  杨杰靠养殖富裕起来了,可他说,咱也得让周围的老少爷们富起来。于是,在杨杰成立的五丰牧业合作社,附近农民只要愿意加入,都会得到合作社的帮扶,买仔猪只需先付一半的钱;养殖中,合作社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和防疫;生猪销售,合作社包完。杨杰说,合作社要让农民“三不愁”,即不愁买仔猪、不愁猪防疫、不愁销售。

  “咱要把养猪场扩大,用猪粪便搞沼气,用沼气渣搞种植。”杨杰说,9月9日五丰合作社占地200多亩的新猪场就要开工建设,他构想着,通过“养猪-沼气-蔬菜种植”的生态经营模式,发展循环农业,使养猪业增值增效,带动更多的农民发家致富。

TAG: 养殖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