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雏鹰集团:生猪养殖产业化的“雏鹰模式”

发布: 2011-05-21 |  作者: 佚名 |   来源: 大河网

上一篇 下一篇

  据资料显示,生猪养殖产业是所有养殖行业中最为分散的。目前,在鸡、鸭产业中的行业领先者市场占有率大多已经达到了5%~10%,而养猪行业规模最大的龙头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也只有1%不到。

  以散户养殖为主的模式,很容易导致猪肉价格的周期性波动较为剧烈:猪价曾经的飙升一度成为拉动CPI的主力,让普通消费者苦不堪言;而在生猪供过于求、肉价大跌的时候更会挫伤养殖户的积极性。“猪贱伤农,肉贵伤民”,这似乎成了一个难解的悖论;同时,家家户户的分散饲养也让质量监管的难度增大,猪肉制品的安全事件频发。

  而雏鹰农牧作为“中国养猪第一股”,以其独创的“雏鹰模式”,在产品质量控制、农民利益保障、规模化生产等方面取得了最佳的平衡点,为国内生猪养殖的产业化提供了一个更切合中国农民实际的独特样本。

  养猪场的“工业化”

  3年前,从北京打工几年的农民刘慧(化名)和她的家人来到雏鹰农牧的一家生猪养殖场合作养殖,但是跟传统养猪场不同的是,她这一户的核心工作只是负责母猪分娩环节的饲养。在每一生产批次42天的工作时间内,她和丈夫就住在两间猪舍中间的小房子中,全天候照顾40头待产的母猪,分娩后的仔猪35日龄体重达9公斤,就会被转入下一个流程。

  据业内人士介绍,传统的生猪养殖业难以产业化,最根本的核心在于生猪养殖的很多具体养殖过程难以实现标准化。

  而雏鹰模式,把工业化的生产流程模式引入了生猪养殖,把传统的长达一年多的生猪养殖周期分割成“配种——妊娠——分娩——保育——育成”五个阶段并配备不同条件的猪舍,不同的阶段由专门的农户进行负责。

  “分阶段的养殖模式,让农户的养殖更加专业化,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率,提高了单个养殖阶段的最大承载量。”雏鹰农牧董事会秘书吴易得告诉记者。

  统一管理

  与很多大型的养猪场所有养殖过程都在一起的形式不同,记者发现雏鹰公司各养殖场平均占地规模并不大,并且相互之间保持在2~3公里的距离。

  “这样的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切断病原的交叉,避免了大型养猪场疫病管控的漏洞。”雏鹰农牧生产部经理刘智伟告诉记者。

  虽然饲养场地是分散的,但所有饲养场都采用的是公司统一的采购、供料、供种、防疫、流程、销售的管理方式。

  “我们公司还建立了ERP管理、追溯系统,每个阶段完成后都会结算、测算农户的相关质量控制指标。”吴易得介绍,“比如,我们规定的料肉比2.8∶1,如果结算的时候,有农户远低于这个标准,则很有可能使用了外带的饲料或非法添加剂。这就能及时发现问题,问题猪根本走不了多远。而违规使用添加剂的农户就会立马被解除合同。”

  在中国畜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乔玉峰看来,雏鹰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综合了工厂化养殖和农户分散养殖两者的优点,将可以标准化的流程进行标准化,通过公司统一的饲料、兽药、疫苗采购等大幅度降低了养殖成本,还杜绝了生产流程中的违规添加剂和抗生素的超标使用等弊端。

  让农户为自己干

  和一般企业员工上班打卡、考勤、绩效不同,“刘慧”们在很多情况下是自己管理自己。

  虽然没有上级的管理压力,但是“刘慧”们并没有丝毫的松懈,在母猪分娩的关键时候,他们会把床铺直接搬到猪舍中,通宵不合眼守候在产房。

  因为他们清楚地明白,他们的效益要靠仔猪的成活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的成活率,他们将实实在在地损失上百元。而超过标准成活率92%的部分,将都是他们自己的利润。

  正是在这样一个机制指挥棒的指引下,刘慧精心管护的仔猪分娩成活率连年都在95%以上,甚至实现连续三批无一死亡的好业绩,这也让她收入颇丰,每批都能比一般人多赚上几千元。

  “农户在进场养猪前会签订合同,引导农户意识到料肉比、成活率等几个生产中的重要指标。并且,和农户的当期利润直接挂钩,这促使农户自己进行成本核算,调动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刘智伟介绍。

  “雏鹰将很难标准化的部分则交给养殖农户,通过‘多劳多得’的分配机制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保证养殖的高效率。”乔玉峰认为,这同时也实现了“农户自己规范自己”,解决了畜禽养殖企业规模化过程中“管理难”的问题。

  分散风险

  如今,刘慧每年的养猪收入超过了6万元,在新郑市和薛店镇买下了两套房子。对于像刘慧这样普通的农村妇女来说,每个养殖阶段结束后,能按照标准核算后及时结算,取得稳定的经济收入让他们很满意。

  农户的收益进入了“保险箱”,而猪肉收购的价格变动、市场的风险由公司承担,他们并不用担心猪肉市场价格的波动。

  “我们的养殖场很多是‘4050’人员。”吴易得介绍说,“这些农户大多没有新的就业机会,没有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没有技术,对于市场波动的承担能力差。”

  “在传统生猪养殖模式中,小农户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对于市场的价格变动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容易出现养殖上的盲目性。”乔玉峰说,“而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对于生猪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更了解,对于市场价格的走势预期判断会更准确。”

  除了市场价格判断更为专业之外,养殖规模化之后,生猪生产公司的抵抗风险、熨平价格波动的能力随着产业链的延伸也增加了。

  “比如,仔猪市场价格远低于预期时,我们可以转入育肥阶段自己饲养成品猪,借此缓冲波动。此外,我们还将建立200万头屠宰规模的屠宰场,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如果肉猪养大之后不适合出售,就可以转入冷冻储藏环节,而这些是小农户做不到,从资金链上来讲是撑不住的。”吴易得介绍,此外,规模化的养殖公司在融资能力和资源调动上也更有优势。

  “共赢的游戏”

  据介绍,目前国内的生猪养殖模式主要有三种:传统的公司与农户松散合作的养殖模式、公司与农户紧密合作的养殖模式(即雏鹰模式)、大规模工业自动化养殖模式,主流还是“公司+农户”的松散合作模式。

  “目前这种模式的最大问题在于,公司和农户只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这就导致了在生猪收购的时候,各有各的小算盘。”乔玉峰说,“猪肉价格较高、高于协议价格的时候,农户很多时候不会将生猪卖给公司,会选择待价而沽;而猪肉价格不高的时候,公司也不会很愿意收购农户的猪。”

  而业内人士分析,采用这种模式,虽然收购企业风险最低,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被转嫁到了农户头上,但是这种模式对产业链的控制力也是最低的。很多违规的添加剂、抗生素的过量使用都容易发生在这一环节,未来这种模式可能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我赚的是你赔的,我收高了就是你赚少了。这种模式下,公司和农户的关系更像是一场零和游戏。”吴易得说,“而雏鹰模式却恰恰相反,农户的养殖成绩越好,产品越多,公司的成本就会越低,公司的利润率就会更高,你赚我也赚,这是一个共赢的游戏。”

  “雏鹰的模式让农户和公司的责权利更加清晰,分工更加明确,两者的利益结合得也更加紧密。”乔玉峰说。④

TAG: 生猪 模式
上一篇 下一篇