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3万头猪养在水库边衢州宁莲公司“闯三关”

发布: 2016-06-28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在衢州衢江区莲花镇,有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在离清澈的金苍垄水库不到200米的地方,建有一家年出栏生3万多头的养殖场。在当前大力整治养殖业污染的背景下,这家水库边的大型养殖场本该早已关停,居然至今安然无恙。
  当周边众多的散养户纷纷搬迁或关停,只留下这家名为宁莲畜牧业有限公司的养殖场时,反差更为醒目。这家养殖场的确与众不同,掩映在绿荫中的96幢猪舍干净整洁,外墙绘有卡通猪彩图;养殖废水经处理后变成中水,回流到近300平方米的方塘里,几十尾锦鲤在清水中嬉戏,与不远处蹁跹的白鹭相映成趣。
  33岁的公司总经理秦唐勇望着眼前的美景,内心却不住感慨:“一路走来,几次遭遇生死关口,我们全靠了一项关键技术——排泄物资源化利用。”
  成立于2005年的宁莲公司,由秦唐勇的父亲秦建定创办,从100头母猪起步,如今已发展到存栏生猪1.5万头、年出栏商品猪3.1万头。2006年,秦唐勇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就接班当起了“猪倌”。他至今难忘父亲的再三叮嘱:“养殖排泄物污染环境,这个问题不解决,迟早要关门!”
  刚刚接手养殖场,秦唐勇就碰到了第一个难关。
  由于养殖场紧挨水库,又时时散发臭味,当地村民意见很大,更有人向环保部门投诉,这使秦唐勇感到极大压力。“一定要彻底解决养殖污染问题!”接手当年,秦唐勇就投入2000多万元,配套建成一家占地5000平方米的有机肥料厂,将猪粪就地转换成有机肥,从源头解决排放问题。
  这家采用生物发酵技术的有机肥料厂,其实就是一个畜禽粪便处理中心,在收集的干清粪中加入菌种、锯末,经过10到20天好氧发酵,可杀灭排泄物中98%的的细菌,形成深褐色的粉末状有机肥,几乎闻不到臭味。公司还配套建起沼气池、储液池和消纳土地,对养殖废水进行生态化治理,做到干湿分离、雨污分离。
  养殖场的排放少了、环境好了、空气清新了,村民的议论渐渐平息。
  但秦唐勇没想到的是,办有机肥料厂这一环保之举,居然在7年后帮他度过了第二个难关。
  2013年,国内生猪市场风云突变,价格直线下跌,不到正常年份的一半,大量养殖场濒临倒闭。宁莲公司也不例外,当年亏损近1000万元。秦唐勇略为宽心的是,公司生产的有机肥料,深受周边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欢迎。在严峻的市场形势面前,公司加大有机肥生产和销售,当年赢利600多万元,弥补了生猪养殖的亏损,将企业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虽然畜禽粪便问题得以根治,但第三个难关又横在秦唐勇面前:随着“五水共治”不断深化,养殖场的废水该流向何处?如果不能实现资源化利用,就达不到零排放要求,养殖场同样面临整治甚至关停。
  秦唐勇的担心,很快成为现实。2013年底,衢江区对畜牧业开展综合整治,并对排放标准、资源化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以促进养殖业转型升级。由于地处水库边,宁莲公司再次成为众矢之的,还被区里列入关停“黑名单”。
  情急之下,秦唐勇找到当地农业部门求助。一次在谈到沼液难以处理且运费过高时,农业专家向他推荐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管理学院教授石伟勇。当时,石伟勇正在研究纳米膜过滤沼液浓缩技术,能把沼液分离成15%的浓缩液和85%的中水,浓缩液便于运输,兑水即成有机肥。
  2014年6月,秦唐勇投资200万元,在省内第一个引进纳米膜过滤沼液的浓缩设备,建起全省首家沼液浓缩处理中心。在这里,废水流入沼液池发酵,沉淀后上层清液由水泵输送到多级过滤器,去除其中的悬浮物,并将氮、磷、钾和有机质等营养物质与水分离,营养物质被截留在浓缩液中,剩下的就成了达标排放的中水。
  一套完整的资源化利用模式,在宁莲公司形成,并带来丰厚效益。通过膜分离浓缩技术处理,每天能将100吨沼液,分离成15吨沼液浓缩液和85吨清水,中水用于猪栏冲洗和绿化灌溉,可节水六成,每年节约水费6万元;沼液浓缩后,每年运输成本降了30多万元;液体有机肥提用于周边农户的2000亩土地,成为增产增收的法宝。
  “排泄物放错了地方是污染,放对了就是资源。”秦唐勇说,这种模式不仅实现零排放,更串起一条农业生态链,比养猪带来更多财富。目前,公司正研制液体有机肥生产标准,以广泛使用于现代农业。
  在秦唐勇眼中,宁莲公司“闯三关”,闯出的正是一条养殖业绿色转型之路。(来源:浙江在线)

TAG: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